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基礎差,還有機會逆襲嗎?這種問題還需要問?當然可以。小編采訪了數位上岸前輩,總結出如下建議,分享給大家:1 要對聯考內容和難度有準確

基礎差,還有機會逆襲嗎?

這種問題還需要問?當然可以。

小編采訪了數位上岸前輩,

總結出如下建議,分享給大家:

1.要對聯考內容和難度有準確的認知

1)數學:限定在初高中的數學知識點——包括算術與代數、幾何、排列組合與概率、方程與不等式、數列等,難度高于中考、低于高考。縱觀這幾年的試卷真題,我們可以發現,試卷大部分針對的都是基礎考點。

2)邏輯:有人認為邏輯=燒腦子?沒學過邏輯,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放心,你沒學過邏輯,其他人也沒幾個人是專門學過邏輯的,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上。

它主要考查考生對各種信息的理解、分析、判斷和綜合,以及相應的推理、論證、比較、評價等邏輯思維能力,不考查邏輯學的專業知識,所以你根本無需過度焦慮。

3)寫作:不同于中文寫作,聯考類作文寫作與邏輯相關,有其思路和套路可循的,一般來說不需要你早早投入過多的精力去備考,大多數備考者是在9月份以后才復習寫作課程。

4)英語有同學說“大學時候四六級沒過,看見考研英語就犯怵”,殊不知考研英語的考察的側重點和四六級的考察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它們之間的難度也就沒有可比性。

所以,筒子們,穩住,竟成MBA老師能帶你走向你的目標院校。

2.備考期間有合理的規劃

你是否時不時就動力不足要拋錨?想把今天的任務推到明天,還不時的安慰自己,離考試還早?

對于有這樣的想法的你,小編不想多說什么就想給你看一組數據:

倒計時164天,0基礎,MBA考研該如何逆襲?

2017年的調查數據

看過這么簡單粗暴的對比,你是不是又滿血復活了?

這種情況下,制定一份適合自己的復習計劃就顯得尤為重要。小編推薦復習計劃制定的“smart”五法則,供大家參考:

1)Specific:具體的

你的計劃得是具體的,越詳細越好,能量化更好。

比如,你在自己的任務清單上列出“每天背單詞”和“每天早晨拿出1小時背單詞,每天不低于100個”,哪個更利于執行呢?當然是后者。具體是計劃必然是建立在對整體復習任務和自身能力合理評估的基礎之上,這樣才更科學,實施效果更好。

2)Measurable:可衡量的

正如上文舉例,確定了每天記單詞不低于100個,如果低于100個,哪怕記了99個,也是失敗的,意味著今天的任務沒有完成。

這樣一種明確的衡量方式是為了實現有效的督促和監督,利于長期保持,看似無足輕重,實際意義重大。

3)Attainable:可實現的

還是上文的例子,如果把計劃修改成“記單詞不低于1000個”,別說1個小時候內很難完成,就是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去記,也不一定都記住——不是時間不夠,而是大腦要抗議。

可見,如果計劃是不切實際的,那就等于是無效的。

4)Relevant:相關的

各部分內容之間最好相關,這不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實現最優效果。

比如,你在背完一個小時的單詞之后,接下來該干什么?直接跳到數學的復習上去?那就浪費了背單詞的意義了。最好的做法是停留在英語上,不管是讀文章還是做題,既是對單詞的鞏固,也是保持對英語的感覺。

5)Time-bound:有明確的時間要求

考研是有明確時間要求的,制定計劃自然也是,你必須合理規劃好自己的復習時間。

往大的方面說要分成三階段:基礎、強化、沖刺。每看完一遍專業書需要用幾天,都得有明確規劃。這不是要你跟別人比進度,而且要你把握自己的復習節奏,避免前松后緊、臨陣慌亂。

3.獨立的思考能力

1) “相信自己的判斷”

大家初步備考,參看經驗帖是應該的,但逐漸進入狀態后,就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充分相信自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越進入復習狀態,越不應該動不動就問“這個看哪里”、“那個要不要看”、“我該怎么辦”。

2)少看“別人怎么樣”

“我們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這句歌詞真的很貼切。有的人說自己兩三個月就高分考上,所以不必看教材,不必怎么怎么樣。不要管別人。你并不了解別人的條件。也許人家就是比你聰明,比你底子好。你看見別人三月考北大,你不知道人家本科其實就是帝都985。這跟標榜你看到的“我兩個月就考上”不是一個意思。

結合自身特點去備考。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盲目跟風小心被刮跑。

除上述三點之外剩下的就是堅持不懈的努力和良好的備考心態。

再遙遠的夢想都抵不過你的堅持。為了站在更高的起點上,為了更好的薪資待遇和職業發展前景,為了有更好的交際圈,沒有什么是堅持不了的。

好啦,分享了這么多逆襲小秘訣,希望能對大家的備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