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MBA院校太多,不知道選哪個?一些牛校我能有幾成把握考上? MBA擇校什么因素最為關鍵?每一位考MBA的考生都有這樣的疑惑,想真正選取一個適合自己的院校,都學網小編根據以往學生MBA擇校經驗,認為MBA擇校的突破口應從這幾方面入手~
一、城市地區(qū)定位
首先城市選擇可以作為一大方向。MBA畢業(yè),能否發(fā)揮應有的價值,與地域環(huán)境和氛圍有很大的關系,從氛圍來看,以上海為首的長江三角洲為首選,其次是北京地區(qū),由于考慮選擇工作地區(qū)的影響因素,進而影響和決定你的報考學校,因為當你打算在以上海為首的長江三角洲發(fā)展,那最好在那里選擇報考學校,因為你的人脈可能也在那邊。
二、院校與實力匹配度
在城市定位的基礎上,院校又該如何選擇呢?有很多考MBA的考生直奔名校,認為名校的MBA在市場上更有價值,企業(yè)認可度更高。校的確是人人向往,但是并不是每一個同學都能具備上名校工商管理碩士的能力。這些名校MBA的培養(yǎng)方向和管理理念,也并不是適合所有的同學。
小編還是希望大家在綜合考量后,在確定。名校固然有它的加分項,但是市場更注重的是你的工作能力,不要一味追求名校,名校的大量報考,最終的結果也是加劇了競爭。小編認為,在報考MBA時要還是要穩(wěn),要清晰自己的實力,是否匹配院校,如果只是盲目追求名校,最后反而得不償失。
三、院校報考難度衡量指標
如果鎖定院校,你能有幾成把握考上呢?小編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作為參考~
1、計劃招生人數(shù)。
一般會在2018招生簡章里公布。。一些特別熱門的專業(yè),如果不知道具體招生人數(shù),很可能從報名的那一刻起已經注定失敗。為了保險起見,不能僅看今年的數(shù)據,最好能看看往年的數(shù)據。
2、報考人數(shù)。
這一數(shù)據可以參考前幾年的,從而大致判斷出當年的報考情況。每年招考波動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高校特別是名校熱門專業(yè)報考人數(shù)非常多,像這樣的專業(yè),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建議不要報考。
3、實際錄取人數(shù)
去年的實際招生人數(shù)再結合去年的專業(yè)目錄公布的招生名額,可以判斷出該校的錄取情況。有一點要注意,有些高校個別專業(yè)實際錄取人數(shù)多于招生人數(shù)。所以要分析下目標院校有沒有擴招的傳統(tǒng)。如果往屆存在擴招比較多的情況,大家就不用太在意9月份公布的計劃招生人數(shù),畢竟復試時擴招的可能性會很大。故建議選擇學校的時候,盡量選擇招生人數(shù)多而且有擴招傳統(tǒng)的學校。
4、報錄比
報錄比=錄取人數(shù)÷報考人數(shù)。可以反映名校熱門專業(yè)的真實考情,從而判斷自己具不具備競爭力。
5、復試分數(shù)線
復試線是最直觀的數(shù)據,復試線越高,考研難度越大。
6、復試比
計劃招收人數(shù)和進入復試人數(shù)的比例。教育部規(guī)定最低的復試比例為1:1.2,這就意味著,如果錄取10人,就會有12人進入復試,有兩個同學注定要淘汰。
有的學校復試比會高達1:1.5,甚至1:2。復試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說明兩個問題:一,復試線的參考價值降低;二,復試競爭激烈、風險更大。
7、總成績計算
可以看出初試分和復試分占總成績的權重。有的學校初試分會占到總成績的70%,有的是初試、復試各占50%,有的學校就不看重復試,復試分只占總成績的20%、甚至10%。復試總分越高、復試分數(shù)在總成績中占的權重越大,那復試就越重要了。也許10分鐘的面試同等于復習了將近一年的初試。所以建議那些應試能力比較強的同學盡量選擇復試占比較低的院校。尤其是內向、表達能力不好的同學,要避免復試比例過高的學校,以免復試被黑。
毫無疑問,“最好的”、“學費最貴的”,并非一定是對自己最有幫助的。考生應考慮自己的學科背景,規(guī)劃好今后的發(fā)展方向,同時根據報考院校難易程度,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MBA院校,從而讓MBA學習生涯成為今后職業(yè)生涯的一個良好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