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院校的MBA項目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在院校網站或宣傳材料的項目介紹中可以看到,而每位申請人也有自己報考需求,或是顯性或是隱性,并不容易被感知。大家在擇校的時候一定要追求報考需求和院校的特色或培養目標的匹配,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追求。
因此,對于"怎樣在不同的MBA項目中做出選擇?"之類的問題,不妨可以看成一個明確自我需求,收集院校信息,匹配報考項目的思考過程。
一、從"為什么"開始
很多人都知道MBA"是什么?",也有不少人知道MBA"要學什么?",但很少申請人真真的了解自己"為什么要去讀MBA?"。其實,這個問題也會直接影響你面試的成功率,入學后的學習動力,以及畢業后的職業發展。要了解到自己"為什么要讀MBA",不妨考慮以下三個要素:
No.1自我認知
對MBA申請人來說,一般至少有2年及以上的工作經驗了。我們可以通過回顧自己所經歷的學習和職業生涯,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分別是什么,對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職業發展也有清晰的認知。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在工作中喜歡做那些事情?(比如做項目計劃、組織線下活動、進行數據分析、創造新點子、執行計劃、幫助下屬成長、與客戶溝通等)
2.知識結構是怎樣的?未來想要獲取哪方面的知識?(比如專業技術、數量分析、戰略規劃,領導力、溝通、談判、獨立思考、團隊管理等)
3.工作環境是怎樣的?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比如穩定、挑戰、創新、快速迭代等)
4.有哪些關鍵要素幫助你/影響你取得了目前職業上的成功?
5.所追求的職業價值觀是什么?想在未來成就什么樣的一番事業?
No.2明確職業目標
通過自我的辨識,了解到自己的優勢和最看中的是什么,就比較容易明確職業目標了。一般來說,申請人在確定自己的職業規劃的時候,應該綜合考慮自己喜歡什么?自己擅長什么?以及做這件事對你會帶來哪些意義?
只有某個職業/工作,是自己喜歡的,才能夠碰到挑戰的時候仍然能夠堅持,并產生積累與專注;只有做自己擅長的事,才有能力做好,并做的比別人好,從而成為專家;只有了解到這份職業/工作的意義,才能認識到這是值得自己去做的,精神上得到滿足,從而進一步發揮自己的潛能。
No.3確定報考需求
通過對自己的深入了解,以及職業目標明確,就可以發現自己"隱性"的報考需求"顯性化"了。如:
1.一位專業技術很強的申請人,希望拓展自身的業務領域,往企業管理型崗位轉型。
2.一位職業發展勢頭良好的團隊主管,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領導力,希望能夠進一步的提升。
3.一位對目前行業和崗位都不滿意的年輕人,希望通過再次學習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
4.一位擁有多年行業經驗的工程師,希望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一個特定人群,解決某些痛點,設計一款產品,開創自己的事業。
5.一位在外企工作的銷售經理,業績還不錯,但每次開會都和"老外"老板思維不在一個平面上,希望能夠有所提升。
二、收集院校信息
在明確了自己為什么要報考MBA后,我們就可以開始收集院校的信息了。獲取這些信息的方式有多種,最直接的方法是訪問該院校的MBA和商學院(管理學院/經管學院等)網站查詢,一般網站上都會有詳細的介紹以及項目手冊可供下載。或是有時間的話,可以走訪一次,和招生辦老師或者學生交流,獲取最一手的信息。如果你的時間不充裕的話,也可以關注一些MBA專業性網站,獲取經過歸納、整理后的信息。
三、匹配院校項目
在收集好目標院校的信息后,就可以去尋找與自己需求更匹配的項目了。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
1.院校的性質(985或211院校或在某行業的積累)是否符合職業發展的需要?
2.課程體系/授課語言是否滿足知識層面的需求?
3.通過率是否符合自身的能力?
4.學費及可預見的其他費用是否能夠承受?
5.學制是否符合預期?
6.學員構成是否能夠給你帶來多樣性/專注的視野?
7.職業發展/學生/校友服務是否完善?
8.全日制和在職如何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