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些知識可能隱藏在你的大腦中
首先,要告訴各位考生的是,你以為的可能真的只是你以為的。有時候會用精確復述的方法來檢驗自己是否已經記住某個知識,但是那些一時不能復述出來的知識點,并不代表它們不存在于頭腦中,只是提取時出現了問題。所以,在考試時,那些隱性知識還是有可能被提取出來的。
但是一定加深自己對知識的熟悉度,這樣提取的速度和完整度才會有提高。因為考場上可能出現的緊張和焦慮會抑制知識提取,所以在平時就要反復記憶,反復提取。
二、考前記憶是有效的記憶
其次在考試之前一定把需要記憶的重要高頻知識點再完整地復習一遍。需要注意的是,考試之前的這一遍知識點記憶可以說是有效的。一,因為背誦和考試之間的時間間隔很短,所以提取知識的完整度會比較好;二,較短的時間間隔也會加快提取知識點的速度,使考生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想起與考題相關的知識。
即使現在可能遺忘了很多知識,但是一定要抓住考前的這段時間不間斷地復習記憶。所以在這個黃金時間段,千萬不能退縮放棄。
三、考前快速記憶和提取知識的方法
1、一次記憶的項目不宜超過“七”
美國心理學家米勒教授經過種種試驗,得出了一個有趣的結果:一般人一次記憶項目的最大數是“七”。如在學習外語時,無論是單詞還是詞組,只要數量不超過“七”,都很容易記憶。所以,在記憶較多的事項時,可將它們按性質分成不超過七的小組,加以記憶,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2、大聲朗讀,多通道記憶
宋代學者朱表說,讀書要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住25%,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住15%,若把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能夠記住65%。
多通道記憶法動員腦的各部位協同合作,來接收和處理信息。用這種方法來學習很多文科課程,其效果顯著。
3、靠節奏感來喚起記憶
節奏,是語言的固有頻率,它可以給大腦一種刺激,使思維與這種頻率的共振,從而加強記憶。如演員在背歌詞、臺詞、詩文等時,節奏感就起著重要作用。
4、尋找聯系,聯想記憶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處于一個網絡中,有其內核和外圍。記憶時,應把這些外圍條件弄清,這樣,在回憶時便可“順藤摸瓜”,利用外圍信息引出或推出要回憶的內容。
當一種事物和另一種事物相類似時,往往會從這一事物引起對另一事物的聯想。把記憶的材料與自己體驗過的事物連結起來,記憶效果就好。
5、重要知識點放在最.前最.后記
人的精神很難高度緊張一小時以上,在這一個小時中,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前十分鐘和后十分鐘,因為人們開頭往往有“這是什么”的強烈好奇心,而最后往往有看是不是這樣結束的心情。所以,記憶時,應把重要的內容放在最.前或最.后記。要記較多內容時,可把記憶的次序不斷顛倒,反復多次,讓每一項內容都經歷過最.前和最.后。
6、討論促記憶和提取
討論,可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加強對討論者大腦的刺激。討論時會出現贊成、補充、質疑爭論等情況,在這個過程中,參加者往往全力以赴,積極思索,互相取長補短,從對方的觀點中獲取“靈感”,得到啟發,還可以增長有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