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考研過程中,不斷有小伙伴這樣說著:我要考211。或者非985不上。這些學校都包括哪所?又有什么優勢呢?來看小編帶來的科普。

▶34所


“34所”即在招收碩士研究生的過程中可以自主劃定復試分數線的高校,一共有34所高校,因此簡稱“34所”。這個名詞是從2002年開始的,到現在有12年的歷史了。國家出臺這個政策的目的是給予這些大學在招生的時候有更多的優勢,能夠讓學校在選擇人才的時候有更大的自主權。學校根據自己學校考生的情況和計劃招生的人數來確定分數線,學校確定后上報教育部備案就可以了。參看這些年的情況,“34所”的分數線都在國家分數線公布之前公布,時間最長的可以相差兩周。


一般而言,“34所”由于分數線公布得早,其復試要比其他院校要早。對于考生來說,這個時間差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那些需要調劑的同學。非“34所”高校的學生是不能調劑到34所高校的,不考慮學校實力原因,僅僅是時間上也是來不及的。


“34所”自主劃線的學校的分數線基本上都會高于國家線,也不排除有個別學校個別專業會低于國家線。這就是考生可以鉆的“空子”,事實上這樣的空子并不少,尤其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類專業,文科類大學的理工科專業,即使是其優勢專業,這樣的空子也不少。如,北京師范大學近幾年的文學復試分數線都是50分,要遠低于國家線的55分或54分。2013年北京大學文學的復試分數線總分是340,而文學國家線的總分是350。


“34所”分別是: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東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北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廈門大學、湖南大學、武漢大學、蘭州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大學、中南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大學。


▶985工程院校


“985”的生日和北京大學是同一天,只是出生的時間晚了100年。1998年5月4日,江澤民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上的講話中提出中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為此,教育部決定開始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高等教育建設工程,并以江澤民在北京大學100周年校慶的講話時間(1998年5月)命名為:“985工程”。


目前“985”高校有39所,其中34所是上文中的“34所”自劃線高校,這就意味著“985工程”高校中有5所并非自主劃線的高校,而是按照國家線來劃定其復試分數線。這也是考生需要引起注意的,因為自劃線一般都要遠高于國家線,“34所”的競爭更大一些,因此有不少考生既需要報考“985工程”高校又希望競爭沒有那么大,于是便會把目標瞄向這5所高校。


這5所不太一樣的“985工程”高校是:中國海洋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211工程院校


“211”的含義是“21世紀的100所重點大學”,將全國各地挑選出的約100個高等學校設立為重點高校,這些學校在資金中獲得優先對待。“211”誕生得比“985”要早一些,1990年開始醞釀,醞釀過程經過國家教委(教育部前身)、國務院、直至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的討論最終定型,1994年開始啟動預審,1996年確定第一批名單,2011年,“211工程”的規模已經穩定,共有學校112所。目前,加上后來新增的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華北電力大學(保定),共116所。


“211”大學有: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華北電力大學、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體育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東北大學(秦皇島)、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大學、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大學、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延邊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農業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大學


第二軍醫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


河海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師范大學


江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徐州)、蘇州大學、浙江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福州大學、廈門大學


南昌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青島)


鄭州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湖南師范大學


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西大學、海南大學


責任編輯:

社科賽斯官方微信

社科賽斯官方微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