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作為中國民營企業家代表人物之一,王傳福的是汽車行業明星人物,他擁有眾多“迪粉”,但同時又是一個孤獨的戰士,他有著技術男的極度自信,同時又非常小心謹慎,這些成為他身上非常獨特的“中國式企業家”印記,即便是在充滿傳奇色彩的汽車行業,他仍然是一個“怪才”。
困惑的管理者
“中國汽車工業落后,有很多原因,國產傳統汽車超過外國品牌的希望不大了,新能源是一個契機,可能性起碼比傳統汽車高10倍。”王傳福說。
2015年,比亞迪成為全球銷量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商。在新能源汽車上拿下各種技術專利,突破了多重國際技術封鎖,甚至于領先全球。但與比亞迪在技術上收獲的令名相比,外界對比亞迪的評價還并不是一個創新的科技型企業,也不乏批評之聲。
比亞迪人也感到委屈,他們認為,比亞迪應該是中國的特斯拉。當記者追問王傳福是否會對此感到委屈時,王傳福默不作聲,而后一笑了之。但這種矛盾的局面,在王傳福心里留下的沖擊很大。“我們現在也困惑,困惑怎么做中國自主品牌。”講到這句,坐在記者對面的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身子離開椅子靠背,微微向前坐直,情緒顯得有點激動。
對于媒體,王傳福的態度一直是躲避的。伴隨著比亞迪體量的不斷擴大,王傳福對媒體的作用終于有了真正的意識。“為什么有些媒體,一說到外國做的東西就都說好,我們明明有了而且還領先卻總說不好,我不知道為什么?”面對記者,王傳福問道。
不僅是抱怨,王傳福心里還有股氣,這股氣正是來自外界對比亞迪的“誤讀”,也有面對這種誤讀不知所措的迷茫。他不斷重復一個觀點——中國現在競爭確實有一些過度,沒有了規律,也不講規律。“我們畢竟是制造業,畢竟是技術出身,我們很講究邏輯關系。”王傳福說。
王傳福的思維邏輯方式很簡單,一切都似乎是用數學等式一樣的方式解決——你不相信,那好我一定證明給你看。在比亞迪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如此:外界對我電池有質疑,我就通過最嚴苛的測試實驗給你看;外界質疑我產品不高端,我就和戴姆勒合資造高端車出來;外界質疑我品牌打造弱勢,我就成立迪粉俱樂部來展示粉絲營銷的魅力。就好像技術研發闖關一樣,他一直在用研發技術般充滿邏輯的思維來行事。
“六年前我們提出城市公交新能源化,沒幾個人相信。三年前,城市公交新能源化得到大面積推廣,一年前成為國家戰略。”王傳福說,“我對客戶的信心是,需要什么我都會給,如果不相信請他過來看。”可能也正是如此,王傳福很難理解,為何同在深圳的華為手機在短時間里就突破了高端天花板。
“我們做華為的供應商,很清楚這點,最開始華為自己都不看好。”但這也可能是過于熟悉,王傳福自己反而云深不知處。如今的比亞迪可能需要重新梳理它和整個世界的關系,它和環境的關系,這個環境是廣義的,包括媒體也包括政府、公眾,需要更清晰的定位在環境中的位置、能夠扮演的角色或者說對這個環境的價值,想清楚了這一點,才可能更好地進行品牌塑造。
王傳福于2016年年中在公司內部新建立了品牌處,王傳福希望比亞迪品牌能夠突破現有的印象或者說改變以往的品牌歷史包袱,“可以說我們在品牌打造的方法,技巧處理上沒有達到專業的水平。”王傳福說。
“比亞迪如果沒有燃油車的話,品牌負擔會少一點,但沒有燃油車分攤費用,我們做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可能要背上一個巨大的虧損包袱,可能還沒有起來就倒下了。”王傳福說。這對比亞迪來說,確實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命題。
如今,比亞迪已經成為營收超過1000億元的公司,在王傳福的設想中,他要在退休前帶領比亞迪進入全球500強。2016年12月初,兩年一次的全球C40市長峰會在墨西哥召開。會議舉行的第二天,在全球約1000名參會市長面前,王傳福做了《城市交通解決方案:從治污到治堵》的主題演講,講述了比亞迪發布的城市交通解決方案。
直白說就是推銷比亞迪的新產品——云軌。這個采用單邊軌道技術的軌道交通方案被王傳福視為比亞迪下一個千億營收的來源。現在,他正忙著在全球推銷比亞迪的新產品,扮演著比亞迪事實上的“推銷員”。但王傳福心中的這個“強”,可能不僅是營收意義上的,還是品牌意義以及公司價值意義上的。所以要解決的是,企業的“大”和品牌的“強”之間的匹配。
“怪咖”式富豪
“我們最快2017年、最遲2018年,能夠擠進世界500強企業行列。”王傳福說。從1995年王傳福辭職下海創辦比亞迪公司,之后短短幾年時間,比亞迪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充電電池制造商,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在2009年,王傳福一度成為中國首富。2016年,王傳福的個人資產高達53億美元,在國內汽車行業排名第二。“企業小規模的時候,可能是為了成長,為了一個基本的規模去拼,當企業做到一定大的規模的時候,我們個人有多少錢,毫無意義。”王傳福說。作為一個超級富豪,王傳福在出差時乘飛機基本是經濟艙。2016年9月,王傳福穿著白襯衣,蹲在馬路邊邊吃盒飯的圖片流出,也受到網友熱評為“怪咖”。在外界看來,王傳福和自己在機場排隊打車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一樣,都是一個難得的企業管理家。
雖然由于企業擴大,王傳福的企業也不可避免面臨著家族管理弊端,他也多次被認為不近人情,但對于曾在艱苦時期供他讀書的哥哥姐姐們,他每月拿出5萬—10萬元不等的生活費,他也在家鄉安徽無為修建祠堂和水泥路。而他的高管所獲得薪酬是整個中國汽車行業最高。
在很多時候,王傳福的性格都有兩面性,比如他小心謹慎,卻又激進冒險。“我并不喜歡賭,我膽子也不大,我膽子也算比較小,我比較謹慎。我們做汽車就是為了電動車,但是一定要差異化。”王傳福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如今比亞迪已經進入了完全不同的四個業務領域,而在中國企業家中,鮮有人敢如此不斷地以高成本下注一個又一個陌生行業。
“投資就是燒錢,有人說是大膽的,在我看,我們用技術讓戰略看得更遠,看得更深。”王傳福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解釋道。企業進入一個新領域之后,在發展上往往是激進的。比如比亞迪當初進入太陽能領域,在他的設想中,比亞迪應該購買硅礦自己開采提取單晶硅制作太陽能電池,目標是將沙漠無人區變為太陽能發電站。
這個目標的瘋狂度一點也不比大洋彼岸的美國鋼鐵俠馬斯克弱。“讓什么火電、水電、核電都見鬼去吧!”王傳福在內部曾豪情萬丈地說。而在進入汽車領域之后,比亞迪也曾經在2009—2010年經歷瘋狂擴張——盡管這導致了比亞迪后續被迫轉型。“當我發現汽車業這塊中國市場潛力最大的蛋糕之時,我沖上去都嫌慢,我要撲過去”,王傳福曾經這樣說。
王傳福是一個謙虛而又自負的人,他相信自己的戰略眼光,并以此為傲。“記得以前我們預測中國手機銷量在某年會達到全球第一,很多人不相信,但果然最后就是這樣。”王傳福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
在2008年11月一個周六早上,已經憑借F3取得市場成功,同時獲得巴菲特注資的王傳福在一次內部講話中表示,這是一個象征,表明工業領袖的指揮棒已從西方傳至中國。在王傳福看來,2—5年之后,比亞迪的新能源技術將進入另一高度。而現在,他也更堅信比亞迪是代表未來汽車趨勢。“我們整個產業鏈變得更快,我們不是拼裝,是真正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比競爭對手有領先的地方。”王傳福說。
2015年,王傳福在被問及其對風頭正旺的電動汽車特斯拉的看法是,他略有不屑地說,“只要家庭消費啟動,比亞迪分分鐘可以造出特斯拉。”一年之后,王傳福對特斯拉的評價更直接。“特斯拉這樣的企業本身是值得尊敬的企業,因為它有創新精神,但如果是簡單的拼裝,以設計取勝,很快就會被超越。”王傳福說。
多面的王傳福或許是這個時代中一個鮮明的中國技術性企業家代表,也是一個制造企業的代表。而王傳福領導下的比亞迪在未來的突圍也有著超出該公司本身的意義。據經濟觀察報記者統計,在中國民企500強中,營收超過1000億元的企業又只有17家,而其中只有5家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制造業企業,它們分別是——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在2015年的排名中位居38位,2016年27位。王傳福的困惑和無奈,或許也正是當下所有民營企業家們所共同面臨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