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人民的名義》熱播,讓商業賄賂和貪污腐敗再次成為街頭巷議。

劇中,山水集團老總高小琴、大風廠廠長蔡成功等企業經營者,為了追逐經濟利益,游走于法律的危險邊緣。大路集團董事長王大路對市委書記李達康感慨“民營企業難辦”,企業家們一不小心就會走上“通往監獄的路”。

 

這不是危言聳聽。

 

在2016年《普華永道全球經濟犯罪調查》中,28%的中國內地受訪者表示自己所屬的企業內部存在經濟犯罪現象,低于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39%的平均水平;這一整年中,中國互聯網巨頭們也爆發了多起貪污舞弊事件,百度、阿里巴巴、京東無一幸免。

 

問題的根源在于長期被企業忽視的一個內部管理環節——合規管理。

 

合規管理已經刻不容緩

 

合規管理與業務管理、財務管理并稱為企業管理的“三大支柱”。它是指公司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流程,以確保所有決策、經營、 管理行為符合法律法規的規范,以及不違背基本的社會倫理道德。

 

賄賂和腐敗是企業治理中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但它只是違規經營范疇內的一項內容。因違反市場公平競爭、環保治理標準等相關監管要求,而受到監管機構嚴厲處罰、蒙受巨大經濟損失的企業案例,近年來層出不窮。

 

區別于財務管理告訴企業“做什么”、“建立企業短期目標”,合規管理是從法律和商業道德的角度出發,告訴企業“怎么做”、“如何前瞻”,以及“建立企業的長期目標”、“如何保證企業的長期穩定運行”。

 

“合規”一詞通常包括三層含義:首先,遵守公司總部所在國、經營所在國的法律法規及監管規定;其次,遵守企業內部規章和商業行為準則;最后,遵守職業操守和道德規范。

 

只有在合規管理的保障下,企業才不會為了經濟利益鋌而走險。一旦出現了合規問題,企業不僅會遭受政府制裁、經濟處罰,還會面臨商業名譽受損危機,甚至幾十年的努力化為烏有。

 

2016年12月,上汽通用因壟斷被上海市物價局罰款2.01億元。這是繼奧迪、奔馳、克萊斯勒及東風日產后,國內又一家因壟斷被處罰的汽車企業。

 

2016年11月,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局以違反反洗錢法、掩蓋可疑金融交易為由,對中國某銀行紐約分行,處以2.15億美元的罰款。

 

2016年,葛蘭素史克在華子公司因向公立醫院醫生行賄,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指控,該公司以支付2000萬美元為條件與SEC達成和解。 ?

 

2015年9月,美國環境保護署指控大眾汽車集團生產的部分柴油發動機,利用“失效保護器” 規避尾氣排放監測。大眾最終以147億美元與監管機構達成部分和解協議。

 

2014年,奔馳因與江蘇省內經銷商,達成部分整車及部分配件最低轉售價格的壟斷協議,被江蘇省物價局處以上一年度相關市場銷售額7%的罰款,共計3.5億元。

 

在目前的國際合規監管中,涉及中國企業的案件一度頻繁。這是因為各國監管部門及國際機構,為維護市場公平的競爭秩序、廉潔的營商環境, 對企業的合規經營管理不斷提高要求,執法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反舞弊與反腐敗、反壟斷和反洗錢、環保、質量等合規要求已經成為全球立法和監管的趨勢 ,而中國企業也正在不斷地“走出去”,“合規管理”建設的緊迫性呼之欲出。

 

在這種形勢下,中國政府也越來越重視依法治企和合規監管。

 

例如針對國有企業,僅2016年我國就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法制央企建設》、《關于建立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追責制度的意見》等政策。后者提出對集團管控、工程承包建設、轉讓產權等9大方面、54個雷區的經營損失進行追究問責,還進一步明細了對責任人的處理方式。《意見》計劃在2017年底,基本形成國企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責任倒查機制。

 

這對于習慣了“中國式打法”的企業來說,無疑增加了新的挑戰。

 

中國企業合規經營的現狀:有心改進,革新艱難

 

2017年4月,德勤(中國)發布了《依法治企、合規經營——國企改革系列白皮書之六》的調研報告。在這次調研中,47%的受訪企業為國有企業,37%為民營企業,跨國公司占到16%,囊括了科技、媒體、電信業、金融服務業、消費品、能源、醫療等多個領域。

 

雖然在受訪中,企業高層們對于合規文化的重要性都一致認同,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同為企業管理的“三大支柱”,國內企業對于合規管理的探索,遠遠達不到另外兩項的成熟程度。

 

1.設置獨立合規管理部門的中國企業,鳳毛麟角

 

調查顯示,有半數跨國公司的合規管理職責由獨立部門承擔,59%設置了獨立的首席合規官(CCO)。

 

它們通常采用垂直管理模式,由子企業的合規管理部門直接向上級單位的合規管理部門匯報,接受上級單位的考核任命,進一步確保合規管理的獨立性。許多CCO作為高級管理人員,能加入公司執行委員會,具有直接向董事會匯報的權力,深入參與到企業戰略、價值觀和文化的相關討論,從而獲得更多的預算支持。

 

西門子最初設立合規部門,是因為美國和德國法律法規對反腐的相關要求。西門子不僅從戰略層面賦予合規部門定義角色職能、制定反腐敗規則等功能,還授予CCO在業務流程中的審批/否決權,對違規行為的調查權和參與處分決定權等。

 

在國企中,僅有少數企業設置了合規管理的獨立部門(17%),合規管理職責由法律事務部門兼任的比例最高(43%)。

 

而民企中負責合規管理的部門差異性較大,最常見的是內控管理部(43%),其他的兼任部門包括紀檢監察部門、風險管理部門、人事部門以及審計部門。

 

此外,21%的受訪企業表示未明確設立合規管理的總負責人,合規工作在參與企業管理決策、創造價值等方面難免捉襟見肘。

 

2.形勢逼人,但中國企業的變革方向依然止于表面

 

在被問到最近關注的合規話題時,“合規管理體系的監管要求及實踐”這一話題被66%的受訪者關注,緊隨其后的是“企業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法(55%)和 “《關于建立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的意見》的解讀與實踐”(34%)。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和所屬公司已經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并采取了行動。

 

在工作重點方面,受訪中排名前三甲的選項分別是合規管理培訓、內部合規調查和專業領域的合規支持,但跨國公司則更重視投訴和舉報渠道的建立、維護以及舉報后續處理工作。

 

跨國公司們鼓勵員工和商業伙伴對涉嫌違規的行為進行舉報,同時,對第三方商業伙伴的合規管理也十分關注,要求商業伙伴接受合規審查或背景調查,部分企業還會要求商業伙伴參與合規培訓或認證。

 

可見,在“依法治企”、監管漸嚴的經營背景下,國內企業的確在逐漸提高對合規管理的重視,但是管理措施上目前仍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尚未由“虛”的探討走向“實”的操作。

 

3.信息工具的使用仍未成熟

 

合規管理是一項體量巨大的整體工程,它滲透于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管理效率是不容忽視的關鍵一環。

 

在調研中,受訪企業們主要利用專業開發的信息系統和ERP系統來完成合規工作,少數企業采用簡單的桌面工具,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企業未使用系統或工具 。

 

其中,大型跨國公司已逐步探索運用大數據和信息化手段,收集合規管理信息、分析合規管理成效、利用合規系統進行業務審核、通過數據挖掘開展合規調查、提高管理效率。

 

由財務管理引導、業務管理實施的“短期目標”,一方面是企業搶占當前市場的基礎和動力,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合規管理的參與,一旦操作過火,往往會誘導企業踏上“邊緣地帶”或“灰色地帶”。實施并改善合規經營,不僅僅是監管環境下的必然要求,還是企業基業長青的有效屏障。

 

但在沒有獨立的合規部門、缺乏深思熟慮的探索方向、尚未試水新科技手段的情況下,國內的合規管理注定很難擺脫“孤島”現象。目前,僅有32%的受訪企業計劃新建合規體系,其余大部分企業表示自己正處于體系整合、評價和改進階段。中國企業合規管理的探索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