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管理一家大企業與管理一家小公司之間,會有哪些不同?

IBM前CEO郭士納曾有一句名言,“誰說大象不能跳舞”,從此,人們就用大象跳舞來形容巨頭企業的轉型。其實,巨頭企業何止是轉型中會傷筋動骨,即使是在平日的管理中,很多細小的變革環節,都會像亞馬遜雨林的蝴蝶那樣,對整個巨無霸企業的正常運行,帶來難以預測和控制的后果。

 

而在“巨無霸”型號家族企業的日常管理中,又要考慮哪些關鍵要素?

 

嘉吉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幾家非上市企業之一,如果以營業額計算,嘉吉公司在2016年可躋身全球前50強之列。這家創立于1865年、目前在70余個國家擁有超過15萬名員工的公司,正是典型的“巨無霸”企業。

 

2017年4月25日,嘉吉公司全球主席兼CEO麥偉德(David W. MacLennan)在出席復旦硅谷銀行管理大師論壇期間,回答了界面新聞記者的這一問題,“管理好嘉吉公司這樣的巨無霸企業要全面考慮諸多問題,首先,當我們遇到形勢變化時,制勝的關鍵不是迅速,而是周全。”

 

快速應變、即時迭代的管理模式,正日漸流行。但是它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弊端:企業在一些時候會被孤立的偶發因素牽著鼻子走,無法基于全局性的經營格局來制定企業的戰略。

 

當年郭士納初入IBM時, 為自己定下了“90天內不做決策”的規定。這不僅僅源于他剛剛上任,或者說他自己是技術外行,還因為戰略上的任何細節,都有可能成為藍色巨人的致命穴位。

 

以麥偉德之見,企業對于外界的變化,需要有通盤思考的習慣。一些區域性的短期事件,也許適合有一夜暴富思維的企業去炒作。但是,對于公司每個部門都有獨立風險的嘉吉公司來說,短期投機的行為并不可取。他認為,風險管理能力從來都是嘉吉公司最看重的能力之一。

 

2013年夏,美國中西部地區出現大面積干旱,這導致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全球大豆產量會下降。嘉吉做出了與之相反的判斷:一方面,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旱情對大豆產量的影響已降至約10%的水平;另一方面,從全球視角來看,環黑海地區、巴西、印尼等地當時的大豆種植面積,都在增加。事實也印證了嘉吉的判斷,在2013財年的第一季度,嘉吉的凈利潤水平反而出現了300%的增長。

 

嘉吉公司目前有數千人參與到風險管理工作當中。他們在嘉吉位于全球的約1400個辦公場所內,運用統一的風險評判工具,來實時評估各項目的風險。一旦項目的變動超出了預期的范圍,則業務的繼續推進就必須得到來自公司總部的批準。這看似會降低企業應變速度的管理模式,卻能增強嘉吉公司的風險抗擊能力。

 

2008年次貸危機期間,行業內多家企業業績受挫,嘉吉公司的利潤反而提升了50%。

 

巨無霸企業除了抗風險能力要強大、遇事要選擇周全之策外,也必須擔負起社會責任,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針對“成為負責任的全球公民”的原則,嘉吉公司每年會把稅前利潤的2%,投入到企業的社會責任項目中。對于一家年營收逾千億美元的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可觀的數字。

 

從2012年開始,嘉吉公司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合作,在中國的吉林省開展可持續農業項目,為玉米種植農民提供耕作、收割、儲存和銷售等各環節的培訓。超過2.6萬農民接受了培訓,據20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受訓農戶的玉米平均產量,比過去三年的平均產量提高了28.3%。

 

如果說,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的做法,有時只是一種品牌推廣行為,那么還有三件事,則真正在考驗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力。麥偉德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在管理嘉吉公司時,他最關心三件事是:員工安全、食品安全、經營成效的持續性。

 

嘉吉公司是一家由家族控股90%的非上市公司,所以,對家族成員的培養與訓練,會直接對公司的持久經營能力產生影響。嘉吉公司目前有專門的家族辦公室,包括培訓家族成員、為家族成員開展財務規劃等各類家族事務,都會得到家族辦公室的細致安排。

 

而麥偉德基本上在每次商務旅行時,都會帶上一名家族成員,使他們有機會通過企業負責人的視角來了解嘉吉公司的各項業務。嘉吉公司的董事會中,目前有6名家族成員,此外,還有10余位家族成員被確立為了潛在的下一代董事會成員。家族成員與企業管理層的嫻熟協作,將會是嘉吉這艘巨輪平穩行駛的一大保障。

 

此外,“巨無霸”企業的持續高績效,也需要企業在產業鏈中盡量達成多方共贏。嘉吉公司曾提出過多樣化供應(supplier diversity)的經營戰略。根據這一戰略,嘉吉公司在選擇供應商合作伙伴時,并不預設一些優先級,而是根據對方的實際經營狀況,評估其是否能滿足嘉吉公司的供應鏈整合需求,再來與之進行合作。

 

如此一來,許多小國家的小公司,也參與到了嘉吉公司的全球供應鏈環節中,它們也能以其在當地的獨特優勢資源,與嘉吉形成持續的共贏。如在面對洪都拉斯、危地馬拉等國的tiendas小商店時,嘉吉與太陽谷中美洲公司的合作,將能夠整合嘉吉的技術優勢與當地的供應鏈專家優勢。在店主們不新增開支的前提下,嘉吉可以通過優化配送路徑,來保障貨物的新鮮與準時送達。

 

在科技創新方面能做到重金布局,也是“巨無霸”級別企業的標配。“科技創新的成果,會讓我們的管理與生產效率倍增”,麥偉德表示。

 

氣候變化對這家全球農糧業主要巨頭的影響不言而喻。早在1926年嘉吉農作物公告中,已經開始發布天氣狀況。1975年,嘉吉公司作為一家商業公司開始在天氣預報領域進行研究,這在當時可謂相當前沿的科技。

 

這份天氣預報,并非簡單的晴雨預測,而是會涵蓋諸如重要種植區的準確降雨量、降雨范圍等精確信息。換言之,嘉吉自身氣象部門的工作,是為管理者提供“當地都沒辦法獲取的氣候信息”。目前,嘉吉公司每天會接收并分析全球1萬座城市的每小時觀測數據,這些數據,將為嘉吉各項業務在全球的運營提供前瞻性指導。

 

麥偉德還特別提到了中國在嘉吉公司全球創新體系中的價值。據麥偉德介紹,2016年12月,嘉吉在亞太地區內首個整合了多產品業務的創新中心——Cargill ONE,在上海進行了揭幕。這家創新中心的研究領域,主要著重于食品口味,食品成分和菜單,以及吸引消費者不斷變化的新需求三個方面。這是因為,了解消費者今天的需求,才能使企業未來的科研成果更加落到實處。尤其是,對全球各大巨頭而言,誰如果不重視中國市場,不研究中國消費者的喜好與需求,誰就將失去全球經營版圖中的重要一塊。

 

麥偉德說,在15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嘉吉公司經歷過多次或大或小的危機與變化。而家族制經營為企業所有者與管理層帶來的耐心與長期經營的價值觀,則有助于嘉吉公司在風險管理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