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在上海陸家嘴世紀金融廣場的大樓里,我和同事一行對中國金融界的傳奇人物,現任證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萬建華先生進行了深度訪談。

對比他的履歷,萬建華先生看上去頗顯年輕,且神采奕奕。他曾經擔任過中國人民銀行資金管理司處長,招商銀行總行常務副行長,同時兼任招商證券董事長、長城證券董事長,籌建銀聯后擔任中國銀聯首任董事長、總裁,后又調任上海國際集團總裁,國泰君安證券董事長。在擔任中國銀聯總裁和董事長期間,他曾經帶領銀聯在兩年內實現銀行卡全國地市級以上城市聯網通用。銀聯如今已實現中國銀行卡在全球刷卡真正的暢通無阻,萬建華因此被外界稱為“中國VISA之父”。

 

與此同時,他還創立了專門從事銀行卡收單專業化服務的全國性公司——銀聯商務有限公司,創立了國內首家從事金融數據外包服務的銀聯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創立了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籌辦了金浦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和上海國和現代服務產業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國泰君安證券出任董事長之后,萬建華帶動這家上海本土老牌券商開展組織架構等一系列改革,推動國泰君安各項業務指標重返行業最前列。而從歷史的角度,萬先生的每一次新的創業嘗試,也折射和見證了中國金融業每一步的發展歷程。

 

一卡全球通用的傳奇:

 

戰略前瞻性

 

陳曉萍:2002 年你離開招行,去了銀聯,你在銀聯的故事非常精彩。

 

萬建華:銀聯的故事其實始于1993 年開始的金卡工程——金卡工程由人民銀行推出,就是在城市內部的各家銀行發卡聯網,試點城市從開始的6家后來擴展到12家,再擴展到18個城市的信用卡中心的試點。當時各家銀行陸陸續續發卡,然后每家銀行自己發展商戶。到90 年代后期,在大型商場里面出現了很多POS機,每個銀行都發卡,都有一個自己的POS機,十幾個銀行就有十幾臺POS 機,對商場和客戶都很不方便,更重要是資源重復配置,很浪費。

 

在這個背景下,央行看出來必須統一。當時我預測整個金融體系和商業銀行必然走向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的道路,也就是整個金融體系必然走上金融電子化的發展之路。

 

當時央行領導的構想,就是通過創立一個機構,把18個城市銀行卡應用統一起來,跨銀行、跨區域,然后擴展到全國。跨銀行,就把各個銀行自己的卡品牌統一了;而跨區域全國聯網,就是把商場柜臺上十幾臺不同銀行的POS機統一應用在一臺POS機上。

 

這樣一來,聯網通用,銀聯卡在所有商家都可以用,在城市和鄉村都可以用。那時最受歡迎的就是只有一個網點的機構,最典型的是農村信用社,尤其是偏僻山區的農村信用社,如果信用聯社發銀聯品牌借記卡,他就可以響當當地向持卡人提出,我也是一卡在手,全國通用。

 

陳曉萍:這在當時確實是難以想象的。

 

萬建華:聯網通用的問題我們就這樣基本解決了,但我覺得事情不應該就這么停住了。既然要設立專門機構來負責銀行卡運用,就必須思考更長遠發展的問題。第一,我們這個機構應該是一個什么性質的機構?是行政機構還是商業機構?第二,當時銀行卡各自的型號、標準、規則全都不一樣,我們是否應該建立一個統一的規則?第三,光是簡單聯網效率肯定不行,是否要做一個更先進的核心系統去取代舊系統?第四,一個更大膽的念頭冒出來:有沒有可能也做一個國際支付品牌?

 

對于第一個問題,從上級領導的角度,完成了聯網通用,任務就完成了。但是我不這么想。我希望這個機構是可持續的,是有目標和愿景的。我當時就說一定要把它做成一個企業,而不是一個行政事業單位。

 

我們分開調研,籌備組兩個副組長各帶一隊,從18家試點銀行卡中心里面找做得最好的5家和做得最差的5家去調研,回來都得到一個結論:做得好是因為他們有市場化的體制機制,做的不好是因為沒有采用市場化體制。由于有充分調研論證,各銀行開會時一致通過設立公司。

 

因為銀聯的定位是公司,所以2001 年在籌備期間,我們就在籌備組里設立了兩個部門,一個叫市場部,負責商戶市場,是后來銀聯商務公司的前身。另外,針對更大膽的念頭,我先提出設立了國際部,研究如何讓銀聯走出去。不過那時說銀聯國際化真的是太早了,但是我認為還是要未雨綢繆、提前布局。我們招來一位海歸博士,要他思考銀聯設立后有沒有可能走出去。

 

陳曉萍:你很有前瞻性。

 

萬建華:但那時候一開始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做,也不知道這事能不能做成。銀聯設立后很快實現了銀行卡聯網通用。我和大家開會,說我們現在聯網通用實現了,接下來我們要發銀聯標準卡,很重要的是要依據國際標準。雖然在國內不需要,因為在國內銀聯就是標準;但是如果要走出國門,不按國際標準,怎么出得去?所以我們需要去拿國際Bin號,后來還真的拿到了。銀聯卡是622打頭的,VISA 是4,萬事達是5,我們拿的是6。

 

拿到標準是第一步。到底能不能走出去,還有兩個條件:一是在業務和技術方案上與國外對接;二是有沒有機構跟你合作,我于是提議去香港試試。這一步非常妙,因為香港是中國領土,聯網通用怎能不到香港?

 

但事實上,香港是國際化大城市,如果在香港做成了,走向世界的基本條件就都具備了: 標準、規則、技術對接、商家合作、市場營銷等等。如果銀聯卡在香港刷卡消費能成,那基本上在日本、美國、歐洲市場就都可以成,拷貝復制就行了。

 

國際化是我們內心按捺不住的沖動,想象著這是比銀行卡國內聯網通用更引人入勝的目標。但是到底該怎么做,要花多少錢,能不能做成,我們心里都沒有底。其實這個想法一提出來,就招來各方面的質疑:你一個銀行卡支付剛剛起步的國家就想做國際品牌?你一個才成立一兩年的公司就想國際化?太異想天開了。但是不管外界怎么議論,我們還是很想嘗試。之所以選擇先去香港,也就是想把風險壓到最低程度。當時我判斷如果大型國際卡組織進入中國,銀聯就沒機會了。所以,我們必須做兩件事:第一我們必須走出去;第二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銀行卡受理商業網絡。VISA、萬事達是純品牌機構,已經構建了全球網絡,誰都不能不認它。它處于產業鏈的上游,是標準和規則制訂者,掌握著核心系統。而我們什么也沒有,我們必須構建自己的核心資源。我們的核心資源是什么?我們在中國的資源是什么?那就是所有的中國商家受理網絡。所以我們必須發展自己的商務網絡,建立銀聯商務公司,擴展自己的商務網絡。這樣的話,國際卡組織的外卡要進入中國市場,就要跟銀聯網絡對接,跟銀聯簽約。我們就可以掌握市場的主動權,也擁有了國際合作的籌碼。

 

當時我們的公司戰略會是在井岡山開的,是對于銀聯非常重要的一次戰略會議,確定了“一個品牌,兩個車輪”的戰略。品牌是銀聯,一個車輪是銀聯卡國際化,另一個車輪是構建商戶網絡。戰略對于公司發展的重要性在此時就充分體現出來了。銀聯未來的生存基礎,未來的命運,在當時制定戰略的時候其實就分析清楚、布局好了。

 

陳曉萍:銀聯卡的國際化對中國國內的老百姓有什么意義呢?

 

萬建華:我當時提出來銀聯的愿景很簡單直接,很容易得到國人的普遍認同,那就是“中國人走到哪里,銀聯卡用到哪里”。現在這個愿景已經達成,如今銀聯卡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用了。為此,我們銀聯創業的老員工如今碰到一起,都會十分懷念那一段激情澎湃的歲月,并為中國人今天能夠懷揣銀聯卡,十分便利地刷遍全球這一目標的實現而深感驕傲。

 

預見未來的科技金融

 

陳曉萍:作為長期以來處在金融風口浪尖上的弄潮兒,你能否分享一下你看見的金融科技對傳統金融的顛覆性作用?

 

萬建華:這是個很大的題目,這幾年金融界或者電子商務界的熱點,我確實思考了很多。在2000 年21 世紀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和策略的講話中,以及這本《金融e時代》的前言中,我寫了這么一段話:

 

“在以數字化生存的當今社會,一日千里發展的信息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社會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決定了人類社會的未來。對銀行業而言,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并且繼續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產生著意義深遠的影響。在信息技術推動下,全球商業銀行正在經歷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

 

現在16 年過去了,這段話依然適用,恰恰驗證了是這么回事。

 

現在的技術已經發展到互聯網金融時代了,再發展到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的時代。但總的基本道理和理念是一脈相承的,那就是這個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古老金融業的顛覆性變革效應,或者說全方位的深刻影響,已經是毫無疑問的了。我有三個觀察。

 

首先,為什么技術會對金融業產生影響?我認為是因為信息技術與金融業享有共同的基因。共同的基因在哪里?就是數字。如果把貨幣和財富的價值抽象掉,它們就都是數字。因為金融本身都是數字,所以科技的新發明金融馬上就能用,而且金融本身還能促進技術發展:你發明了我們來用,我們金融創新應用之后又讓你變成了發明。二者有交互的促進作用。

 

第二,客體變主體。信息技術的發展在金融領域里面后來反客為主。什么叫反客為主?技術本來被當工具,用于提高效率,原來拿算盤,現在用核心系統,實時可以看到結果;以前需要用汽車去運錢收款,現在用智能終端,瞬間就到賬了。當時通過技術手段提高效率,現在怎樣了呢?技術反客為主,推動金融變革。因為它們共享一個共同基因,金融使用技術本身就是發明,成為信息技術的最新應用。然后它反客為主,推動金融業的變革,產生新的金融方式,新的金融商業模式,新的金融服務,新的金融產品。沒有信息技術就沒有這些金融產品、服務、方式,這就是信息技術帶來的反客為主的效應。

 

第三,反客為主之后,真正的顛覆效應就呈現出來。不只是變革,而是顛覆性變革。技術的發展引發出金融新的形式,新的服務,新的產品,甚至整個組織體系全方位的變革。我認為,金融到最后不再會區分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表象的不同是因為金融發展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一個更高的形式,只不過這個金融已經不是以前那個時候的金融,但它還是金融。星空還是那個星空,不過是已經經過大爆炸的星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