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稻盛和夫坦言,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應該稱作 "智慧之井 "的地方。當一個人專注一件事情之中,而且有一種全然的敏感時,人們會得到神靈的幫助,從那眼 "智慧之井 "中,獲取新思路、靈感或者創造力。
"智慧之井"就在那里。那些具有創造性的科學家和技術專家,會時常邂逅創造性的靈感。就是中國許多企業家,在創業階段都能夠保持一種沖鋒勢頭,可是一旦上了規模、有了向往已久的平臺之后,反而會無所適從,致使企業出現大的滑坡。稻盛和夫持續開發智慧之井的經驗,對中國企業家有很多有益的借鑒。
一個企業能取得多大成就,就看這三個因素!
人生事業成功方程式
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組織,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看上去生存的式樣差異很大,但生存發展的基本問題都一樣:如何能夠持續過得更好?稻盛和夫對此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概括。他認為,一個人或一個企業,是否能夠持續過得更好,取決于能力、熱情和思維方式這三個因子的乘積:
人生·事業=思維方式x熱情x能力。
能力更多是指才能、智力、體魄、運動神經等先天資質,熱情是指從事一件工作的激情和渴望程度等后天方面的因素,思維方式則是指一個人對待工作的心態、精神狀態和價值偏好。一個人和一個企業能夠取得多大成就,就看這三個因素的乘積。
其中,能力和熱情,取值區間為0~100。因為是乘法,所以即使有能力而缺乏工作熱情,也不會有好結果。自知缺乏能力,而能以燃燒的激情對待人生和工作,最終能夠取得比擁有先天資質的人更好的成果。
思維方式取值范圍則為-100~+100。改變思維方式,人生和事業就會有180度大轉彎。有能力,有熱情,但是思維方式卻犯了方向性錯誤,僅此一點就會得到相反的結果。積極思維方式包括:總是積極向前、建設性的;有一顆感恩的心,具備和大家一齊行動的協調性;樂觀地接受;充滿善意、有理想、態度吻合;不惜努力;知足、不自私、不貪婪等等。
一個企業能取得多大成就,就看這三個因素!
解決問題的答案總是在現場
當一個人以不服輸的高度熱情投入產品研發之中,在對其進行全然的審視、傾聽、專注當中,往往會聽到"產品的私語",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比如一把錐子通過力量凝聚在最前端的一點上,這種"集中力",是根據思考能力的強度、深度、大小產生的。當我們有了清晰的追求目標,實現目標的渴望又特別強烈和持續,對現實工作的細節有著全然的敏感和全然的傾聽時,這種現場的神靈就會顯現。
稻盛和夫體悟到了超越現實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產生的真實過程。他知道追求盡善盡美的強度,決定了一個人和一個公司的前景。
一次,一個跟他同時大學畢業的同學,在京瓷公司領軍做一個新產品的研發。他和他的團隊歷經幾個月的艱辛,克服重重困難,終于拿出了完全符合客戶要求的產品。但是,稻盛和夫卻以這不是他心里所見的鮮亮陶瓷為由拒絕了這個主管。那個被拒絕的主管簡直是怒氣沖天,還不得不回去研制稻盛和夫"眼里看到的鮮亮陶瓷"。最后,歷經磨難終于拿出了完美的產品。
稻盛和夫的體悟,給了我們一個相當重要的啟示。當對追求一個目標有著強烈的持續的渴望時,丟掉成見,苦苦思索體悟,事先能夠清晰"看見"那個嶄新的結果。相反,如果事先沒有清晰的意象,就不會有嶄新的成果出現。這是稻盛和夫在人生的各種經歷中體驗到的真實。
企業家特殊的戰斗力
人生和工作之中,都有大量的超越了感覺和思想的美麗,如果沒有激情,這種美麗就無法被領悟、被了解、被認識。一個富有激情的人不會僅僅滿足于少量的工作,在其中可以實現它自己,然后去睡大覺。同樣,如果沒有愛心,那么這種激情就沒法持續。只有當我們忘了自我,帶著愛去做事做企業時,才可以保持這種充盈的激情,去發現和追求我們個人生命和工作中的美麗。一個富有愛和激情的頭腦一直在摸索、探詢、突破中,不接受任何傳統。它不是一個已經達成的頭腦,而是一個年輕的尚未達成的頭腦。
沒有人可以賜予我們"智慧之井",我們只能自己去發現它。當我們依據個人所受的制約、個人的偏見開始解釋、翻譯的時候,我們會錯過它。因為束縛于信仰、偏見、認同時,頭腦就無法直接感知。"智慧之井"只青睞于極其敏銳的頭腦和極其柔軟的心。
當我們帶著愛的激情特別強烈和持續時,就產生了對某一個事物全然的敏感。任何一個方面的刺激,有關的和無關的,都會通過全然的敏感,轉化為通向所渴望目標的臺階,智慧之井最終將噴薄而出,創造性的工作將不斷帶來喜悅。這是被稻盛和夫證實和揭示出的道理,也是被史蒂夫·喬布斯、比爾·蓋茨、馬云、江南春、李彥宏、李想、史玉柱等優秀的創業領軍人物所證實了的"本真"。
人性都有偷懶的偏好,領軍人物是否能夠掌握一刻接一刻的完美標尺,是駕馭企業的關鍵所在。研發是這樣,服務是這樣,企業經營管理的總體運營也是這樣。只有當事人,最知道利潤指標能夠說清的問題是有限的。而只有置身其中,反復體悟并推究事理,才可以知道實際上可以做得更好。
企業家為了做強做大,絕不恪守形式,甚至可以不要自尊,而必須擁有特殊的戰斗力。與一般人想象的不同,這種特殊戰斗力表現為一次次"回歸零"的能力,表現為與自己和企業的每一個新發生接觸的能力。不管先前何等成功,什么時候他不能回歸零了,開始脫離傾注熱情的專業了,也就到了他向下滑行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