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90年代初人們把MBA和NBA混淆成了笑話,現在MBA和EMBA在中國的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中已經司空見慣,甚至讀過這家的再讀另外一家的也稀松平常。
讀張家的MBA再讀李家的EMBA,再讀王家的DBA,一點都不奇怪,筆者也曾聽說過“北(大)中(歐)長(江)清(華)”四校EMBA都讀過的神人!60萬上下的學費,加上差旅費、交際費、公益費……如此不菲的費用,為啥一讀再讀呢?如此熱衷于不同商學院的學習,又有著怎樣的體驗和收獲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訪談了幾位具有多校校友身份的學員,并嘗試通過他們的角度理解他們選擇多個學位教育項目的原因。
1、董迎秋先生
陽光保險集團戰略總監、陽光人壽董事會秘書,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001級MBA &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2014級EMBA
為什么要去讀MBA?為什么要去讀EMBA?很顯然,對于董迎秋來說,這是完全兩個不同出發點的選擇。
作為一個從地方高校畢業進京工作的董迎秋來說,當年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簡直是一種情愫。周末假日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閑逛,未名湖的淺水或者清華園的綠地,確實寄托著青春的夢想;而校園里的書店和不期而遇的講座,確實能夠充實年輕的頭腦。因此,剛剛大學畢業不久的董迎秋,就暗暗下定決定一定要去最好的大學聽教授講故事。最終,他選擇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當時的光華,無論厲以寧老先生的經濟改革理論,或是張維迎教授的企業改革思想,還是引進海外教授、自身改革等舉措,都是領風氣之先而占據高地、一時無兩的。他也很幸運被錄取,他選擇了就讀全日制MBA。
作為本身就是經濟學背景的他,與其說在光華汲取營養,不如說北大這個熔爐是一個更具吸引力的所在。他甚至還修了《社會學基礎》、《中國現代史》、《比較政治學》的學分;而大量的講座和各項豐富的社團活動更是增長了他的見識。因此,光華的兩年,是開闊視野的兩年,是汲取養分的兩年,是脫胎換骨的兩年。
而選擇中歐,則是他希望人生歷程的另一個里程碑。除了專業的學習,更重要的,能夠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而中歐是以嚴謹著稱的,其“認真、創新、追求卓越”的校訓,確實吸引著一批相對而言更加務實、更加低調的企業高管,因此,也給董迎秋一個更好的打開了觀察世界、學習他人的窗口。因為中歐只面向MBA和EMBA教育,無疑可以更加純粹:中歐的教授無疑是智慧的,中歐的行政老師無疑是親切的,中歐的校友組織無疑是活躍的。中歐EMBA的最后一門課程是《幸福課》,這也對學生給出了超越職業成功之上的思考和選擇,這也是董迎秋感受很深的。
《荀子•勸學》說,“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在董迎秋看來,無論北大光華或是中歐,都是在他在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不斷豐富發展自己和檢視修正自己的重要選擇。相對固化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持續學習、持續檢視的能力,而選擇去讀光華或是中歐,都是借助這些優秀的平臺,去汲取力量,去檢視自己,讓這種能力得以更好的持續。
2、梅景松女士
新浪網教育頻道總監,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05級碩士 &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4級EMBA
梅景松女士是新浪網女性頻道,教育頻道,房產頻道等頻道內容創始人,長期從事媒體領域的工作。回憶起自己當初報考北大的原因時,梅景松笑著說到:“當時我所在的新浪網的大樓與北大南門只有一街之隔,坐在自己的辦公桌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北大校園里形形色色的學生和老師的身影……。”這種“近水樓臺”的關系成為梅景松選擇在北大深造的直接原因。
2005年,梅景松順利考入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并在這里取得了整合營銷碩士學位。梅景松認為,自由、包容、多元是北大文化最核心的體現,百家爭鳴的傳統一直在北大的學者和學子身上傳承,這樣的文化同樣也同樣吸引著她并在她的實際工作中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2008年,梅景松執掌新浪網教育頻道。帶領團隊相繼開拓出留學、中小學、國際學校、商學院等多個子頻道,完整覆蓋用戶教育周期。同年,她策劃并推出首屆“新浪中國教育盛典”活動,截至2016年已成功舉辦九屆,并憑其巨大行業影響力成為我國教育行業的年度風向標。
隨著事業的不斷攀升,梅景松越來越認識到系統地學習管理知識以及提升管理技能的重要性,同時抱著近距離接觸和了解另一個國內頂級名校——清華大學的目的,2014年時,梅景松又入讀了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成為了一名年輕的EMBA學員。在梅景松看來清華的風格是低調、嚴謹和渾然一體,這不光體現在教授的學術水平和課堂氛圍上,也體現在所有清華的學子身上,淸華非常強調組織、紀律,并表現為學員之間的步調一致,這一風格在沙漠挑戰賽時體現得非常明顯。
在梅景松看來,北大和清華兩個母校都賦予她獨特的內涵:如果說北大的偉大在于她具有使命感的人文情懷,那清華的偉大則是她能夠在與現行體制的無縫對接中,走出一條不斷自我否定、自我修正的創新之路。
3、丁剛先生
北京豐寶恒投資集團董事長、創始人, 新華都商學院2013級創業EMBA &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2017級EMBA
丁剛于2001年開始創業,主要從事城市存量地產的改造與運營,到2013年時,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他所創辦的北京豐寶恒投資有限公司也成為極具行業影響力的企業。適逢新華都商學院于當年開辦創業EMBA項目,丁剛本著系統梳理創業管理經驗并結實更多優秀創業者的目的,成為國內首屆創業方向EMBA學員。
說起新華都商學院的培養特色,丁剛感觸最深的是師徒制的輔導,在具有世界500強企業實操經驗的老師帶領之下,學生能夠快速獲得身心提高。此外,新華都在開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方面也極具特色,通過參加瑞士、以色列及日本游學,能夠快速地感受現代科技與新型的商業模式。
“愛學習”是丁剛的朋友們給他貼的標簽,完成了新華都EMBA學習后,他又加入了北大國發院的EMBA課程。丁剛感受到系統化的理論對一個企業家的提升十分重要,按照一個體系的角度看一件事情比一個單點更加豐滿,理論的學習可以使企業家站到更高的維度。
北大國發院的校園使人內心寧靜,先生大家的學術氛圍讓浮躁的商業變得平靜,同學之間的關系被引導得很單純,更多是交開放式交流、討論式學習,他希望這兩年在北大可以做回純粹的學生。
4、陳大明先生
上海靈信視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CEO,上海大學博士、“聯想之星”三期、黑馬營四期總裁班學員,法國里昂商學院體育EDP學員,北京大學國發院EMBA
陳大明從大學期間開始創業,到現在一共創業十年,目前公司團隊200多人,在多個國家或地區設有分支機構。
難能可貴的是,他創業學業兩不誤,在上海大學求學期間,一口氣讀完了本碩博,并受邀先后參加了聯想之星與黑馬營的創業總裁班,去年還報讀了法國里昂商學院體育方向的高層管理教育項目。陳大明認為不同階段的學習都起到了開拓視野的作用,能夠聽到不同的聲音,因此在思考判斷時可以更加全面,不會像以往那樣局限在自己的觀念中。
因為個人創業的圈子以及過去的學習經歷更多是在上海,因此在報讀EMBA時他選擇了北京的學校。因公司業務與體育賽事有關,北大國發院剛好設有體育學院,同時,公司目前也在考慮沿“一帶一路”發展,國發院的南南學院與此又具有一致性。陳大明希望希望在國發院的兩年的學習能夠“憋個大招”出來,用學習促進思考,幫助公司找到未來的戰略方向。
陳大明和他的同學們認為國發院是“北大中的北大”,北大的人文氣息以及自由包容的傳統在國發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國發院的商業氣息不濃厚,同學之間的關系更加單純,而這種單純的同學關系反而更容易建立信任。其實任何人都需要一個圈子,創業者與企業高管也一樣。即使是為了尋找生意伙伴,那么跟熟悉的人做生意,心中也感覺更踏實一點。而同學之間沒有競爭和利害關系,也最容易建立信任,所以大家就慢慢都聚攏到EMBA的這個圈子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