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小晚對談王興的《關注邊界,不關注核心》刷屏了。這個話題很好,忍不住接個話茬。
3月我和周航探討領導力的時候,花了很長時間,辨析一個詞——“價值感”。
“價值感”和“價值觀”還不太一樣。
價值觀感覺多少有些PR包裝的味道。我想一個記者如果劈面遇到馬化騰、馬云、李彥宏、雷軍、王興,問:你的價值觀是什么。他們可能都得想一下,然后給出一個符合場景的回答。
但價值感不同,價值感是一個CEO內心真實的價值指針,是他做每一個微小決策時的價值判斷。
如果這個價值感足夠清晰,那么,他的核心班子,乃至每一個員工,都會用同樣的價值感做價值判斷。
比如,我2011年一進入騰訊,立刻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用戶體驗神教”。
這個宗教里,底層咒語只有一條“用戶體驗”。
在騰訊,你要向前走每一步,都需要念誦咒語“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你想擋住、阻止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念誦咒語“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
所以,騰訊員工的動作,會有兩個指針共同約束動作刻度。一個是KPI,一個是價值感——用戶體驗。甚至用戶體驗大于KPI。
完成KPI,傷害用戶體驗,不行。
用戶體驗很棒,KPI異常,可以探討。
我琢磨過,騰訊快速膨脹的組織結構中,展現了超強的人才兼容能力。為什么很多人,可以在騰訊留下來,甚至是一進入公司就吃了敗績之后,還可以長期在這個組織中留存、成活、成長。
我的思考是,不像KPI是個周期結果,價值感是人內心的真實指針,會在他的每一個細小的行為上呈現。所以,如果彼此的價值感高度一致,能力匹配,那么,縱使暫時KPI沒有達到理想,也不會頓時改變Pony對一個人基本面的判斷。
真實的“用戶體驗第一”的價值感,對人行為的敏感,長期的培訓與系統過濾,將不真實認同“用戶體驗第一”的人進行系統排異,排出體外。于是騰訊成了“用戶體驗神教”,馬化騰成為了教主,成為了一個精神性的存在,代表了騰訊教眾對用戶體驗無限追求的理想。
因為騰訊是“用戶體驗神教”,所以微信應該在5000萬用戶商業化,還是1億、2億、3億用戶商業化,從來不是一個戰略分歧。想想,如果不是因為價值感的高度一致,這天量的誘惑,放在任何一個企業,一定是重大戰略分歧,估計每天都得開會再打一架,直到分裂。
2016年,在杭州隨機和幾個小網友聚會。都是90后,一半是阿里員工,散布在阿里的不同初級崗位,淘寶、支付寶、口碑……這幾個人彼此也是第一次見面。
我隨口問:在你日常工作的每一個事情里,有沒有什么依據,給你做與不做,多做與少做的價值判斷呢?
阿里幾個不同業務板塊的年輕人,幾乎是一秒遲疑都沒有,異口同聲地說:能夠幫到客戶生意。
一個女孩進一步解釋: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幫客戶做生意更容易。如果我的一個工作,我自己覺得,會讓客戶的生意變難了,我會寧可頂著刀子,也得和我老板argue一下。
看著這幾個在阿里入職不到2、3年的年輕人,我心想,阿里把自己做成了“幫助生意神教”。
如果說“用戶體驗”是馬化騰真實的價值感。“幫助生意”是馬云真實的價值感。那么“性價比”就是雷軍真實的價值感。
我問過雷軍:您老是穿凡客的衣服,是不是因為你給凡客投了太多錢,所以只能綁定自己做他的代言人了?
雷軍說:我會給凡客錢,其實還是因為陳年現在做的事符合我的價值觀。
我說:你的價值觀是什么呢?
雷軍說:效率。他說:我非常欣賞沃爾瑪的創始人,他曾經富甲美國,但是只住一個很小的房子,開個二手車。因為這些和效率無關。他一生所有的時間都用在提升效率上。
我說了一句很不應景的話:可是我們都不想成為這樣的人啊。
這個場景,雷總使用了價值觀這個詞。但判斷一個人的價值感,其實是從一個人真實的工作生活細節選擇,談到一件事態度的熟捻、自然。我觀察,其實,雷老板最真實的價值感,還是“性價比”。
說回來,去年小米打出“黑科技”,我看到這個Slogan的第一刻心里咯噔一下。因為這一瞬,我看到雷軍的價值感指針搖擺了。
“性價比”和“黑科技”是完全不同的價值方向。為了兩個方向,所有的投資、資源積累、人才儲備是不同的,每個方向的員工驅動自己工作時,自我價值的認定與自豪感,是不同的。
當老板的價值感指針發生搖擺,一定伴隨內耗與低效。因為企業內部的每一個山頭,都代表老板心中的一個價值感指向。(想想,老板就是企業的造物天神,任何一個山頭,即使再大,如果不符合老板的價值感,遲早一定會被平掉的。)
小米6發布,不再提黑科技,改用女性用戶導向的“拍人更美”。肯定是對的路子,會拿回一些不該丟的分。但是,依然不足以引發崇拜。
引發崇拜,才是銷售神話的開始。期待雷總再次找到妙手,引發崇拜。
回到勾起我話題興趣的王興哥。
我覺得吧,此君的價值感是“對商業本質的思考”。
王興什么最強?思考能力最強。王興最愛干什么?思考。美大的核心團隊什么特質?有強烈思考偏好或者思考崇拜的人。
因為有很多我騰訊的前同事進入美大,我專門問過,在美大開會的感覺如何?
與我的感覺一致,他們覺得美團的人,每個人都有獨立思考能力。
2011年,點評融資1億美元,美團融資1000萬美元。4年后,美大合并時,美團日活3000萬用戶,點評日活1000萬用戶。
因為我也做過旅游網站,對美團如何在訂酒店這個古老生意上,超越攜程,做過研究。
剛看完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傳記,多少有點替王興扼腕。我覺得這兩個人的思維特質有點像,一個不明覺厲的詞——“第一性原理”。就是說,我們看到的一切商業呈現,都是歷史元素長期迭加的產物。所以,當你沒有歷史包袱,而直接以一個21世紀人的樸素眼光,看待這個商業最本質的邏輯因素,并對照現在既定的流程與成本模式,會看到不同空間。
只是馬斯克去干了工業之王——汽車,和面向太空的宇宙飛船。
而王興,則是在BAT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頂層結構的空間內,對空間內的現有業務再次探索。
每個企業的員工特性及業務邊界,都是CEO本人真實價值感的外化。
我曾說過,很多令一些創業者痛苦得要死的騰訊產品,其實是騰訊內部練兵的產物。
我也相信,王興美大的業務擴張,屬于美團人才溢出的隨機而現。
但我還是希望,王興這么酷的人,應該跳出BAT的邊界,為我們的世界帶來完全不同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