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在王石的私生活被網絡和部分媒體熱炒之后,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師生課堂爭吵中學員爆粗口一事又在網絡流傳,接二連三的事讓此前相對“小圈子”的EMBA學員群體的一舉一動成為公共話題。

        作為一名行將畢業的EMBA學員,根據近兩年的觀察與對照,筆者認為,由于信息不對稱,使得公開討論中的——EMBA學費值不值、能不能學到知識、主要是為了搞關系,甚至部分學員被放大的“生活有點亂”等話題,存在比較明顯的認知誤解。

某種程度上,公眾把對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官商勾結、部分富人驕淫奢靡的生活方式等不滿,找到了EMBA這樣一個被符號化的“出氣筒”。

星光開始暗淡

EMBA學員早已不是“明星云集”。
長江商學院會有意無意地把少數來自娛樂圈的學員作為招生“賣點”。但毫無疑問,經過十余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商學院中的EMBA學員早已不是最初一兩年的大牌云集。
近兩年,就連EMBA學員的招生主體——商業人士中的真正大腕也已經比較罕見。跟王石同批的企業家大多早已完成了EMBA學習,或者參加了EDP項目中的CEO班。如今,在商學院EMBA項目招生人員的計劃里,每個EMBA班級能有兩三個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就已經感到很知足了。

據筆者觀察,如今的EMBA學員構成大致是:中小型企業的創始人、中小型上市公司的高管、大型上市公司的中層及少部分高層、為數不多的政府官員。

盡管從頭銜、財富數量等直觀指標上看,EMBA學員近兩年的確有點“一代不如一代”的味道,但誰又敢說,這些人中未來不會有人成為“王石們”呢?換個角度來看,在EMBA教育規模化突飛猛進的今天,“王石們”讀EMBA的時間或許只是提前了而已。

收獲“智識”

逐年看漲,且動輒一年五六十萬元人民幣的學費貴不貴?目前,中國排名前六的商學院EMBA學費每年大致從人民幣40萬元到60萬元不等。貴不貴?在筆者看來,這個問題涉及至少兩層涵義:一是從支付能力角度度量的;二是從性價比層面度量的,這又與人們通常議論的“值不值問題”相關。

支付能力與支付方式有關。目前,EMBA學費一種是學員個人支付,另一種是所在組織支付。后一種方式,不存在支付能力問題,或者不是學員需要考慮的問題。即使是由學員自己支付學費的,據筆者觀察,四五十萬元的學費也不是什么問題。其實,不少EMBA學員每年的“同學交往費”都不比學費少。當然,商場風云變幻,也的確發生過“開寶馬車來上EMBA,騎自行車離開”的個別現象。

至于五六十萬元學費值不值,則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讀EMBA的收獲,不僅僅是那近二十門課中所傳授的知識,還有在此過程中的互相學習、人際交往、校友資源、視野開拓、思維方式改變等等。EMBA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智識”(智慧+知識)。單純地用上課所學到的知識來度量EMBA學費的性價比無疑是把問題簡單化了,或者說有點外行了。

就筆者所在的班級,就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某學員天津公司一位員工的6歲孩子突發疾病,當時天津某醫院通知孩子父母做好后事的準備,該學員得知情況后情急之中給班里上海一位兒科醫院的專家打了電話,這個電話最終挽救了一個孩子的生命。

即使是回到EMBA教育的原點——知識的傳授,也值得細細體味。任何一個認真辦學的商學院,都會把教授作為EMBA的最核心競爭力。在高額授課費的背后,是嚴苛的考核淘汰機制。通常一次四天的課程,會有兩次學員打分,從課程設置的合理性、課前準備的充分性,到案例的適用性、授課的方式,林林總總有十幾項指標。打分不是走過場,多個商學院都曾出現過因學員評分低而更換授課教授的情況。

當然,EMBA課程的確不好講。理論性太強難以吸引同學,過多案例討論又容易“放羊”;而且很多學員都是各自領域的商戰高手,一不小心就會提出看似刁難的問題。教授只有幾把刷子,而沒很多把刷子,想Hold住EMBA課堂,并非易事。也正因為這些原因,筆者的確碰到有學員在上完某個相對無聊的課程后說,“早知道這樣,不讀也罷。”

搞關系、圈子與情誼

為結網而去讀EMBA近乎是公眾討論中的主流觀點。但是,主流未必就是完整的圖景。

EMBA學員樂于“圈子”文化是不爭的事實,主要表現是各種俱樂部。譬如,戶外協會、高爾夫俱樂部、足球聯盟、房地產沙龍,等等。這些俱樂部把同道中人聯系在一起,成員多了交流、休閑的平臺。

圈子和生意并不直接畫等號。筆者曾經在一個EMBA校友聚會上旁觀過一個討論——同學之間做生意是好,還是不好?贊同的觀點認為,同學之間彼此熟悉,有生意做應該首先考慮同學;反對的觀點則認為,同學之間太熟悉,反而難以按照商業規矩辦事。最后,大家的基本共識是,同學之間是否做生意不要刻意,但也不要刻意避免,按照正常的商業規矩辦就可以。這個討論至少說明——大多數人不是刻意為做生意而來讀EMBA,只不過在此過程中或許收獲了做生意的信息或機會。

至于官商勾結則是對EMBA的一個誤解。盡管沒有公開統計數據,但筆者認為,EMBA學員中官員的比例應當不會高,而高級官員更少之又少,畢竟黨校才是官員培訓的主要途徑。其實,換個角度看,如果真要官商勾結,有必要通過花高額學費來讀EMBA這種費時費力的方式嗎?即使EMBA學員中真發生官商勾結,也只是果,而不是因。

EMBA同學之間的情誼比商海中那些人的好也不難理解。任何人都有對友情的渴望,而多在商海中練歷、搏殺、應付的EMBA學員時常會遇到“心靈疲憊”的癥狀。同學,即使是EMBA同學,相對單純得多,彼此之間的信任也就更多,互相之間的友情容易建立,可謂是治療“心靈疲憊”的一劑良方。

筆者加入了兩個EMBA同學的微信群,旁觀每天數百條的微信交流,充滿了溫情、關愛、幽默、互相幫助。對一個在商海中有所成就的人來說,能夠獲得關愛、放下身段、接受幫助,無疑是一件久違的幸福吧?

總結下來,這群人中的很多人,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熱愛生活,渴望知識,為了生意,有時也身帶疲憊。EMBA雖不完美,但也絕不至于齷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