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華理EMBA作為一個高層次的教育項目,發展的基礎和核心競爭力在于高質量和國際化水平,其價值不僅僅在于提供學生獲得學位所需要的專業知識,更在于激勵學生求知的欲望和職業發展的追求。

       這是一項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業,對大學也有巨大的挑戰,主要是教育項目必須在復雜多變的時代環境中適應社會、企業和學生的需求,并謀求持續發展和不斷的教育創新。”十年彈指一揮,局勢瞬息萬狀,談起華理EMBA的前世今生,吳柏鈞教授滿懷深情,初心不改;對未來充滿期望。
2009年,時任華東理工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商學院院長的吳柏鈞教授(現任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在教育部開放了第二批EMBA辦學資格后,立即組織力量積極申請項目。當時華理商學院已有十余年舉辦MBA教育的的辦學經驗,但學院亟需提升專業學位教學的師資水平,豐富學院教育項目層次,建構社會網絡系統以增進與產業和社會各階層的聯系。面臨一系列的困難和對華理商學院舉辦EMBA能力的質疑,學院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與MBA教指委成員進行了充分的交流,最終順利獲批EMBA的教育資格。

  從申請過程中被質疑辦學能力到同批次院校中率先開班,辦學當年起連續兩屆斬獲“中國市場最具領導力EMBA新晉綜合排名第一名”,再到如今的《經理人》中國最佳EMBA第12名,華理EMBA如何在激烈的教育競爭中覓得一席之地,獲得良好的口碑和社會影響力,對此,吳柏鈞從培養體系、教學方式、市場競爭等層面進行了闡釋,系統梳理了華理EMBA高質量的持續發展道路。

  培養體系:始于模仿的特色創新,激勵學生求知欲望和事業的追求

  華理商學院開辦EMBA初期,如何獲得市場和社會的認可是項目立足的關鍵任務。“對于商品和服務,通常有兩種途徑來獲得市場,要么低成本物美價廉,要么高質量品牌好, EMBA作為一個特殊的教育服務項目,低成本的發展道路是一條‘死路’,因為教育的本質是關系人的認知體系完善、知識創新和心智發展,教育項目需要考慮成本效益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發展欲望,從人才培養的貢獻和知識的貢獻上對社會產生影響,推動社會發展,取得社會效益,這才是贏得市場和不斷拓展市場的關鍵所在。吳柏鈞思路清晰地為華理EMBA的起步定下了高質量的發展內核。

  剛起步的兩三年間,華理EMBA的培養體系主要是學習和吸收國內外著名商學院EMBA項目的培養經驗。“很簡單,因為對我們來說,EMBA的辦學經驗是零,教師沒有教學經驗,學院沒有實踐經驗,培養及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配置教學資源,如何建立高質量的質控體系都需要探索,所以模仿策略是風險較小的一種方式,事實也證明通過學習和模仿使我們快速地建立起了高質量的培養體系。”

  三年的模仿與實踐后,華理EMBA開始走向了利用自身資源特色、創新發展的新階段:一方面,將學校的優勢學科背景轉化為項目的資源特色,開辦了能源與化工方向EMBA、醫藥與健康方向EMBA等行業特色班;另一方面,在培養體系中引入了行動學習計劃,為EMBA學員提供了一個將系統知識與現實應用場景相結合的培養體系。“我們想做的、要做的,不僅僅是為企業的高管們提供一個學歷晉升的通道,而是通過華理EMBA的學習,使他們系統地提升管理能力,可以行之有效地轉化知識,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希望通過與產業、企業緊密結合的學習與實踐,來不斷激勵學生尋求自身的發展,推動行業的進步。”由此,華理EMBA建構了具有華理特色的行業分析、行動學習計劃等與產業、企業緊密結合的培養體系。

  教學方式:基于交流而發展的開放學習平臺,回歸教育的本源

  “教育是基于交流而發展的,”吳柏鈞對EMBA培養模式的思考和變革緊緊圍繞這一核心理念,“不論是中國的孔子、西方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及所有的宗教思想,都是通過交流加以傳播和發揚光大,教育的起源和發展都離不開互相交流,在爭辯、探索的過程中知識得以不斷的創新和發展。在現代教育中,對于科學研究類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交流’的內容在于邏輯思辨、知識創新,但EMBA等專業學位教育的目的有所不同,EMBA培養人群的特殊性和職業性質決定了“交流”的方式也應不同。在各國MBA教育實踐中,不少學校對此有所探討,但需要系統化和加以規范化,對此,華理EMBA在積累前期教育經驗的同時,又開始了“基于交流而發展”的教育探索。

  自2011年起,華理EMBA項目組建團隊創新教學方式,致力于為EMBA學員建構基于交流的開放平臺。“我們針對EMBA學員的特性和需求,搭建了三大交流平臺,學習與知識傳授平臺讓學員在課堂與同學、老師相互交流學習,掌握管理經驗與學理知識;管理經驗交流平臺通過行動學習項目、私董會及其他學員間的交流,讓學員參與到企業實際問題的情境得以交流;社會網絡關系構建平臺為學員提供依托校友及社會資源的跨行業、跨領域多方交流平臺。”

  此外,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堅持以“開放式模式”為華理EMBA打造了一支強師隊伍,“我們在堅持本院教師為基礎的前提下,邀請國內外知名大學EMBA教學上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參與到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吳柏鈞認為,要把MBA和EMBA項目建設好,必須有堅定的開放辦學理念和行動,“對企業而言,要有持續的競爭力,經營管理必須是開放的,只有開放才會有進步。對教育項目也是一樣的,知識的傳授,經驗的積累,模式的創新只有在開放的環境下,吸收學界的研究成果和教育界的實踐經驗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才能慢慢走向前沿。我們堅持師資的開放性,堅持培養過程中學校與企業、社會的深度融合,以及建構EMBA學生與學校的終身學習關系,就是踐行這樣的理念,把基于交流而發展的教育思想付諸于行動。”

  華理EMBA,一個基于交流而發展的開放平臺,在這里,可以感受經驗的共享,抑或參與知識的共創,在這里,開放學習的品質在一代代EMBA學員的沉淀下儼然成風。

  市場競爭:做積極的市場營銷者,傳遞正向教育思想

  2009年,吳柏鈞和時任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的宋恭華前往北京參加EMBA培養院校申請的答辯,“答辯會上一位專家問了我一個問題,我至今印象深刻,他問我,‘你們MBA的招生規模很小,有什么能力辦好市場競爭性很強的EMBA項目?’這個問題是華理EMBA初始舉辦時面臨的最大挑戰,招生的能力也是項目延續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

  為此,吳柏鈞在訪談中非常感謝EMBA項目的團隊,特別是潘煜、張偉偉和劉顯珊等項目部主任,他們的敬業精神和專業的市場營銷方式,使華理EMBA迅速在市場競爭中崛起,特別是找到了適合教育項目的宣傳方式,有效地將我們的教育項目特色和優勢傳遞給市場。同時,也開拓了與企業聯合辦學的合作方式。我們第一屆的EMBA班就是與中國聯通江蘇分公司合作,班級學員院由聯通高管和一部分華為高管組成,在新獲批的EMBA院校中率先開辦,當年被評選為中國市場最具領導力EMBA新晉綜合排名第一名,回應了教指委專家的疑問和擔憂,反映了華理EMBA快速成長的能力以及社會市場對我們的認可。
華理EMBA從首屆招生至今辦學十年,以孜孜不倦的努力回應著‘如何辦好項目’的挑戰,塑造著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吳柏鈞特別強調,招生宣傳的關鍵不在市場本身,詩在詩外,要找到教育項目的市場核心競爭力,詩眼在于項目內在的質量和特色。市場營銷的手法是重要的,但要成為一個“積極的營銷者”:積極地將教育項目信息傳遞給市場和社會,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傳遞給社會,把先進的管理實踐經驗傳遞給企業,以此來傳遞正向的教育思想,改變企業的管理方式,激勵職業經理人的學習意愿,使企業和管理人員的成長與教育機構緊密地結合起來。

  這是教育的意義,也是華理EMBA初心不改的使命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