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民用航空局運輸司司長史博利,今年55歲,畢業就進入民用航空局工作,一干就是幾十年。談起自己這一路走來的經歷,史博利說,自己深深地明白“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道理,在努力工作的同時,時刻提醒自己擴充知識、拓展思路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內外部環境。

  不斷充電 儲備知識

  史博利畢業服從分配就進入了民用航空局工作,這樣一個看似偶然的工作分配卻影響了史博利的一生。從此,史博利和航空事業結下不解之緣,扎根在民航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一干就是好多年。據史薄利自己回憶,畢業剛工作時,他的工作地點在王府井附近,為了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他選修了中國政法大學的研究生課程,每天奔波于王府井與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之間,壓力雖然很大,他卻一直堅持著。

  1990年初,史博利赴美國學習了為期幾個月的課程,這些課程也是與航空業相關的管理課程。這個項目一部分在大學校園里學習4個月,另外一部分是去機場進行實地訓練。因為那時的課程主要圍繞運輸管理,回國后史博利就進入了民航局的運輸部門。

  1998年,為了完善民航業相關法規條例,史博利又選擇了去北大學習,輔修了北京大學法學專業,畢業時他以“代號共享及其法律問題探討”一題為論文,主要探討了國際間的商業合作,是一種什么樣的法律關系。在論文答辯之前,這篇論文就在業內的《民航管理》雜志上發表出來,頗受各方好評。在他看來,他所做論文的目的是為了真正地解決實際運營中的各種問題,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

  2012年是“十二五”的關鍵年,中國民航業面臨著發達國家航空公司強強聯合、競爭日趨激烈的現狀。走出去發展國際航線網絡是民航局運輸司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值此時,史博利選擇了報考清華EMBA,就是為了能夠站在戰略高度,找到行業國際化發展的方向。今年春季,史博利便成功加入了清華EMBA這個大家庭,成為了清華EMBA2012年春季班的一名“新生”。

  加入清華EMBA 增強國際競爭力

  采訪中,史博利開門見山地說,“民航局對我們要求是再學習、再充電。我們自身壓力也較大。選擇清華EMBA,是為了找到從整個行業出發的戰略思維模式,而不僅僅是學習某一知識點”。

  2012年EMBA春季班開學時,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提到,清華EMBA學生應該能夠“遠見引導產業,思考成就未來”,史博利深受啟發,開始認真考慮如何從高層戰略的角度引領他所處的行業的發展。史博利認為,采取不同的引領政策是管理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企業管理者還有責任思考和規劃引領政策的重要內容。他說,工作時對外要有法律概念,談判要做到有理、有利、有節;同時,對內要善于運用管理知識,將內外結合起來,才能使企業持續良性地發展,適應不斷出現的新形勢。

  史博利坦言,民航發展30年,已經出現了內部的資源和設施跟不上發展需求的情形。他說,雖然來清華EMBA學習的時間還不長,不過清華EMBA開學慣有的拓展課程就讓他感觸頗多。雖然看似一個小小的游戲,其中的道理卻意味深長。結合課程感悟,史博利說,當前中國很多企業要善于走出去,不僅要在內部使用資源,也要學會向外拓展資源,合理的配置內外部資源,用外部去帶動內部發展。

  史博利分析,從內部看,中國各個航空公司都將工作重點放在國內市場,忽視了國外的市場,這樣的情況將會導致中國的民用航空業遭遇發展瓶頸,目前,從外部來看,國際間的競爭變成了集約化、聯盟式的競爭。中國的航空公司如果不加入國際聯盟,單一國家很難競爭過其它聯合的國際企業。因此,作為民航局運輸司司長,史博利當前最需要做的是對外航空談判、控制航權,為中國航空公司贏得符合利益的協議。

  成績斐然 期待滿滿

  回顧過去十年,史博利說,工作上讓他最滿意的事情,就是2011年利比亞撤僑的成功。去年年初,利比亞政局不穩,局勢動蕩,中國政府在短短的十幾天內通過航空、陸路以及水路等方式撤回了一共三萬多人,其中通過航空方式撤回的人數就多達兩萬多人。史博利回憶說,撤僑行動正值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史博利和他的同事們卻廢寢忘食,幾乎24小時都在辦公室工作,指揮前方行動,希望能夠圓滿地完成這次任務。最終,史博利和同事們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國務院的嘉獎。史博利說,雖然很累,但是特別值得,為國家、為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話語間,提起對清華EMBA課程的更多期待,史博利說,管理學本身不是研究學科,而是一個實用學科,很多實例未必每家企業都能一成不變地套用,但是這里面傳授的思維方式對很多企業應該都有借鑒。史博利希望,自己百戰歸來,下一個十年,工作中的難題能夠在清華園中尋求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