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都知道報讀EMBA的人大都來自企業高管,對于這些非普通的學生來說,很多授課老師都表示有一定的壓力,簡單一點說這些非普通的學員花費高額學費和非常稀有的時間來學習EMBA課程,自然希望能夠學到非常有價值的東西。

  很多都認為報讀EMBA更多的是為了結交商界人脈,而學習知識則是次要,雖然這句話有點以偏概全,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報讀EMBA確實能夠帶給我們更多的圈子。

 

  不少人說EMBA學員可能更在意的是一張文憑和一個大學校友的社會身份。這也許比擴大社交圈子的說法更可信,但也并非事實的全部,畢竟不少學員在培訓期間還是非常認真的在學習,并且期望學到管理真知。

 

  如果他們想學習并收獲知識,那就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了,這些企業高管們來商學院究竟學什么?

 

  他們是來學管理操作技能的嗎?

 

  顯然不能,因為商學院的教授整體上來講并不擅長或根本就不懂得管理實踐,因為他們的知識主要是在理論層面而非操作層面。讓商學院教授講管理實操基本上是逼他們紙上談兵。一般的教授如此,知名教授也基本不例外。比如,在戰略管理領域最頂尖最知名的學者莫過于美國哈佛商學院的邁克爾·波特教授,他于1983年參與創辦的戰略管理咨詢公司Monitor Group曾經取得光輝業績,但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遭受重創,此后業績一直不佳,直到2011年底申請破產而后被德勤收購。

 

  在金融領域,兩名于1997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金融學家Myron S. Scholes 和 Robert C. Merton于1994年參與創辦了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LTCM) 對沖基金公司,得益于這兩位金融學家的期權定價理論模型2,該基金公司起初幾年可謂風光無限、賺得盆滿缽滿,然而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慘遭滑鐵盧,公司最終于2000年被清算注銷。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使是商學院的頂尖學者也未必能真刀真槍地進行實務操作。這樣的經驗教訓古已有之。戰國時期的趙括可算得上是一名頂尖的軍事學者,他對《孫子兵法》的研習有過人之處。他的父親趙奢將軍身經百戰并曾經打敗過幾乎百戰百勝的秦國戰神白起將軍,可在對軍事問題的理論性辯論中趙奢也時常被他兒子難住。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紙上談兵頭頭是道的趙括,在取得趙王委以重任領兵抗秦后,卻因初出茅廬嚴重缺乏實戰經驗而迅速葬送了趙國傾國之四十萬兵力,成為后來趙國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歷史上也不乏書生帶兵的奇才,比如戰國時的范蠡、北宋的蘇軾、明朝的王陽明、清朝的周培公、曾國藩等。

 

  那么,EMBA到商學院究竟來學什么?

 

  我覺得,對于商學院的學生,越是層次高的學員,因為他們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他們來商學院學習越是應該務虛,也就是來學習管理理論的知識體系及其發展脈絡和演化邏輯。原因很簡單,這些企業人士他們對管理實操都有或深或淺的理解,他們中大多數人所真正缺乏的正是理論水平。因為理論來源于實踐但又高于實踐,企業管理者可能有豐富的管理經驗,但由于忙于日常事務,很難有機會系統總結自己的管理經驗,更不用說從這些經驗中提煉出好的管理理論。所以,他們來商學院正好可以從管理學教授那里學習學者們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以便他們日后在時間允許的時候反思和總結自己的管理實踐經驗,這種反思和總結很可能讓他們對管理的認知和理解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當然,這種總結和反思如果能建立在對文獻中已有的經典和前沿理論的理解和把握之上的話必將事倍功半,所以,他們來商學院學習正是獲得了這種系統學習理論的一個機會。

 

  與此相反,越是層次低的學生,比如管理學本科生,因為他們缺乏對管理實踐的理解,在給他們講授管理理論的同時,也應該給他們講授一些與管理實操相關的知識,這可以通過案例教學、參觀企業或者邀請企業管理者做客座教師等方式來實現。

 

  總之,商學院教授和管理實踐者各有所長,他們的知識完全可以是互補的,無論是企業高管來參加EMBA培訓,還是商學院教授去企業調研,雙方都應該虛心向對方學習取長補短,而不要居高自傲瞧不起對方,畢竟,孔子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