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隨著人工智能在這些年的進展被AlphaGo顯性化,它開始成為中外科技巨頭布局的重點,甚至一些公司還將AI當做決定未來的戰略。學術界同樣十分重視人工智能技術,AlphaGo兩次登陸頂級學術期刊《Nature》封面,《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近日發布的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中,也有超過一半與人工智能有關:強化學習、360°自拍、自動駕駛汽車、刷臉支付、實用型量子計算機。作為強化學習等技術的主要研究者,阿里在AI上早已行動并取得進展,將技術應用到了大規模的商業化落地,且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這并不符合許多人對阿里的第一印象。說到人工智能的探索者,最容易聯想到的是AlphaGo和Master項目的締造者Google、擁有Echo音響的Amazon、押注Cortana的微軟。國內科技公司最引人注目的是百度,其最早布局人工智能同時多次宣布人工智能布局和進展。另外兩家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在人工智能上反而沒有太多動作――搜狗、360都已成立專屬人工智能實驗室,阿里巴巴和騰訊卻從未正式公布過人工智能戰略。馬化騰在烏鎮互聯網大會期間直言:“人工智能是未來的方向,這沒錯,但基礎設施還差很遠,未來人工智能主要在云端進行一些整合和創新?!?/SPAN>
不過,從MIT突破性技術榜單來看,阿里不只是早已在人工智能上行動起來,且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并且,阿里巴巴對人工智能的態度也已很清晰:將AI技術應用到商業實踐而不是下棋。
強化學習:與深度學習并列,阿里巴巴押注
說到人工智能,人們很可能聯想到機器學習,說到機器學習則會聯想到深度學習。不過,機器學習技術有許多不同方向,強化學習就是之一。與深度學習基于統計不斷去優化算法不同,強化學習更重視實時反饋,根據環境給予的反饋來調整下一步策略,當下更多實踐是將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結合,被稱之為深度強化學習技術,例如AlphaGo和Master就采取了深度學習+強化學習+蒙特卡洛樹搜索三大技術。
國內強化學習技術最主要的探索者是阿里巴巴。與Google將之應用于下棋不同,阿里巴巴更重視將強化學習技術應用到生產業務之中。2015年雙11期間,搜索事業部因為采用個性化推薦技術給業務帶來顯著提升而獲得阿里巴巴最高獎“CEO獎”,2016年技術再度升級,規?;暇€深度強化學習與自適應在線學習,用戶點擊率提升10-20%。支付寶熱線95188實現了智能語音客服,問題識別準確率超過70%。雙十一期間,智能客服導購助理阿里小蜜服務量達到643萬,服務占比達到95%。
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產品在阿里不勝枚舉。
從阿里巴巴對入選MIT的強化學習技術的利用方式可以看到,在人工智能技術上阿里巴巴早已在布局,且思路與Google們卻完全不同,走的是獨特的“阿里巴巴式AI之路”。
更重視AI商業應用,對外低調披露
Google旗下的AlphaGo戰勝人類轟動全球,百度則將小度機器人搬到了《最強大腦》的舞臺,這兩家以技術范兒著稱的公司都十分注重對自家AI技術的宣傳。阿里巴巴并不強調自身在AI技術上的突破,而是將AI技術直接應用到商業場景之中:雙11這樣的關鍵場合強化學習技術已在扮演重要角色。
在AI技術應用上阿里巴巴最積極,AI已植根于阿里系業務之中。正如馬云所言:“一場技術革命周期大概都是五十年的,前二十年是技術公司的革命、創新,但是后面的三十年是技術在社會方方面面巨大的應用,誰能夠應用好技術、誰能夠把技術進行普惠化,我認為這才是未來”,阿里巴巴在應用新技術上身體力行。
更重視AI技術開放,不只是自家應用
不只是將強化學習等AI技術應用在自家業務上,阿里巴巴還將之通過阿里云進行輸出,應用到社會商業場景之中。去年云棲大會上阿里與杭州聯合推出的城市大腦利用了AI技術,基于對交通環境的感知實時調整信號燈,提升了11%的車輛通行速度。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商協鑫,采用強化學習技術將生產線良品率提升了1%,每年節省成本上億元。據悉,今年阿里巴巴針對星際爭霸游戲的研究平臺Gym StarCraft開源,讓開發者可利用其強化學習能力來訓練星際爭霸。
強調AI技術開放與阿里巴巴整體的開放生態構想直接相關。
一方面,阿里巴巴布局云計算生態成功。阿里云是與AWS、Azure并列的3A云計算平臺,阿里擁有中國最龐大的開發者生態,通過云計算將AI技術開放是水到渠成,也解決了開發者難以涉足高門檻的人工智能這一痛點,隨著阿里巴巴AI技術的日積月累,其技術會進一步開放給社會商業場景。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全面從電商轉型新零售。與實體經濟共同繁榮,打通線下與線上,是阿里巴巴眼下的重點,而要實現新零售就必須應用馬云提到的五新之“新技術”,通過新技術尤其是AI技術才能提高實體經濟的效率,給各行各業賦能,最終實現新零售、新金融、新物流和新能源在內的五新。因此,從新零售這個角度來看,技術開放同樣是必經之路。
更重視底層技術投入,而不只是算法
不論是深度學習還是人臉支付,本質都是算法以及應用,百度、360、搜狗以及科大訊飛具在算法上大力投入。但AI應用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底層計算能力。天貓能夠實時地根據用戶行為調整搜索結果和推薦內容,需要強大的實時計算能力,得以實現是有被阿里內部稱為Porsche的實時計算平臺,可以實現強化學習和深度學習的實時在線計算。阿里云則成功實施了飛天5000集群,在對應領域的技術水平位居全球前列。
阿里還投資頗具未來性的量子計算,兩年前就與中科院成立了實驗室共同研制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也入選了MIT突破性技術TOP10.YunOS則讓阿里巴巴成為唯一擁有底層移動操作系統的中國科技公司,阿里云還用至少5年時間研發了中國首個自主數據庫產品OceanBase,向數據存儲底層進軍。阿里還投資了Pepper機器人、MagicLeap這類具有前沿性技術的公司。在技術底層上阿里巴巴已編織了一張較為齊備的大網。
技術是社會進步的根本性力量,互聯網技術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新經濟,AI技術正在掀起又一波浪潮,從MIT榜單來看,阿里巴巴早已行動且走出了一條頗具阿里特色的道路。阿里巴巴一直被外界視作電商公司,其實它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至少在德銀報告中,2020年阿里云收入將占其整體收入四分之一,來自非電商業務的收入也將過半,技術才是其長期核心競爭力。正如我反復提出的觀點,“近創新”即更關注應用價值的創新正在中國展現其魅力,反而是那些看上去很炫酷的“黑科技”在中國卻難有市場,阿里巴巴的AI技術應用就是“近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