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再過幾天,又到了每年一度的碩士研究生復試、面試、調劑的時候了。還是那句老話,首先要搞明白的是復試、面試,到底試什么呢?也就是說,老師們最感興趣的方面在哪里?雖然大多數情況下許多教師仍然死死盯住學生的知識量,但如果在知識量不低于最低要求的同時,增加一些智慧性的“得分點”,一定會得到好評和首肯的。

再過幾天,又到了每年一度的碩士研究生復試、面試、調劑的時候了。還是那句老話,首先要搞明白的是復試、面試,到底試什么呢?也就是說,老師們最感興趣的方面在哪里?雖然大多數情況下許多教師仍然死死盯住學生的知識量,但如果在知識量不低于最低要求的同時,增加一些智慧性的“得分點”,一定會得到好評和首肯的。


比如志向、理想、哲學思辨、講話的邏輯和條理、對問題的認識、言談舉止等等等等,所有能夠體現培養潛質的方面,都是你盡情揮灑潛能的要點。最終要表現給老師們的絕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量的積累,而是運用知識、駕馭知識的能力。總之一句話,用回答問題的方式告訴老師們你是“可造之材”,當然準備不當也可能告訴老師“爾乃不可雕之朽木也”。


那應該具體準備哪些方面呢?怎么準備呢?


首先,不要像熱鍋上的螞蟻,東一耙子西一掃帚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千萬不要把時間都用在“慌慌”上,大家都差不多,就看誰能把握住機會。潛心好好復習筆試的科目是最重要的,要相信自己。只要認真準備,沒有不通過的。(碰巧有些科目沒學過,那另當別論)

其次,認真準備面試。你不一定非要知道老師都會問什么樣的問題,而是要準備好回答老師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包括對你來講有些“莫名其妙”的問題,也包括在你看來甚至有些“弱智”的問題,因為有時候老師是“故意刁難”學生從而考察到他所想看到的特質。


有一點是重要的:就是老師絕對不會真的故意刁難學生,大可放心!舉個題外的小例子:有一次毛澤東的秘書接放了學的孩子,由于時間來不及只能把孩子領到中南海,正是毛澤東吃飯的時候。毛澤東愛吃辣椒眾所周知,紅紅的油炸辣椒很是誘人,秘書的小孩子眼睛就緊緊地盯住。毛澤東看出了就夾了一個給孩子,但秘書不讓孩子吃。毛澤東對秘書說:“你怎么能這樣管教孩子呢?應該讓他知道大人也有很壞的時候!”【當然秘書不是怕孩子被辣著,而是怕小孩被壞之后“口無遮攔”】


當然,即使的確有老師提出一些真不靠譜的問題,老師們也可從你機智、靈活的回答中獲得對你考察的重要信息。不要怕老師問,要準備好大膽接受“老師的發難”(當然不要胡說,下面談這方面注意事項)。


千萬不要隨便說出“老師,這個問題我沒有好好準備”,或者“我沒有更多的時間準備”之類的話,這絕對會讓有些老師覺得你不認真、找借口。有些老師也可能會想:這么重要的關口都沒有充分準備,那以后會把安排給你的科研工作當回事兒嗎?至于像“特長、性格特點、擅長”等方面的回答,也要認真,完全可以做到慢條斯理、不慍不火,但不能拖泥帶水、磨磨唧唧。


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留意老師們的面部表情或肢體動作,有時“它們”會告訴“什么是恰到好處”、“什么是適可而止”,甚至有時有的老師會情不自禁地點頭表示對你回答問題的肯定。看到這些難道你心里不美滋滋的嗎?


許多老師提問一個學生,當然學生肯定有回答不上來、或回答不全面的情況。這種現象非常普遍,也非常正常,不必大驚小怪,更沒有必要信心立馬全無。除了機智、靈活盡量回答問題外,一定要注意防止“云山霧罩”、“東扯葫蘆西扯瓢”般的胡說八道。當然這種事情一般很少,但也必須注意。再有就是“能回答”或“回答了”不一定回答正確,所以老師根據你的回答進一步提問是可能的,千萬不能“強詞奪理”。想一想,某位老師能夠當著其他同行的面說一些他自己都不清楚的問題嗎?


再次,就是研究課題。研究生嘛,肯定要進行科學研究的,那么老師尤其是將來的導師肯定關注你本科畢業論文的研究課題。現在我們的一般情況是,本科階段從事科學研究的學生很少,而且這部分學生幾乎都會留在本校或本圈內(“本圈內”是上學期在清華剛剛感受到的)。所以,絕大多數同學剛剛進入實驗室接觸科研,有的剛剛拿到課題,有的甚至還沒有拿到。即使拿到課題的同學也基本屬于文獻查閱階段,對文獻、實驗、研究都還比較陌生。這樣就要求大家趕快進入“狀態”,積極主動使自己盡快“入門”。無論與你將來從事的研究是否相同,力爭有所斬獲,最好有些感悟。


有一年我指導的一名本科生得到了哈工大的復試機會。當時我給他選定的課題是“納米TiO2粉體的制備工藝與性能表征”,而他打算報的導師搞金屬材料方面的課題居多。學生就打算在準備復試過程中多了解一些那位導師的研究課題,跟我商量如何準備。言外之意就是想先放放他的畢業論文,通過復試后再趕畢業論文進度。我就對他講,其實無所謂的,一般老師對學生的要求是“感悟”比“知識量”更重要。


當時這位學生雖然沒有“違背”我的建議,但的確心存疑慮。但等到復試回來可就不一樣嘍。興高采烈對我們說:“王老師給我選的課題太好了,那位導師也正打算開啟這方面的研究,而且他還未開始,了解的也不是很多。我一講他高興極了,結果順利通過。”我對他說,“課題是巧合,思路才是最正確的”。不過,這里我要強調一點:關于“課題方向”,個案性很強,對未來導師研究方向的關注的確值得重視,而且非常應該,只是時間不一定非得復試前幾天。


最后,來講講“調劑”。這種情況是不是也是中國特色呀,不知道國外有沒有。由于我們只能報考一所學校或研究所(俺知道有第二個,但與高考差不多,基本沒有意義),所以許多學生就會面臨著985淘汰轉向211,211淘汰轉向一般院校的局面,多年來已經形成定式。


當然,我是希望所有的考生都如愿以償,但萬一情況下就得使用俺的妙計:一定要關注網上各單位招生動態,不到最后決不放棄爭取機會。舉兩個例子:其一是考華中科大不能錄取要調劑,當時華中科大計劃把他推薦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他就回到學校等候地大復試通知。正好另一位學生考上華科打算去面試,跟他一同來我這簽請假條(我們論文期間請假需要指導教師簽字)。我看只有一份,就問“你的呢?”他說他不去。我說“你怎么能這樣呢?不能等呀,萬一地大最后沒有通知怎么辦?去,趕緊到輔導員處再填一張請假表,我一塊簽,你倆一起去。”


當時這個學生基本上是被俺一頓劈頭蓋臉吵吵去武漢的,走時也不怎么服氣,總覺得這事兒不能這樣處理(后來我了解到,他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不知道是不是怕花路費)。結果去了第三天來電話了,問我“老師,上海大學怎么樣?”我當然說“好啊”。他又說“他們讓我三天后去復試,那我就要在外多呆幾天了,大約需要一般禮拜。”我說“沒問題,好好準備,注意安全”。電話這頭可把俺樂壞了,真是替他高興啊,當然也怕落埋怨喲(開玩笑,俺能怕這兒?)告誡大家:良好機會是爭取來的,不是等來的!


另一個情況差不多,前年的一位學生,考了一個比較好的分數,但沒有被報考學校錄取,調劑工作基本接近尾聲,他努力了近一個月沒有結果,已經放棄。有一天來到實驗室,我問他怎么樣,他說估計沒有指望了,放棄吧,明年再來!俺屬于那種到了黃河心也不死、撞了南墻也不回頭的主。馬上告訴他:回宿舍去,給我盯住網上沒有招滿的單位,隨時與他們聯系。這位同學離開實驗室時基本也是不太服氣,但看我這么“來硬的”,也只好回去繼續網上努力(當時我真擔心他回去不努力在網上尋尋覓覓)。沒想到,下午傳來喜訊:北京工業大學和東北大學皆少一名額。第三天去北京面試通過,回來帶了一個北京大烤鴨。建議大家:到了黃河心也不死、撞了南墻也不回頭!


同學們,面對著復試、面試、調劑,你知道該怎么做了吧?祝你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