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最近小編會幫大家整理各類考點和素材,記得收貨呀!以下是2018年聯考邏輯必背考點,看看你是否用得上。

直言命題

1.矛盾關系:全肯與特否;全否與特肯;單肯與單否。

2.下反對(至少一真):特肯與特否

3.給出全稱或單稱命題為真,判斷其他命題真假,按常識去做即可。

給出特稱命題為真,其矛盾命題為假,其他命題不能確定真假。

4.直言命題的負命題轉化:(排除法)

負命題就是否定一個命題后得到的命題;直言命題的負命題等值于其矛盾命題。

命題的負命題轉化成等價命題方式:

去掉“并非”后

(1)全稱變特稱,特稱變全稱(主項及謂項中量詞否定后均改變)

(2)肯定變否定,否定便肯定(僅變聯項)

5.真假話推理做題步驟

首先找矛盾或下反對(至少一真),其次判斷其他命題真假,然后再判斷矛盾或下反對命題的真假,再往下推理即可。

模態命題

不可能P等價于必然非P;不必然P等價于可能不來。

模態命題負命題等價命題轉化方式為:(排除法)

去掉“不”或“并非”后

可能變成必然,必然變成可能,P變成非P

三段論

三個項:小項S:結論的主項;大項P:結論的謂項;

中項M:兩前提中的共同項;(或結論中沒有出現的項)

兩個前提:大前提:大項在其中出現的前提;小前提:小項在其中出現的前提。

1.三段論的格:中項的位置,共四種(兩主,兩謂,及一主一謂兩種)

2.三段論的式: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個直言命題不同種類的構成的形式為三段論的式。

3.三段論推理規則

特稱:兩特無結,一前特則結特。

否定:兩否無結,一前否?結否。(兩前肯?結肯)

中項:至少周延一次;

直言命題的周延性判斷規則

(1)全稱命題的主項都是周延的;

(2)特稱命題的主項都是不周延的;

(3)肯定命題的謂項都是不周延的;

(4)否定命題的謂項都是周延的。

4.三段論題型

I、補充前提:利用推理規則,采用排除法做題。

II、結構比較:排除法。

(1)排除非三段論選項,

(2)排除前提命題種類明顯不同的選項

(3)再排除中項位置明顯不同的選項

(4)最后比較小前提形式,與題干不同的排除。

III、推結論:

(1)題干中直言命題全為肯定,問以下哪項為真,除了?

直接找否定的選項選出即為答案,注意排除雙重否定迷惑選項。

(2)題干中直言命題有否定:采用畫圖法

首先畫全稱,特稱畫成交叉,不確定是否相交的畫成不相交。

(題干中有特稱,考點在交集,注意交集表達,如果無特稱,考點為全肯可能重合)

聯言命題:P且Q

負命題:并非(p且q)等價于非p或非q

重點連結詞:和,但,逗號。

選言命題

1.相容選言命題P或Q(或者P,或者Q)

負命題:并非P且Q===非P或非Q。

相容選言推理:

p或者q p或者q

既然(如果)非p既然(如果)非q

所以q所以p

否定一部分選言支,則推出肯定另一部分選言支。

2.不相容選言命題要么P,要么Q

負命題:并非(要么P,要么Q)===(P并且Q)或者(非P并且非Q)。

假言命題

1.充分條件如果P則Q

負命題:P且非Q

推理:P Q(肯前式)非Q非P(否后式)

2.必要條件只有P才Q

負命題:非P且Q

推理:非P非Q(否前式)Q P(肯后式)

注意:解題時,如果不熟練必要條件,可先把必要條件轉換成充分條件。

3.重點聯結詞:只要,必須,除非

論證的假設、加強、削弱評價

1.歸納論證

從以下三點對論證進行評價、加強、削弱、假設

(1)數量(2)代表性(3)反例

2.類比論證

評價論證,要看是否可比;

削弱則要說明不可比(說明本質屬性不同);

假設和加強則要說明可比(說明本質性相同或相似)。

3.因果論證

(1)因A→果B

削弱:A和B無必然聯系,有其他因素影響B的發生。

加強、假設:A和B有必然聯系,沒有其他因素影響B的發生。

(2)結果B→原因A,或A,B相關→因為A所以B

削弱:加強、假設

因果倒置不是因果倒置

因果無關因果相關

有他因無他因

無因有果無因無果

4.措施論證

削弱:加強、假設

(1)措施不可行(1)措施可行

(2)措施達不到目的(2)措施可達到目的

(3)措施無意義(明顯弊大于利)(3)措施有意義(明顯利大于弊)

出現其他措施,較小的副作用以及其他目的選項一般為迷惑性選項。

5.對比論證

假設、加強、削弱、評價從以下四點進行

(1)因果(要先找到因和果,按前面因果論證進行假設、加強和削弱)

(2)是否可比加強、假設:說明可比(一般是說明相比較的兩組對象本質屬性相同、類似、差不多)

削弱:說明不可比(一般說明相比較的兩組對象本質屬性不同)

(3)不同具體

(4)構造對比

例如:

A組和B組兩組同學,A組參加輔導班,B組不參加輔導班,3個月后,參加輔導的A組同學比不參加輔導的B組同學平均分高20分,因此,輔導有利于提高成績。

(1)因果

以上論證假設的因果關系為因為參加輔導班所以成績高。首先可對該因果關系進行支持和削弱。(具體方法參考因果論證)

(2)是否可比

如果A組和B組同學基礎不同,則二者不可比,削弱題干論證。

如果A組和B組同學基礎差不多,則支持題干論證。

(3)不同具體

如果A組比B組同學基礎好,則削弱題干論證。

如果A組比B組同學基礎差,則支持題干論證。

(4)構造對比

支持:如果A組同學不參加輔導,成績不會這么高。

如果B組同學參加輔導,成績不會這么差。

削弱:如果A組同學不參加輔導,成績也會這么高。

如果B組同學參加輔導,成績也會這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