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MBA邏輯題可以看成兩類:一類是可以求值的,一類是不需 不可求值的。用econometrics的角度,就是一類是在有效性范圍內對參數進行討論,另一類是在確定有效性的角度對u進行討論。
MBA邏輯題第一類:有效性范圍內的參數討論。
建立簡單模型后,對參數的討論。f(x)=b1X+b0,在確認/假設所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情況下,對b1,b0的值進行討論,包括對b1,b0的正負性進行討論。通常這種題目,是可以用初等代數式表達的,一般用不等式就可以推導出來。
這類MBA邏輯題目是廣大考生認為簡單或無爭議的;
MBA邏輯題第二類:對模型的有效性本身進行討論。
嚴格意義上,我們的簡單線性模型的函數表達式應該是:f(x)=b1X+b0+u,看到u項,很多有基礎的朋友應該想起點什么了吧。我們要確定我們的假設模型是否有效,要用數據來測試模型(確定參數后),并將u值的分布,通過方差等方式來進行考核,根據u值的情況,確定函數模型是否有效,如果有問題,就要進行修模。如果我們把u項的現實意義重新思考一下,我們就發現它在邏輯中的重要性了。通常我們修模無非是幾種方式,比較常見的有:新增變量,自相關,時間序列。
舉個簡單例子:經常有網友問我關于“1930年前后的hotel地毯的品質”的邏輯題。其實用上面第二類的思路來看,該題就很簡單了。提干指出了事實:30年前的hotel的地毯品質比30年后的hotel的地毯品質好,作者推斷:30年前的工匠手藝比30年后的工匠手藝高。問如何weaken。習慣計量經濟的同學,會很清楚本題其實是要考慮影響該模型有效性的因素(也就是對u進行討論)。
我們利用MBA考試技巧自然的想到:1)增加變量(它因);2)時間序列(自相關);3)獨立變量,幾個基本思路。闡述如下:
1)增加變量——如果有其它原因影響,造成提干的事實,比如“30年打仗了”,當然,指出其它變量時,也必須說清它因的作用(好衡量它因是否有效);
2)時間序列(自相關)——其實也就是把時間本身當成它因。比如“‘老’酒店的地毯質量自然好,因為質量不好的酒店成不了‘老’酒店”;
3)無關性——工匠手藝和地毯品質本身無關。這在本題應該是不能成立的。
因此,我們很自然想到了1,2的方法來weaken作者論斷,在選項中馬上發現有直接指向2)的選項——所謂正確選項“向我們招手說:來來來”(FF口頭禪)的感覺自然出現了。
很多朋友在遇到第二類問題時,還停留在思考b1,b0的正負性或值的大小(如b1是否大于1)的狀態,自然對此類題目感覺有爭議或難度或“只能憑感覺而已”。
此文目的是希望能夠喚醒有計量經濟/數量統計的朋友的一個簡便的數學科學思考方法,并不想給沒有此類基礎或能夠熟練使用邏輯概念的朋友增加思考難度。如果沒有此類基礎的,還是可以通過FF的邏輯簡論來提高CR的思維能力和狀況的。如果短期要考,又沒有說述基礎的朋友,還是用自己的習慣找合適的“感覺”吧,不要過于強調邏輯的嚴謹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