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很多小伙伴們在備考MBA的過程中,在MBA邏輯知識點中總會陷入迷茫,下面小編為大家總結分析糾正MBA邏輯中的錯誤點:以偏概全。
推理問題對應試題題干命題要點“有無各種明顯的邏輯錯誤”。推理問題出現在論證的推理過程中。推理過程是論據與結論之間的聯結和橋梁,如果論證里面的推理過程存在問題,那么整個論證是無法通過論據來證明結論的成立性的。在推理過程常考的邏輯錯誤有自相矛盾、類比不當、以偏概全、非黑即白等。
以偏概全在實質上就是沒有合理處理好部分與整體的影響力關系。部分所具有的影響力只是局部的,并不能推而廣之認為整體也具有相同的影響力,這是因為無法判斷其他部分是否具備同樣的影響力,有可能其他部分比之影響力大或者小。比如,“2017年春季北京地區月平均工資為9791元,可見中國平均工資水平已經提升了一個很大的檔次,進入高工資國家行列”。但是,這個論證經得起推敲嗎?論證者只看見了北京的9791元,沒有看到石家莊的6027元,也沒有看到哈爾濱的5701元。所以,斷然推出結論無疑是存在很大爭議的。
下面具體展開說下以偏概全的題型解讀、應對策略、例題分析和答題公式。希望同學們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于以偏概全有一個清晰全面的認識。
題型解讀
“以偏概全”是歷年真題中出題頻率較高,但是難度又不大的考點。這類邏輯錯誤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從局部一個特點或性質作為另外更大范圍的特點或性質,或是將一個事物的局部特點或性質作為該事物的整體特點或性質,片面地看待事物。
在過去的考試中,命題老師往往給出一個局部的事例經驗或某一性質,然后刻意地推理在更大范圍也應該如此照做或也具有相同的性質。考生很容易識別出“以偏概全”,但往往又失敗在對這一邏輯錯誤的分析上,分析不深刻且停留在淺顯批駁的層面。
析錯策略
“以偏概全”經常出現在舉例論證中,由一個局部的事例推理出整體具有局部的性質,是特別容易識別的。所以考生遇到舉例論證,著重分析局部的性質在整體上是不是適用。如果不適用,那么此處的邏輯錯誤就是“以偏概全”。
既然“以偏概全”邏輯錯誤的尋找不難,那么考生需要著重加強對“以偏概全”的析錯。“以偏概全”是以局部的事例或現象,草率地推斷出某種規律性的普遍結論,論據不支持結論的成立。因此,對“以偏概全”最有力的反擊就是將其他局部與論證中局部的差異性指明,然后進一步論證由此局部不能推出整體,由此論據不能推出結論。
真題片段
據報道,近年長三角等地區頻頻出現“用工荒”現象,2015年第二季度我國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均為1.06,表明勞動力市場需求大于供給。(2016年1月)
例題分析
本處論證運用了舉例論證和統計論證兩種論證方法,以“長三角‘用工荒’”這個區域現象和“2015年第二季度崗位供求比率1.06”這個統計數據作為論據,推理“勞動力市場需求大于供給”。那么,這個論證是有效的嗎?我們知道,舉例論證和統計論證容易出現以樣本數據代替總體數據、以局部事例代替全部事例這樣片面推理的邏輯錯誤,即“以偏概全”。本處論證也沒有幸免于難,整體不一定具有部分具有的性質。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長三角地區作為中國經濟的領頭羊,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支撐其經濟的快速發展,所以出現“用工荒”并不鮮見。然而,在中國的中部以及西部地區,由于經濟的欠發達,工作崗位較少,勞動力供大于求。而且由2015年第二季度崗位供求比率1.06推不出2015年全年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都是大于1,特別是在第三季度由于大學生暑期的到來和畢業季的結束,有數百萬大學生需要找工作,此時的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很有可能小于1,勞動力供給大于需求。
綜上所述,長三角“用工荒”不能代表全國都是“用工荒”,2015 年第二季度崗位空缺大于求職人數也不能代表全年都是崗位空缺大于求職人數,所以由這兩個論據不能推出“勞動力市場需求大于供給”,本處論證存在“以偏概全”的邏輯錯誤。
答題公式
由“……”不能推理出“——”。“……”僅是個別/偶然/部分的性質/事例,還有許多其他的性質/事例。因此,僅以個別/偶然/部分的性質/事例就試圖推理整體/必然/全局也具有相同的性質/事例,顯然過于草率。
標準答題
由“長三角‘用工荒’現象和第二季度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不能推理出“勞動力市場需求大于供給”。長三角“用工荒”只是局部現象,其他地區并不像長三角一樣緊張。第二季度崗位供求只是單個季度情況,不能推斷全年情況。因此,僅以長三角“用工荒”和第二季度崗位供求比率就試圖推理勞動力市場需求大于供給,顯然過于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