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翻譯推理規則
1.有關p→q
假言選言置換定理(p→q=-p或q)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用起來也比較方便,但是當把公式換成文字,再顛倒順序以后,有的考生就無從辨識.例如,題干為:如果制度完善,那么運行效率將提升.選項:或者一家單位運行效率將提升,或者沒有完善的制度(與題干等價).這里只是調整了順序,不影響二者的等價關系,希望各位考生能夠準確識別.
2.二難推理
雖然二難推理在考試中不屬于高頻考點,但是一旦出現考生要能準確識別.而對于它有可能在真假推理的題目中出現.例如,甲:如果教育水平高,則民眾素質高;乙:如果教育水平不高,則社會將出現亂象;上述陳述只有一句為真.此時我們便不能用二難推理進行解題,因為這一定理的使用前提為條件都為真.
3. “有的S不是P”的換位
有的S不是P,其換位為:有的非P是S.這一換位不能直接換,而是間接換位.例如,有的動物不是人,不能換成,有的人不是動物,只能換成“有的不是人的是動物”.
(二)論證選項“挖坑”
1.偷換概念
對于論證的題目主要是理解題干的含義,當我們考生終于理解題意時,選項往往會給我們“挖坑”.也許一字之差,我們就掉入坑中.所以考生要看清楚關鍵詞語.例如,題干談抽煙容易引發心臟病,而選項表明抽煙會引發疾病(疾病不等于心臟病).
2.轉移話題
轉移話題也是該類題目喜歡出“坑”的地方.因此識別題干論題對于我們做論證題目便尤為重要.因為選項會出現迷惑性較強但是話題不一致的干擾項.例如,題干為黃金供不應求,因此要參與炒黃金以得利潤.選項給“黃金是保值產品,很多人在炒黃金.”這一選項看似有關,其實沒有說明為什么“黃金供不應求時炒黃金就能賺錢”.對于類似題目比比皆是,小伙伴在總結題目時要注意這類出題方式,以避免掉坑.
以上是老師根據近幾年試題中出現頻率較高、容易出錯的考點進行梳理總結,希望對于各位考生的復習能夠帶來一定幫助,為各位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