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在老板眼里,團隊里有個人仿佛從來不會做錯事。她總能分配到好活兒,想參加什么會議就去,還有很多別的福利。

問題是,要是當不了老板眼里的紅人怎么辦?能直接開口要求平等待遇么?還是努力模仿那個人,好讓老板青眼有加?

 

人才管理專家蘇珊·西斯菲爾德表示,跟老板的關系是職場中的關鍵,很值得花心思。但如果老板明顯更中意別人,那就有點麻煩。《哈佛商業評論》《辦公室政治指南》一文作者卡倫·迪倫說,要承認“你那顆星沒有想象中那么閃耀”是很痛苦的,甚至會很讓人灰心喪氣。“你感覺無力改變現狀”,因為“找不到有效的辦法”。

 

不過,即便你從來沒當過老板眼里的紅人,改進辦公室人際關系還是有些辦法的。

 

學會權衡輕重

 

迪倫表示,當你工作的環境似乎“極為不公”,就會逐漸侵蝕“你的精神和情緒”。所以你需要來自外界的聲音——伴侶、朋友或是別家公司的朋友,“幫助你權衡輕重”,也能提點意見。

 

人們總會想跟同事吐槽,但西斯菲爾德建議別這么做。“找同事傾訴只會讓大家都不開心。”她說,“同事們的反應有可能是,‘我很同情你,不過別這么悲觀,想辦法解決不是更好么’。別參加這種討論。”

 

態度要積極

 

不要輕易吐露當不成領導愛將的辛酸。“如果對手沒有故意給你搗亂,那就不必把錯歸到別人身上,”迪倫說。

 

要想法子培養“內心積極的想法”,西斯菲爾德說。“每個人心里都有主意,要么覺得自己很棒,要么覺得自己不行。”她說。要盡量抵制消極的想法,起碼也要努力降低影響,多想著“慶祝成功,跟周圍人更友好相處,想辦法在工作中表現突出”之類。你的目標是自信,成為團隊里“積極主動”的貢獻者,無須“得到老板的肯定,只為優秀地完成工作而高興即可。”她補充說。

 

多觀察多學習

 

思路調整好之后,多多關注老板的愛將,努力找出“她成功的原因”,以及“她到底做了哪些事,才讓老板對她如此賞識。”西斯菲爾德說。多觀察她如何跟領導溝通,如何跟其他同事交流。觀察她怎么匯報工作,尤其要注意她的文字和口頭交流技巧。

 

“你對公司里成功的標準把握得越準,工作就能做得越好”,迪倫表示。要多想想怎樣才能更好地“模仿她的行為”,而且要有技巧。雖說紅人是好榜樣,但也不必事事模仿。“要做得自然些。”她補充道。

 

搭建關系

 

“要勇敢邁進,跟老板和老板愛將都處好關系,”西斯菲爾德說,“態度要友好,要開放,努力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迪倫建議友好地咨詢老板跟前的紅人,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表現。“你去參加那個研討會感覺如何,我很想學習一下。挺想知道你是怎么獲得這次機會的,能教教我么?”要記住,不要流露出競爭的意思。“通過了解別人,你是在營造良好的關系。”他說。“如果你的同事感覺你沒在跟他競爭,談論這種工作話題就不難。”迪倫說。當然了,如果你碰上特別在意自己地位的馬屁精,什么都不愿跟你說而且只想向你炫耀,還是盡量避開吧。

 

談話而非對抗

 

你可以跟領導討論如何改進工作表現,但不要指責她偏心。“指責老板沒什么好處,害處倒不少。”西斯菲爾德表示。“你這么說相當于把老板拎出來,而且挑起了事端。”

 

迪倫也表示同意。“你可以用更委婉的方式表達,比如‘我發現莎拉有機會做XYZ,我也想有機會試試。’”她表示,更好的策略是把談話集中在自己身上。多問老板:我做得怎樣?你對我有什么期望?你最近在忙什么?我們的目標一致么?要明確提出你希望獲得的機會。“就直接說,‘我希望成長的方式是這樣的。’”

 

尋找別的導師

 

如果你從老板身上得不到所需要的指導,希思菲爾德建議找機會跟“別的管理者、老板和導師建立聯系”。

 

迪倫表示,無論結果如何,這本身就是不錯的練習。最好能與“公司內身居要職的人建立聯系”,幫你開拓視野,更好地了解全體上下面臨的挑戰,找出機會。但在著手去做之前,一定要跟老板說清楚,因為老板都很在意。要說明你正在努力的目標,或是你希望參與的項目,然后順帶提起,“聽說艾米麗對這件事挺熟悉的,我去找她聊聊怎么樣?”千萬不要瞞著老板。

 

選擇離開

 

迪倫堅信的原則是“努力工作,態度積極,當個優秀的員工,終究會有回報。”但如果做出最大努力還是被忽視,可能就該找新工作了。

 

西斯菲爾德也同意,堅持貢獻,不要給別人機會挑剔你不夠好,但如果跟老板和同事的關系始終沒進展,總是分不到好活兒,職業發展和機會明顯受阻,“那就離開此地,去找下份工作吧,”她說。

 

案例1

保持積極的態度,學會自我鼓勵

 

位于加州的軟件和分析公司Glint主要研發評估員工貢獻的軟件,首席執行官吉姆·巴尼特清楚,當不成領導手下愛將“情感上很難接受”。他在之前的公司擔任首席運營官,當時的首席執行官就有個親信,我們叫她蘇好了。“每次要做決定,管理層團隊意見又不一致時,首席執行官總是按她的意見走。”吉姆回憶說。

 

吉姆很難過,但他很清楚總放在心上也沒什么意義。“我決定對事不對人。”他從不跟同事談論,如果有同事提起,吉姆就迅速轉換話題,“盡量保持樂觀心態”。

 

吉姆意識到可能永遠也得不到老板看重。“所以我決定自我激勵。”他說。他開始閱讀職業發展方面的書,找職業訓練師咨詢。同時他也跟老板討論,但態度很謹慎,沒有指責怪罪。“我表現得比較好奇。”他解釋說,“我是這么說的,‘我發現你經常同意蘇的意見,我要怎樣才能更快進步,也找到好的解決方案呢?’”

 

吉姆跟老板的溝通可能有點用,但也不大。最后吉姆決定離開。回首那段時間,他說很后悔沒跟蘇走得更近些。“我沒想過從她身上學點什么,眼里只關注當時的處境了,”他說,“其實我應該把她當成盟友的。”

 

案例2

尋求建議

 

卡羅琳·格蘭特(化名)擔任一家醫療設備公司的推廣專員,入職6個月工作一直很愉快,但她的領導——首席營銷官被解雇了。新老板名叫桑德拉,很快就有了愛將,可惜并不是卡羅琳。

 

“她總是跟桑德拉關起門嘀嘀咕咕的,還總是一起吃午飯。”卡羅琳回憶說,“她能參與最好的項目,還能列席高層會議。團隊里其他人都感覺被忽視了。”

 

這樣一來,士氣自然不高,卡羅琳決定“調整到生存模式”。幸運的是,卡羅琳有老朋友幫忙,一位在公司其他部門工作的“導師”很了解情況,給她出了些主意。“她發現我受到不公的待遇,幫我保持冷靜。”卡羅琳說,“逆境中有點幽默感挺有用的。”

 

卡羅琳與老板愛將的關系良好但談不上親密,因為那人不是很信任她。卡羅琳倒是鼓足勇氣跟桑德拉談過一次,主要關于自己的前景。“我跟她提起職業發展,問她怎樣才能晉升。”卡羅琳說。

 

桑德拉幫卡羅琳制定了明確的計劃,還告訴她“要耐心”。一年后卡羅琳達到了目標但仍然沒獲得升職,她開始將眼光投向別處。“我在那根本沒什么出路。”她說。不過這段經歷也教會卡羅琳一件事,就是“學會了如何在辦公室生存下去。”她現在于一家非營利組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