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力執行力永遠是職場上成功的關鍵,學了很多技巧,懂了很多道理,喝了很多雞湯,仍然是從拖延癥到拖延癌而不可自拔。最近我深刻體會到很多拖延不是自己認識到,而是沒有覺查的拖延才是最可怕的。
很多事,我們喜歡拖到最后一刻,還美其名曰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但是如果沒有Deadline的情況呢?
為了不做真正應該做的事,干什么都行。大家忙于低水平的勤奮,顯得很忙的樣子。
真正重要的事,其實每個人心里都知道。但在拖延,有時并不自知。
前一段時間我在寫日記時整理到去年的日記,因為我的日記都是一年中的一天記在一起的。非常方便的看到歷史上的今天我在干什么,以后會寫我怎么整理資料和記日記的。
我看到去年5月我們公司市場總監希望我能開個自己的公眾號,因為他的判斷是公眾號再不開就晚了,而且他覺得我做高管培訓很有優勢,他希望他可以幫我推出市場,這樣對我個人品牌和公司業務都有幫助。
于是當時我答應了,但是后來呢,我出國一直拖到五月底讓他幫我開公眾號,他和我分開在兩個國家,兩個時區,開公號需要個人資料,于是他問一次,我第二天才能回答,二維碼早過期了,幾個回合,始終沒成,于是我說等我回國,他到中國再開吧,因為反正6月我們一定會見面,于是等到6月,忙年中會議,忙各種出差,忙各類考評。總之,這件事就拖到大家都沒了聲音。
后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我是今年6月6號才開公號,整整拖了一年一個月。中間錯過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當時我們商量的美好計劃連第一步都沒實施成功。
至于推廣我的高管培訓和對外演講,中間他根本不需要再提,我因為時間沖突自己就推掉了幾個。
看到當時我記的日記,寫的我和他一起做的市場規劃之一,我自感極為慚愧。我還一直自詡自己是個一諾千金的人,以為自己很支持員工的工作,以為自己很關心公司的業務發展,以為自己行動力強,其實都是自以為是。
這件事上,我既不守信也很懶惰,于公司于自己都不利,但似乎表面沒有損失任何東西。我錯過了自我品牌建立的好時機,錯過了自我的成長,也錯過了公司的一個機會,當然,如果做了,也不見得會怎么樣,如果心里安慰的話。
我不知道事情重要嗎,我自己都經常講時間管理,時間管理四象限倒背如流,拖延癥市面上找得到的書中英文我幾乎都看過,典型的知道沒做到。我一直在忙著一些緊急重要的事或緊急根本不重要的事,而把真正重要的事拖了下來。拖延癥的危害不僅是讓人查覺的小事,而恰恰是很重要但不緊急的大事。
很多重要不緊急的事不是說會拖得變緊急,而是也許永遠就不見了。這樣的事情沒有期限,沒有回饋,沒有懲罰(似乎)。最大的懲罰是我沒有突破,人想突破舒適區,說起來容易,有時候連自己在舒適區都沒意識到,連明明放在眼前的機會和挑戰都視而不見。
這件事有多難呢,我真正開始做,開公號花了半小時百度了下就自己做成了,一周發六篇文章也沒有給我造成天大的壓力,反正至今我還做得到。我答應了兩個演講,也只不過在日程表上空出兩個半天而已。
這件事給我很大的震動,因為我察覺了,我相信還有很多事是我應該做但我根本沒想到的。我如此混帳和懶惰,我蠢成這樣居然活到今天。
我發現以前總結實施的很多戰勝拖延的方法大部分都是面對顯性問題的,比如說養成好習慣,日程表,列清單,想到即做,平衡補償等等,我也一直做得不錯。
但是真正發現重要的事,找到改進的機會,然后立即執行決不拖延中最難的一部分,是你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就被忽略了,在根本無意識,無負罪感的拖延下去中失去了機會。
一,經常考慮哪些事是真正重要的事,將模糊的目標分解成可以行動的計劃。
比如我們常會覺得品牌建設這件事很大,很多方面看不見摸不著,尤其是管理公司,很多員工都會提出,事實上據我所知,大部分公司都有品牌方面的困惑,大有大的煩惱,小有小的困難,似乎要做得好,必須花錢花時間找專業人士,但很多做得很好的品牌往往是從小處著眼,做了其它人沒做的事。
有時候我們甚至都知道了,但還是沒有覺得自己能做什么,這就是洞察力不夠,要多思考,多觀察,更重要的當然是多實踐了。
經常列自己的目標,審視目標,反思復盤,而不是瞎忙,還為自己感動。
二,將答應別人的事好好記錄,答應了別人的事,這件事就不只與你自己相關,關系到別人的工作和對你的評價,做一個靠譜的人不能在不經意間毀掉自己的聲譽。
記錄是最好的方法。這次我如果不是復查日記還不能發現這件事。
三,將沒有期限的事列上期限提醒自己,給自己設deadline。
這件事因為效果不定,時間表不明確,就被拖延得無聲無息,要想改進,就要吸取教訓,將目標量化,給自己設最后期限。
四,與自己相關的事,不依賴他人,自己先動手踐行,知道大概后再讓考慮讓專業人士跟進。
后來我自我反思,當時我是一心同意做的,后來因為戰線太長,太依賴別人,把這件事想得太專業復雜,即使當時在這種心態下開公號,也要經常麻煩我們的市場總監,偏偏他還不會說中文,對微信啥的比我了解難多了。而我只想到他是專業人士,根本沒有體諒他的工作難度,犯了官僚主義的錯誤。
五,跳出舒適區不是一句口號。
先認識到自己的局限,要經常反思還有哪些可以做,但因為不是太舒服就沒有做的事。
想想我們有多少當年想到沒做的事吧,如果我們多些覺察力和行動力,可能今天的我們已經大不同了。
種下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次好的時間是現在,現在開始總好過永遠不開始。再晚也不可能把時間撥回去,現在已經是最好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