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MBA不等于職業經理人
目前,我國的MBA教育更多的是一種學歷教育,而國外的MBA教育則是一種職業技能培訓。當前我國大部分的MBA教學還停留在書本理論階段,在實際操作技能方面的重視度不夠。案例教育有時讓學生們的思維千篇一律,只是“鸚鵡學舌”式的模仿,但從企業管理來講,大部分經驗是不能復制的。一個合格的職業經理人需要的是卓越的領導才能,這是一門藝術,需要通過一段時間崗位的磨煉和專業能力的累積,不是通過學歷教育就能培訓出來的。近年來,隨著MBA的光環漸漸褪去,企業鎖定MBA加盟、對MBA人才拿來就用的情況越來越少,更理智地以“管理經驗”來選擇人才,而對學歷的要求一般是本科以上就足夠了。上海廠長經理人才公司獵頭部經理黃英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某上市公司需要招聘財務經理和企業發展部經理各一名。一位具有多年財務管理經驗的候選人面試2分鐘就被錄取,而她只有大專學歷;一位名校畢業的MBA卻鎩羽而歸。正如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所說,MBA在事業的發展中只能起到三分作用,另外七分靠自身的能力和機遇。MBA只是培養了一種潛在的能力,不是說畢業后自然就能當高層管理者。
MBA不是轉行的跳板
很多人認為,管理不分公司、不分行業,而MBA正是能將各行業融會貫通的“萬寶全書”。因此在一個行業做膩了,或覺得行業沒有什么發展前景了,就去讀個MBA,跨行業找個高起點的職位。這樣的誤解讓MBA們的職業定位很不清晰,更多地表現出一種“從眾心理”和“擇業趨同”現象。不同專業行業背景的MBA的擇業標準趨于驚人的一致:做咨詢顧問、核心部門經理、總裁CEO……而企業呢?各有各的選才標準。MBA擇業標準的“大同小異”和企業用人標準的“大異小同”成為一對矛盾。企業看重的是求職者與能力相關的工作背景和專業特長,以及和自己企業的匹配度。因此,想要通過MBA教育達到各行業“通吃”的目的,這樣的想法本身就不專業。按照自己的特長追求“個性化”就業是MBA必須調整的一個方向。
MBA不是高薪代名詞
MBA的高薪神話大概是從幾年前一本流行的書開始的。該書的封面上赫然寫道:世界超一流學府哈佛商學院如何培養年薪10萬美元的工商管理碩士。該書出版兩年后,哈佛商學院畢業的MBA只有15%的人能夠拿到10萬美元以上的起薪。然而,書中描寫的高薪的誘惑卻深深扎根在學子的心中,成了他們攻讀MBA的目標。雖然近幾年MBA身價跳水的報道不斷出現,但是MBA們仍然固守著驕傲,這也給自己求職道路設下了一道無形的門檻。月薪非萬元不做,職位非經理不干,讓很多MBA閑置家中,追求“錢途”,卻耽誤了職業“前途”。實際上,對從未有過管理經驗的MBA來說,只有從基層崗位做起,有了對職位工作的深刻認識,才能為今后的快速晉升鋪平道路。
既然MBA不是獲取高薪、高位的通行證,那么讀MBA是否還有必要?對此,黃英認為,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在職者應不斷地學習充電來增加知識、提升能力,其中接受MBA教育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教授的是一種全局意識和優秀的職業精神。比如哈佛MBA有一門課程為《總統學》,教授你如何競選總統,讓你了解總統的工作內容,懂得如何統治國家、管理社會,企業如何適應國家的政策等。可以相信,99%的學生不會去參與總統競選,但是這門課程的意義卻別樣深遠。通過MBA的學習,你更容易具備全局意識、了解市場的動向和企業的發展目標、懂得上級的意圖,而不是僅僅停留于簡單的崗位工作中,這對于整個工作流程的把握,作用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