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1881 年,當被西方管理學界譽為“科學管理之父”的弗雷德里克?泰勒第一次拿出秒表,對一個名叫施米特的工人進行操作細節分解實驗時,美國第一所商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成立了。1900年,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第一次開設了管理學研究生課程,采取“3+2”的模式,先在達特茅斯大學學3年,接著在塔克商學院學2年,內容為工商管理教育,被視為MBA的雛形。
哈佛,MBA的鼻祖
最終扮演MBA大勢所成者的是哈佛大學。1908年,哈佛商學院創立,設立工商管理碩士項目,并正式命名為MBA,招生標準之一是學生必須具備學士學位。這樣,哈佛商學院不僅有別于先期設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紐約大學、芝加哥大學等的管理學院,而且自一開始就比這些學院更勝一籌。而該校于1921年開創的案例教學法一度影響了全球。
1916年,美國有影響的管理學院聯合組成了美國商學院聯合會,其宗旨在于促進美國企業管理教育的發展,為工商界和社會培養實用的人才,從此,MBA教育蓬勃發展。當時的美國,幾乎每個萬人以上的城市都建立了大小不等的管理院校,到1929年總數達到了1850所。這些學校以講授科學管理理論為主要內容,基本上適應了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大規模降低生產成本的現實需要。
二戰之后,美國國力倍增,經濟面臨從軍事型向民用型轉軌,各大公司為了向外擴張,急需一批高層次的管理人員,原本門可羅雀的管理院校才再次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等名校管理學院的畢業生一時間供不應求,各大商賈紛至沓來,慷慨解囊支持學校發展管理學教育。
然而,在管理學教育的發展史上,MBA也并非一路凱歌。20世紀90年代初,經濟衰退,美國至少有一半管理學院關閉,僅存的約有1/3的院校注冊學生不足100人,最少的甚至只有3人,報紙上頻頻出現“MBA”無需申請的招聘廣告,耶魯大學近30%MBA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加州大學的MBA則有15%離校后無人問津。
不過隨著經濟的復蘇,跨國公司的全球化速度加快,MBA的需求又開始成倍增長。目前,哈佛商學院每年招生人數保持在800人左右,現在,北美有近1300所商學院提供MBA的課程,每年畢業生超過10萬人。
美國模式不斷創新
早期的美國MBA教育以“哈佛模式”為代表,側重于實際經驗的傳授,即“案例教學法”,但是20世紀50年代末期,以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為代表的“芝加哥模式”認為MBA不是職業培訓,而應該側重于學術和理論基礎的傳授。兩種模式長期探討的結果是互相滲透和補充。
20世紀60年代,經典的兩年制美國MBA模式在國內外逐漸被確立。第一年上核心課程,第二年則通過選修課提供更專業化的訓練。目前,大多數商學院都采用案例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并且輔以角色扮演、管理游戲和模擬等方法。
最初,大多數學生都是取得第一個學位后立即進校。現在這一點正在改變,越來越多的美國商學院堅持在取得MBA之前要具備一定工作經驗。不但如此,很多商學院還邀請企業界的名流或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公司主管來校講課及參與教材的編輯,以提高MBA教育的實用性和運用技巧,從而真正地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
為了適應社會對MBA教育的多層次需求,很多商學院不僅重視教學內容的多元化,也開始使MBA教育在時間和學制上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如科羅拉多州立大學不僅開設通常的2年制在校MBA,還開設Distance MBA-2 years, Distance MBA-4 years和Distance MBA with GMAT Waiver Parttime MBA以滿足不同背景學生的需要。另外,很多商學院還開設了EMBA,如首創EMAT的芝加哥大學,就在學制、教學內容方面都更注重靈活性原則。
隨著國際經濟的一體化,跨國經營公司變得越來越普遍,而這增加了對具有國際眼光和經驗的[FS:PAGE]MBA學生的大幅需求,以市場為導向的美國MBA教育又迅速開始將“國際化思想”貫穿于教學內容中,如美利堅大學就以“全球視野”為教學的第一重點。
除了專業及管理知識教學,美國MBA還特別注重灌輸MBA精神。所謂MBA精神,主要指崇尚自由競爭和個人奮斗,崇尚冒險和創業,鼓勵對事業的追求,強調勤奮工作以創造富有生活,強調個人能力、毅力、智慧和決心,注重理性分析,講求實際和辦事效率。簡言之,就是美國人的價值觀和工作態度。
歐亞MBA迎頭追趕
MBA在歐洲的發展最初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