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近期,某家知名商學院的一位教授在批改一門必修的倫理課論文時,在兩篇文章中發現了明顯的剽竊痕跡。在寫作這篇論文時,學生不需要簽署自己的姓名,而只需標上學校行政部門能確認的學號。為避免整個事態的升級,這位教授給全班發了封電子郵件,并聲稱只要犯錯誤的人馬上承認,就可以免予懲罰。除了已發現的那兩人之外,他一共收到了8封承認作弊的郵件。

  諸如此類的故事,證明了某項學術調查結果的正確性:碩士或本科階段的商學院學生,比其他專業的學生更傾向于作弊。商界與商學院教育的批評人士們認為,這些發現足以解釋安然(Enron)、狡猾的對沖基金和欺騙性的次貸銀行等現象。他們認為,整個商業體系都建立在欺詐的基礎上。這種印象在3月份得到了進一步的加深:當時,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商學院院長托尼?安東尼奧(Tony Antoniou)由于20年前的一宗學術剽竊案而被開除。

  然而,在他們去偽存真的熱情之中,這些批評者也許忽略了商業教育與哲學或電子工程這類學科之間存在的關鍵差別。

  盡管這些商學院歷史悠久――今年是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的百年校慶――但它們仍在竭力維系著學術尊嚴,尤其是在學生心目中的尊嚴。對于許多人來說,進入商學院的目的并非接受學術教育,而是要得到一份工作。

  法國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商業倫理與公司責任教授克雷格?史密斯(Craig Smith)認為:誠信在你工作當中的學術價值,可能看上去并不比找份好工作的工具性目標更有意義。

  他表示,一些令人沮喪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他們受教育期間,MBA學生的倫理水平越來越低。對股東價值最大化的關注,讓一些學生將其它重要行為準則最小化。他補充道,一些著名商學院的很多畢業生因腐敗行為而被捕,已經迫使商學院進入了一個有效反省時期

  網上信息的便利,影響到了有關剽竊的定義。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教授唐?麥凱布(Don McCabe)對商學院學生的剽竊活動展開了廣泛的調查。他表示,目前最常見的就是從網上摘抄并粘貼。通常是從眾多來源摘用一些句子,有些是照抄不誤,有些則是變化了措辭。

  麥凱布表示:這樣做是否屬于欺騙?許多學生對此都模棱兩可,尤其是如果他們對一份資料變換措辭的話。在麥凱布教授調查的學生當中,40%的人承認自己做過摘抄和粘貼。不過麥凱布教授推測,這個數據很可能會更高。

  他補充道,現在,不管是商學院還是其他專業的學生,他們都比前輩們更為隨意地自行訂立構成欺詐的定義,他們并不理會教師們的教誨。舉例說來,當老師要求大家獨立完成作業時,許多學生認為,互相合作一下也沒什么大不了。

  他們會辯稱,這樣可以產生更好的作品,而且一起合作可以學得更多。商學院的學生似乎更愿意認為這類行為是合理的,他們提出,各個公司都強調要雇傭能夠進行團隊合作的人。他們辯稱,自己的合作雖然未經允許,但這也只是為了進行必要技能的實踐,以便將來獲得一份好工作和得到晉升。他表示:不鼓勵或不允許這類合作的教員們,確實也管不了多少。

  麥凱布表示,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除了純粹的倫理考慮以外,他們也很難將學術榮譽給予那些抄襲他人作品的學生。不管學生是以欺騙方式提高成績,或只是為了符合學業規定而進行時間管理,對教授們來說,給這些人評分很困難。不同的商學院會采取不同的策略。一些學校將政策制定的權限交付教學部門,而其他學校則將權限交給學生,并采取一套嚴格的榮譽守則。最后一種辦法通常更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