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2008年,世界MBA教育走過百年歷程,中國MBA教育發展也進入到第17個年頭。
中國自1991年開始試辦MBA教育以來,招生院校從最初9所擴大到現在127所,招生規模逐年增加。最近兩年里,中國MBA教育深層次的變化不是特別明顯,如師資和本土案例等問題仍有待突破。但我們也發現一些較為明顯的趨勢:商學院的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生源結構趨于合理,以品牌區隔為主的兩極分化有加重的苗頭。未來幾年,質量認證將成為商學院關注的重點。
MBA認識回歸理性
“中國MBA教育已經開始回歸理性,進入理性和調整階段”,這是我們采訪商學院時最常聽到的一種聲音。這種理性回歸體現在“生源結構更合理,MBA學員對自己接受再教育的期望值更理性,企業雇傭MBA畢業生時更注重自身需求,商學院更關注培養質量和所肩負的使命,以及社會對MBA的評價更加客觀”。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仝允
在談到企業用人變化時,用友軟件兼管人力資源的高級副總裁郭延生告訴《經理人》,過去很多企業的確很看重MBA,甚至非MBA不用,但現在一定是從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用友的用人原則不會側重考慮是不是MBA,但會鼓勵員工接受MBA再培訓,用友每年都有5個公費名額鼓勵優秀員工深造。
由于商學院之間競爭加劇,“顧客就是上帝”的心態導致部分MBA學員給自己定位不夠理性,自視過高。針對這種情況,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院長助理、MBA中心主任張艷梅接受《經理人》采訪時談到,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每年在新生入學前,都會調查他們的期望和需求,然后通過校友或企業界人士的宣傳講座,引導他們調整非理性期望值,最終回歸到理性的軌道上來。
另外,部分商學院以MBA創收為目的的思維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變,更多商學院開始思考自己肩負的使命,商學院在教授實用性的課程之外,還開設了商業倫理、社會責任等課程,雖然學員對這類課程持不同看法,但商學院向學生傳遞一種價值觀的努力值得肯定。
明后年迎來高峰期
MBA發展的冷熱程度,一個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報名和招生人數的變化,這相當于MBA晴雨表。從最近五年來看,中國MBA經歷了一個反復起落的階段。在2002年報名人數暴漲之后,2003年和2004年報名人數急劇回落。而2005年和2006年基本平穩,沒有明顯變化。直到2007年,報名人數再次突然上升,增長幅度達到28%。
仝允
依據這個判斷,預計2009年和2010年的報名人數還會大幅度增長,而且80后考生將占很大的比例。而從招生人數來看,最近兩年基本沒有變化,招生數量取決于學校的錄取名額。但今年招生總數增長24%,這主要是因為新增了31所院校。
兩極分化矛盾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