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金融時報》首次將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排入了世界商學院前十之中,與之一同上榜的是沃頓商學院、倫敦商學院以及哈佛商學院。

過去六年間,一批亞太商學院穩步上升。

2003年,兩所大中華區的商學院入選《金融時報》MBA排名,它們分別居第90位和第59位。到2006年,這兩所商學院在這一排名中分別上升到了第21位和第47為。它們既不是來自印度,亦非東南亞的商學院。2009年,亞太地區有四所商學院入選了《金融時報》排名前25名,它們分別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第8位)、印度商學院(第15位),香港科技大學(第16位),和南洋商學院(第24位)。2003年,整個亞太地區沒有一所商學院入選《金融時報》MBA排名前50,而2009年卻達到了6所。

另外,中國主流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和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等都已經獲得了國際認可。400多名中國教師參加了哈佛大學的相關項目,他們在國內建立軟硬件,并使管理學教育符合最高教學標準。

作為最具實質意義和最為成功的案例,中國的成功有三個一般性的因素:

首先,重要的追趕形勢為之提供了機遇。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在培養杰出國際學者、有責任的管理者以及改革的人力資本需求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能力差距。這些至今仍在很大意義上存在的客觀形勢產生的結果是,中國商學院在高低端兩個層次都發現了巨大的市場。

第二個因素是中國教育環境的開放。中國政府批準采取各種手段推動管理資源的發展,以滿足經濟和社會改革之需。中國對國際大學、聯合項目、私立學校以及MBAEMBA等通通開了綠燈。

第三個因素是經濟發展本身的成功和動力。中國商學院的成功還建立在其所成長的難以比擬的環境上:活力,持久和創新的環境。

中國以及亞洲的商學院最終對人們如何理解和教授管理學貢獻了新的方式。“中國式”商業教育將改變世界商科教育的內容以及中國商學院的競爭環境。

中國商學院在管理學教育和研究方面的發展似乎折射出了中國自身的發展――從一個跟隨并模仿別人的發展中國家變成了一個主要的國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