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MBA在商界被傳說為是晉升管理層的一塊墊腳石,可要想踩上這塊墊腳石卻一點也不容易。大學畢業積累幾年工作經驗后要有“回爐再造”的勇氣,少不了十幾二十萬的學費,還要放棄很多的私人時間,大有“花錢買罪受”的嫌疑。還有人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辭掉職位和薪資都還不錯的工作,鐵了心要從頭來過。

  那么,燒了時間燒了錢之后,到底讀MBA值不值?

  對于這個問題,也許至今無法單純從經濟學的角度給出一個標準答案,而在浙大管院MBA教育中心主任壽涌毅看來,學MBA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管理和建立人脈。

  “來浙大管院讀MBA的很多學生已經做到了管理層的崗位,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學過管理,MBA讓他們有機會重新梳理管理知識,學習最科學的管理方法,而給他們上課的除了浙大管院老師外,還有來自各個商業領域的專家,比如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倫敦城市大學全球政策研究中國項目的負責人Michele Geraci,他們通過大量的實踐類課程,幫助MBA的學生提高實際管理中的分析能力和應對能力,幫助他們在眾多的決策選擇中找到最佳的那一個。”壽涌毅說,除了能遇到這個領域最牛的導師,浙大管院很多EMBA校友也會給MBA學生做校友導師,這其中的人脈資源都是非常寶貴的,“我帶的EMBA學生,如果選我當導師,我就會要求他們畢業后回來給MBA學生做校友導師,幫助MBA學生建立明確的職業規劃,也盡可能提供給他們更多的實踐機會。”

  浙大管院MBA畢業生的薪資數據也許可以說明問題,如果一定要執著地問讀MBA值不值?請參考浙大管院MBA教育中心在2013年統計的這組數據:針對2015屆MBA學員職業發展調查顯示,這一屆學生入學前的平均薪資是16.40萬元,畢業后提高到25.31萬元,入學前最高是50萬元,畢業后增加到100萬元。是不是頓時充滿了很多正能量?當然,這只是濃縮在工資卡上的一組對比數據,數據背后更多的是努力付出與堅持不懈。一起來看看這兩個“樣本”

  就如柳榮軍和毛瑩瑩,一個全球MBA項目―全球創業管理畢業,作為聯合創始人之一,創業項目“微鏈”近日宣布已完成總投資額為2800萬元的A輪及A+輪融資;

  一個在MBA在讀期間就去德國交流,現在在杭州本土知名創業企業“愛學貸”做得風生水起,并成為了合伙人!他們也曾猶豫不決,也曾“被人懷疑”,但至少他們現在很確定,在這一場“人生賭局”中,他們贏的比輸的多。

  樣本一

  柳榮軍 GEP畢業生,現為“微鏈”聯合創始人。

  2013年畢業于浙大管院MBA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全球創業管理碩士項目在進入浙大管院讀MBA之前,柳榮軍在華為已經是帶領五十人團隊的LM(Line Manager,資源線經理),是個不折不扣的IT男。雖然職業發展比其他人都更加順利,然而他卻一點也不滿足,“眼前是一條康莊大道,未來的晉升方向也很明確,可是這也意味著職業發展中不會有任何的驚喜,有時候也會困惑于團隊建設中的溝通和考評工作。”畢業后,柳兄在盈開投資做了投資人,從技術成功轉型。也就在盈開投資時期,他認識了現在微鏈的創始人蔡華和聯合創始人周侃奇。

  2011年,由于迫切需要補充管理知識,也為自己爭取一個全新的發展平臺,柳榮軍決定報考浙江大學管理學院MBA的GEP項目,“那個時候每天下班已經11點半,為了爭取時間復習,我就在公司附近租了間房,而且只放一張桌子和一張床,其他什么也沒有,就是為了讓自己全心投入去看書。”就這樣堅持4個月后,柳榮軍終于考上了GEP項目。

  GEP是浙江大學聯合美國普渡大學、法國里昂商學院共同發起的全球MBA項目,三所學校共同招生、授課,學生需要在法國、美國學校和浙江大學各學習4個月。拿到Offer后,擺在柳榮軍眼前的問題就是要放棄令很多人羨慕的高薪工作,他說糾結的過程至今還記憶猶新,“這顯然是一個很不錯的機會,可以在國外著名的商學院學習,結交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諸多朋友,最后支撐我做出決定就是一種沖動,工作可以再找,說不定之后的路會更寬闊,但GEP這樣的機會,以后怕是很難有了。”

  在GEP項目中,柳榮軍學到了之前從事技術研發工作從未接觸過的創業管理課程,“課程涵蓋了一個創業項目從idea的誕生、初創期到成長期的整個過程,包括財務、融資、創新管理以及歐洲、美洲的商業環境及相關法律等等。”

  人際網絡遍布全球

  除了專業知識,柳榮軍更大的成就是把人際網絡幾乎遍布了全球。班里一共有來自19個國家的69位同學,很多都是富二代或者隱形富豪,但是低調得難以發現。“印度同學家里有三家房地產公司,印度尼西亞同學的家族生意是制作硅原料,還有來自比利時的同學,家族企業是歐洲最大的肉類貿易商,甚至有歐洲同學家里有護城河和城堡,大家熟悉以后會聊一些商業項目,才知道同學們的背景如此強悍。”不少同學還邀請柳榮軍幫助他們開拓中國市場,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他也逐漸從一名IT男蛻變為商業領域的人才。畢業后一個月,班上的智利同學與柳榮軍在杭州再次相遇,他很誠懇地告訴柳榮軍:"When I first saw you, you were an engineer; I would let you work for me. But now, you are a businessman. I would work with you."

  樣本二

  毛瑩瑩 全日制脫產畢業生,現為“愛學貸”品牌運營總監、合伙人。

  毛瑩瑩在MBA學習生涯的最后一個階段,曾飛往德國,以交換生的身份在德國紐倫堡應用技術大學交流學習一學期。瑩瑩說:“兩年的時間過得超快,可自己的心態卻越來越年輕了,連原來的領導看到我也說狀態比以前更好了,我都有點不想這么快就結束上課了。”雖然目前的一切都讓瑩瑩覺得很滿足,可4年前決定要放棄工作考浙大管院MBA時并不輕松:“當時我在一家大型電子制造企業做總裁助理,協助管理子公司,無論是職位還是年薪都很不錯,但總覺得到了發展的瓶頸期,恰逢公司準備上市,邀請了很多管理專家,在與他們深入交流之后,我有了這個決定。”當時距離MBA全國聯考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了,既然下定了決心要深造,瑩瑩決定破釜沉舟,辭職然后回家埋頭苦讀,“那個時候就問自己以后是不是一定要讀MBA,如果一定要讀,時間越早,付出的成本和代價越低,機會也越大,脫產也肯定會比在職更加投入。”這放手一搏不僅為瑩瑩在很短的備考時間內拿到了Offer,還為她贏得了2萬元的新生獎學金。

  和大腕級別的導師做朋友

  在入讀的兩年,瑩瑩說自己的收獲遠遠超出了入學時的預期,“最大的收獲是跨專業的學習,原來我只了解自己從事的領域,而在浙大管院MBA的學習中,我的老師、同學都來自其他不同行業,他們傳達給我的信息來自整個商業界,幫助我開拓了眼界。”

  而她也在學習中收獲了人生中至關重要的兩位恩師:一位是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吳曉波,也是她的畢業論文導師;另一位是就讀于浙大管院EMBA的校友導師、鳳凰衛視浙江區總裁葛繼宏。“一開始考MBA,包括入學前,都沒有想過自己會認識什么樣的大腕人物,后來發現很多兼職教授、從EMBA畢業的校友導師都是很大咖的牛人,他們給我的思維啟發和社交圈擴展都比書本上的內容要來得更實用,”瑩瑩說,導師們都比看上去要親民和善得多,“吳曉波老師經常會飛各地,給我們上課時會說很多他看到或者經歷的真實案例,葛繼宏老師策劃的電影《天機?富春山居圖》上映時還給我們寄了電影票,分享了電影拍攝和他當臨時演員的故事,也是一種很難得的經歷。”

  畢業后,瑩瑩去了杭州本土一家發展迅速的創業企業“愛學貸”,并一步步走到了今日的品牌運營總監的職位。可以說,這些和她在浙大管院MBA的兩年時光里學到的東西,接觸到大咖導師和各行各業的同學們不[FS:PAGE]無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