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企業制度的評價標準,必須先搞清楚企業規章制度的主要內容。企業規章制度的主要內容一般包含以下幾點:
1、制訂本制度的目的
2、本制度的主管部門及責任人
3、本制度的約束對象
4、本制度的行為規范
5、遵守制度的權益與違規責任
6、監管人員的責任
7、本制度的修改說明
8、本制度的生效或廢止
清楚了規章制度的主要內容,確定評價標準就容易了。
這里的企業制度,是指單一制度,如安全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等,不是對企業制度體系的評價。單一制度的合格標準共九項。
1、編號有序。
為了確保企業的制度建設從一開始就是系統的,我們要求企業制度建設主管人員組織各系統負責人共同探討企業的制度撰寫大綱,并按企業事務工作的先后邏輯進行排序編號。編號看似簡單,實則要求很高,沒有全局觀念,沒有對企業管理各子系統的了然于胸,編號就完成不了,或者毫無邏輯可言,起不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編號有序,可以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讓撰寫者明了這一制度在企業制度體系中所處的位置,也有利于未來制度頒布后檢索方便、查找容易。讓企業人員一看到制度編號就能清楚說出本制度從屬的系統、主管崗位、約束范圍。
2、名稱規范。
名不正,則言不順。制度名稱不規范,撰寫就無從下筆。名稱不規范,閱讀或使用者就無所遵循。
很多企業寫制度喜歡把主管部門放在制度名稱里面,如“銷售部管理制度”、“后勤部管理制度”,這里的“部”都是多余的。部門沒有權力訂制度。因為企業制度是面向全局的,是企業全員遵守的規定。銷售管理制度不僅企業全員要遵守,連經銷商也要遵守。
3、目的明確。
開宗明義,制度開篇就是制訂目的。多數企業制度的目的往往用一句話最多三句話就可以表述清楚,不需要廢話連篇。表述方法通常是:“為了……目的,特制訂本制度”,或者“根據……要求,特制訂本規定”。
4、責任到崗。
企業制度是約束全體員工的,但每一項具體制度都有主管部門、主管人。如果管理責任只到部門不到崗位,就會出現管理真空,因此,我們要求所有企業制度都要明確管理崗位,以防止出現問題時扯皮推諉發生。
5、對象清楚。
制度的約束對象必須在主管崗位之后交待清楚。如前面提到的“銷售管理制度”其約束對象就是全體銷售人員和為銷售工作配套服務的其他企業人員以及銷售本企業產品的經銷商。
還有門衛管理制度,有的企業把這個制度僅僅局限在把門衛當作管理對象,處處體現對門衛的約束或要求。忘記了門衛管理制度是針對所有進出公司大門人員(包括外來人員)的要求。
6、操作唯一。
這里是指行為規范或做事準則必須具有唯一性,不能有歧義,不能讓管理人員任意解讀,也不能給約束對象鉆空子。
7、獎懲明晰。
讓制度易于執行的關鍵是與員工利益掛鉤。執行好的要獎勵,執行差的或者說違規的要懲處。獎懲標準必須清楚明了,不能模棱兩可。諸如“獎勵100元—500元”、“處罰10元—50元”這樣的表述主觀隨意性太大。
制度在一個部門執行好壞部門主管是關鍵。為了保障制度的貫徹執行,必須明確監管責任,對監管不力造成下屬犯錯的主管要追究責任。因此監管責任也要事先確定、明文規定。
8、時效具體。
任何制度都是有生命的,都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制度完善是一項長期工作。制度出臺要有員工認識、學習、理解的過程,因此制度出臺的時機、制度執行的時效必須事先規定,對制度廢止的程序也要做出明確規定。
9、接口清晰。
接口清楚與編號有序可以互相支持、互為補充,也可以講首尾相應。企業的眾多制度是一個完整體系,其中必定有相互連接、相互支撐的。那么,企業重要制度的實施細則或者實施辦法就一定要有接口。企業關聯制度也要有接口相連。這樣,就可以避免企業先后出臺的制度相互重疊甚至矛盾。
如果企業制訂制度能夠從這九個方面去評估,并且達到這九條標準,相信制度執行起來就會順暢很多。
制度評估包括體系評估與單一制度評估。不論體系評估,還是單一制度評估,都必須成立企業制度評估領導小組,企業負責人擔任制度評估領導小組組長,如果聘請專家參與評估,則由專家擔任副組長,企業各系統負責人擔任領導小組成員,企業制度設計負責人擔任項目辦公室主任,另設項目秘書一人。項目領導小組制訂企業制度評估的原則、方法、目標與項目推進計劃,辦公室主任協調項目進度。項目秘書服務項目領導小組,跟蹤評估進度、整理評估文件。
制度體系評估是指對企業所有制度進行整體評估,重點評估企業制度體系的完整性、制度體系的協調性、與流程體系的互補性、與企業文化的兼容性、與企業發展階段的匹配度。
1、制度體系的完整性是指整個制度家族有沒有重要制度缺失。比如說企業的人、財、物、生產、研發、技術、品質、市場、客戶、采購、后勤諸方面工作是否都有成文制度,能否保證主要工作“有章可循”。
2、制度體系的協調性是指成文制度相互之間不交叉、不重疊、不矛盾。不能出現此制度與彼制度矛盾、不一致,或者說顧此失彼、前后不一。不能各說各話、制度內容互相打架。
3、與流程體系的互補性是指有流程規范的就不必在制度中重復,同時又保證二者的相互配套、相互補充。流程圖就是對制度的延展和補充。流程體系健全的企業,一是制度的數量可能減少,二是制度的內容更加簡練。
4、與企業文化的兼容性是指制度規定不能與企業的價值觀念體系沖突。不能企業文化講“以人為本”,而制度規定卻完全無視員工安全,只追求產值利潤不考慮其他?;蛘咂髽I文化要求真誠待客,而制度規定又要求員工不擇手段唯利是圖。
5、與企業發展階段的匹配度也就是與企業戰略的吻合度,是指制度內容不能與企業戰略脫節,不能偏離戰略方向,不能超越現實,好高騖遠、空話連篇,必須切合企業實際,可操作、可執行、能執行。
體系評估也叫總體評估。總體評估由企業制度評估項目領導小組集體討論評估,專家制訂詳細的評估標準,經領導小組審批通過后,按雙方協商一致的評估計劃進行。
對企業制度體系的評估與單一制度的評估不能完全分開。總體評估必須做,但是完成總體評估后,還不能立即對制度體系是否合格是否可靠做出結論,還必須對單一制度逐一評估之后才能最后做出總體評估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