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戰爭的策略。最早源于戰爭術語。
這個概念本身就包含了戰略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策略”。即,任何戰略都必須隱含著“策略”的思考,否則不能稱其為戰略。
組織間競爭差異的表現重點是策略上,而非目標上,因此在戰略的研究上,策略的澄清是戰略形成過程的重點。
戰略的本質:創造別人無可取代的地位
戰略在企業中簡明的含義是:以建立持久的競爭優勢為目的的一系列協調的行動。
戰略的價值在于“先勝而后求戰”,所以使得競爭戰略是公司戰略的先導。
其本質就是創造別人無可取代的地位。
從行動上看,它是組織對有關全局性、長遠性、綱領性目標的謀劃和決策。
從手段上看,它是在競爭中做出取舍,更確切地說,就是選擇不做那些事情。沒有取舍,就沒有選擇的必要,也就沒有制定戰略的必要。如果沒有取舍,那么任何一個好點子都可以而且會被很快地復制。
所以它是通過取舍企業活動并在之間建立配稱,以形成一套獨特的運營活動,以去創建一個價值獨特的定位。
戰略就是預見及創造未來。
戰略就是通過預測未來趨勢、捕捉組織發展機會的一種手段。同時,要把機會轉化為最佳的成果,需要企業在資源上和行動上保持一致性,因此需要戰略來指導員工在戰術上的協同關系。
戰略就是意圖架設聯接當前現狀和期望未來之間的橋梁。
優秀的戰略應該是讓平庸的人也能執行。
戰略是用來執行的,所以戰略的表達方式不應曲高和寡,優秀的戰略應該是讓平庸的人也能執行。
戰略是關于如何將所有的活動整合在一起,并求得各項活動之間的配稱和相互加強。“配稱”才是競爭優勢的核心要素。
配稱的三個層面:與戰略保持簡單一致性、活動之間的相互加強和投入最優化。
一份符合實際的戰略計劃實際上就應該是一份行動計劃,企業領導將完全可以依賴它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世界上跟本不存在所謂的復雜的戰略,存在只是對一項戰略的復雜的認識!
戰略與戰術的關系。
首先,找到可行的戰術,然后將戰術發展成戰略;
戰略服從戰術;
戰術趨動戰略。
戰略的本質:創造別人無可取代的地位
戰略的四種形式
1、防御戰:適用于市場領導者。法則:①只有市場領導者才能打防御戰;②最佳的防御是有勇氣攻擊自己;③強大的進攻必須加以封鎖。
2、進攻戰:適用于位居第二的企業。法則:①領導者位置的強勢是重要的考量因素;②從領導者強勢中的弱點進行出擊;③乘勝追擊與攻擊同等重要。
3、側翼戰:適用于再小一些的企業。法則:①最佳的側翼行動應該在無爭端地帶進行(尋找藍海);②戰術奇襲應該成為作戰計劃中的最重要的一環。
4、游擊戰:適用于本地區企業或區域企業。法則:①找到一塊小到足以守得住的陣地;②無論多么成功,絕不能像領導者那樣行動;③隨時準備撤退。
戰略規劃的五個步驟
1、尋找戰略機會
2、設計戰略手段
3、確立戰略目的
4、制定戰略目標
5、劃分戰略階段
戰略的制勝法則是“守正用奇”。
“善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企業順應趨勢、抓住機會為我所用即為“正”。如進一步引伸,承擔企業發展的社會責任是“正”,科學發展、環保節能是“正”,懂得何時競爭、何時合作、何時聯盟也是“正”。
人為造勢、營造有利的氣候或能拓展企業發展空間即為“奇”。
“正”是根基,“奇”是突變!
戰略的本質:創造別人無可取代的地位
戰略機會和生意機會的平衡靠智者的快擇和定力。
企業任何經營目標的實現,都需要捕捉最佳的機會乘勢而為。從商業角度說,一切未被滿足的需求都是企業潛在的機會。而“機會”可分為兩種機會:戰略機會和生意機會。
戰略機會與生意機會的區別是:戰略機會通常關心更為長遠的利益,它的手段主要是以建立持久的競爭優勢為目的,即必須擁有一個能區別于競爭對手的能力;生意機會則通常關心近期的利益,它的手段主要以實現當下最大的投入產出比為目的。
從照辯證法角度看:戰略機會需要生意機會提供生存的基礎,生意機會需要戰略機會提供長期獲利的優勢和條件,它們是對立統一的關系;說它是質量互變的,是因為當生意機會做得足夠大時,有時會質變為戰略機會,而戰略機會若準備充分,捕捉的時機恰當,也可立刻轉化為生意機會;說它是否定之否定的,是因為當它們在某一時期相互否定(矛盾)時,渡過這個時期后它們又演變成相互促進的關系。
對企業來說,生意機會經常有,而戰略機會不常有。
需要做到的是:有智慧區分機會;有定力克制欲望(生意機會總是很妖艷)。
最后,我還想說:沒有企業家精神的戰略建設常常就是一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