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領導與下屬之間的關系一直很微妙。由于上下級的存在,不論表揚、批評、嫉妒、道歉,都會成為影響團隊凝聚力和產出的因素。
今天,我們來談一談道歉這個事。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沖突,而道歉不失為一種安撫情緒的手段。但是在職場中,假如領導向自己的下屬道歉,能達到諒解的效果嗎?
領導應該向下屬道歉嗎?答案也許出乎你的意料
首先,我們做個小調查:假如今天領導因為一件事情向你大發雷霆,事后向你道歉,叫你不要放在心上,你會選擇原諒他嗎?調查顯示如下:
你會原諒嗎?(單選)
♦ 會原諒,領導能道歉就不錯了 30%
♦ 表面接受道歉,內心懷疑領導動機 11%
♦ 不接受,領導只是做做樣子罷了 5%
♦ 看情況,看領導平時的為人 53%
不管你選了什么,其實當你在衡量領導的行為時已經戴上“有色眼鏡”了。下面,小歐請來中歐管理學講師鄭雪來聊一聊她在最新研究中的發現。
領導應該向下屬道歉嗎?答案也許出乎你的意料
在職場沖突中,有效的道歉能夠安撫對方的情緒,重新建立信任,但這里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對方接受了道歉。
我們的研究發現,假如沖突發生在領導與下屬之間,而過錯方在領導,那么下屬是很難選擇原諒的。相反,他們會認為領導的道歉是別有用意,或許是為了挽回自己的形象,或許只是做個樣子。
領導應該向下屬道歉嗎?答案也許出乎你的意料
權力的“有色眼鏡”
在職場關系中,員工看待身處權力高位的領導時往往會戴著懷疑的“有色眼鏡”。由于領導可以利用權力來決定員工的工作內容、績效考核甚至晉升機會,員工對他們的認知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員工會認為,領導們做的任何事情都有“隱藏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
因此,當道歉一方為領導時,下屬仍然會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們,他們的道歉并不能獲得員工真正的諒解。
這個問題的關鍵其實并不在于你是否是一個關心員工、樂于分享的領導,而是因為下屬意識里的“默認設置”就是不相信領導。
換句話說,下屬在看待領導的行為時已經戴上了權力的“有色眼鏡”。
我們曾做過相關調查,讓360名美國職場人士回憶他們最近在工作中受到的“冒犯”,比如他們的創意被盜用,受到了不應有的批評,或者被拒絕休假等,同時列出“冒犯者”是否職位高于他們,也就是能否影響到他們的薪水或者晉升,并回憶“冒犯者”是否已經道歉。
這些人被要求回答他們對于這些“冒犯者”的原諒程度,比如是否已經與對方和好或者仍然在回避對方,以及他們是否對對方的言辭和動機產生了懷疑傾向。
我們發現,當“冒犯者”處于擁有職權的位置時,他們的道歉往往起不到作用。如果是下屬道歉,他們更容易得到諒解。當我們深入分析數據時發現,調查對象對他們的上級本身就持有懷疑的態度,這就解釋了為什么領導們的道歉都是無效的。
為了獲得更多的證據,我們還進行了一項實驗。
我們找來100名歐洲的本科生玩一個“信任游戲”,該游戲被心理學家普遍用于考察人與人之間信任的行為。
游戲里有兩個玩家:信任方和被信任方。游戲的規則是:信任方手中有10個籌碼,一個籌碼代表1歐元。信任方先決定給被信任方多少個籌碼。被信任方收到籌碼后,該籌碼會翻三倍。被信任方要決定留下多少個給自己,返還多少個給信任方。也就是說,如果被信任方沒有返還任何籌碼而選擇自己獨吞籌碼,被信任的一方辜負了信任方的信任。
在我們的實驗中,我們告知一半的學生,他們的對手比他們有更大的權力,而告知另一半的學生,他們的對手比他們的權力小。在實際的游戲中,所有人都是信任方的角色。他們并不知道他們的對手只是個虛擬的電腦程序,最終所有人都沒有收到來自被信任方的任何籌碼,也就是說對方辜負了這些學生的信任。最后,這個電腦程序發出一道電子道歉信息:“對于剛才發生的事情,我很抱歉。”
不出意料,同樣的結果發生了:即使道歉的內容一模一樣,參與者選擇了原諒權力小的玩家,而沒有接受來自權力大的玩家的道歉。
既然道歉沒用,那就不道歉了?
現代社會中,職場早已告別了“命令與控制”式的領導方式,而是更多地向人員管理的方式靠攏。因此,現在的上司們更應該是包容的、富于理解和啟發的,而不是好像自己在經營一個維多利亞時代的工場或者流放地。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鮑勃·迪倫雖然鼓動我們不要去“追隨領導”,但是在很多工作場合里,我們已經先行一步不再信任領導。
既然證明了領導的道歉起不到作用,那是否就可以認為,做領導的根本不用道歉,反正下屬也不會諒解?
當然不是!
當沖突發生以后,如果員工不能從內心諒解領導犯下的錯誤,那么和解就會淪為形式,員工心中也會繼續帶有怨恨。研究顯示,這會令他們工作效率降低、合作意愿下降,同時壓力增大,更具有攻擊性。
假設你是一位非常謙遜的領導,也愿意為了團隊的和諧而承認錯誤,你應該如何消除這種員工“有色眼鏡”帶來的危害呢?
太多的領導只會“粉飾太平”,類似于“我們是一家人”“團結在一起”這樣的口號根本起不到作用,即使把員工拉出去做各種團隊建設,也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到底應該怎么做呢?這里有四個建議:
1.表達歉意時要注意技巧
道歉包含很多內容,一句“不好意思”或者“不要放心上”并不能完全地表達悔意,也會讓員工認為你在敷衍。表達歉意時,最好包含這四個內容:承擔責任,表達悔意,保證不再犯,以及實際的補償措施。例如:“我意識到自己做錯了,這讓你受到了傷害,我保證以后再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還會采取一些措施來補償你。”
2.創造一個信任的工作環境
如果平日里你與下屬的交流一直很透明,他們對你充滿信任感,當你因為一件沖突向下屬道歉時,也更容易獲得對方的信任。
3.樹立良好的領導形象
假如你平時是一個暴君型的領導,對下屬毫不體諒,當你去道歉時,自然得不到他們的諒解,反倒讓對方懷疑你有其他的目的。相反,假如你一直都善待員工,充滿理解和包容,他們在你致歉時也會更容易接受。
4.做一個遵守承諾的人
好的形象不是一蹴而就的,試圖通過一兩件事情來獲得員工的信任感是不可能的。因此作為領導,要從日常的交流和行為出發,說到做到,從每一件小事增進員工的信任感。
不要認為這些事情無關緊要,即使現在開始也不算太早。Snapchat聯合創始人埃文·斯皮格爾日前表示,他正在努力提高的一項領導能力就是如何道歉。在Snapchat,照片可能只存在10秒鐘,但是一句真誠的“對不起”會有長遠的影響。
當然,信任感的建立需要雙方的努力。作為員工,也要積極配合領導,才能幫助建立互相信任的工作環境。信任包含三大要素:誠實、善意、能力。從員工的角度來說,以誠實的心態面對上司,積極幫助同事,并且展現出自己的工作能力,有助于幫助雙方建立信任的關系。
總而言之,職場關系中最重要的還是培養信任感,而這需要領導和下屬共同努力。上級不要因為職權在手就忽略了員工的感受,員工也要努力配合營造信任的工作環境。畢竟,一旦上下級關系中出現了懷疑、怨恨等負面情緒,損傷的是整個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