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創始人能力的六力相界:業務能力;商業感覺;管理能力;治理能力;戰略能力和經營能力。

  一家公司的成功,拋開運氣因素,至少70%是因為創始人;而一家公司的失敗,同樣拋開運氣因素,則100%歸因于創始人。

 
  這句話有很多人說過很多次,但是大多只是總結現象,沒有尋求本質。所以最后我想跟大家聊聊:一個好的創始人需要具備的能力和格局。
 
  在我十多年的職業經歷里,既做過創始人的助手,也做過創始人的副手,自己也創業做過創始人。在對創始人的就近觀察和自身體會中,逐漸形成了我對一個好的創始人的幾個判斷,也就是創始人能力的六力相界:
 
  業務能力;商業感覺;管理能力;治理能力;戰略能力和經營能力。
 
  業務能力
 
  成功的創業者,自己本身就是業務的一把好手。
 
  劉強東是從租柜臺賣光盤起家的;
 
  周鴻祎自己就是天才產品經理;
 
  李彥宏打工時是搜索引擎公司的資深工程師;
 
  馬化騰第一份工作在做尋呼機的潤迅通訊當編程工程師;
 
  馬云雖然工作職業是英語老師,但貿易倒爺更做的如魚得水;
 
  雷軍雖然不是手機行業出身,但學習能力超強,早就成為手機行業的專家了。
 
  拿JD舉例,在年銷售額100億之前,至少70%的業務,如果劉強東自己做都能做的比一般員工好,所以他做的業務判斷都是靠譜的,是不折騰公司和團隊的;制定的標準和目標也都是合理的,是大家只要努努力就能實現的。
 
  實際上JD的創業過程中犯的錯是很少的,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但是不走彎路不做無用功。
 
  而不懂業務的創業者,沒有能力進行業務判斷,亦沒有標準對業務部門的水平做出判斷,更沒有辦法對業務提出要求,最后只能被所謂的業務高管綁架。
 
  跟懂業務的CEO和不懂業務的CEO一起工作是有云泥之別的,這點我是有切身體會的,跟前者一起工作會很順暢,跟后者一起工作則很痛苦。
 
  商業感覺
 
  商業感覺往往脫胎于業務能力,它是種可以被實戰訓練出來的直覺。商業感覺好的體現是善斷,從趨勢變化到模式卡位,從目標取舍到業務常識,每一個業務決策基本都是準確靠譜的。
 
  商業感覺好的創業者,有一個重要特征是節奏感,知道什么時候該將就而什么時候該講究,什么該將就而什么該講究。
 
  而商業感覺足夠強的創業者,往往能看到大家看不到的趨勢,做出大家看不懂的決策,比如阿里做淘寶和京東做211皆是如此。
 
  而那些商業模式最后被證明有先天缺陷的企業,往往也是跟創業者商業感覺糟糕有關。尤其是那些連數都不會看連賬都不會算的CEO,面對不同信息各種選擇,一定會陷入判斷無能的狀態。
 
  管理能力和治理能力
 
  管理的作用是服務維護經營發展,建立授權和管控體系,建立價值標準和考核機制,鎖住權責利,其上限是管成果,下限是管成本;
 
  而治理能力則與業務經營無直接關系,是持續的組織結構和企業制度建設,價值觀與企業文化的制定,防危害和反腐敗,其上限是組織的自學習自進化能力,下限是組織的自運轉自糾錯能力。
 
  簡單的說,管理服務于業務發展,管事管能力管價值鏈,為業務制定結果標尺;治理是服務于組織結構,管人管態度管價值觀,為團隊明確行為準繩。
 
  而往往一些本來業務能力很強的創業者,過于強調業務執行,忽視了管理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使得企業處于高速奔跑卻手忙腳亂的處境,最后難免被自己沒系好的鞋帶絆倒。
 
  戰略能力
 
  為什么有些既懂業務商業感覺也不錯的創業者,設定了南征北戰的宏偉戰略目標,結果卻顧此失彼一敗涂地呢?這是因為他們并不理解戰略,亦不了解組織。
 
  戰略不是我要做什么(那是愿景),而是我判斷我能不能做?現在不能的話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能做?如果現在能做那具體要怎么做分幾步做?
 
  商業感覺是善斷,戰略能力是善謀,洞察力只是最基本的,好的戰略是建立在對企業能力/基因/資源/團隊及競爭環境深入客觀了解的基礎上。
 
  所以戰略這個事切忌有遠見而無支撐,如果只是簡單的判斷做了有什么好處能得到什么,那各路知乎鍵盤俠和定位學叫獸們都能做戰略了。
 
  這也是為什么知乎上和科技媒體上,從來不缺看得見卻摸不著的海市蜃樓,或看得見卻夠不到的空中樓閣。
 
  經營能力
 
  之前我說過,所有企業的成功都是業務能力的勝利,而所有企業的失敗,前期主要是業務能力的失敗,后期則往往是經營能力的失敗。
 
  拿打仗來做比方,業務是具體的每一場戰斗,管理是調兵遣將組織戰斗和督戰,治理管軍隊的士氣風氣和規矩,戰略是打哪不打哪什么時候打和怎么打,而經營是一支軍隊的生存和發展。
 
  回到企業來說,各部門的設置配置,人效的標準制定,各項一二級指標的要求,各項費用的管控,資源的調度分配,資金獲取和使用的合理安排,存貨的風險控制,財務目標的實現,都屬于經營范疇之內。
 
  有些企業明明收入和利潤不錯(業務能力的體現),卻總感覺沒賺到錢或錢不夠用,甚至因為虧損和現金流枯竭而崩盤猝死,其背后的原因成本失控和現金流失血,就是經營能力糟糕的表現。
 
  在過去,波瀾壯闊的大時代帶來數不盡的大勢能,更“青睞”企業創始人業務能力/商業感覺/管理能力這些硬能力長板,同時也能相對“包容”其軟能力的短板;
 
  而到了如今沒有那么多大勢能了,有時候硬能力反而成為一種“過剩”,這時候治理能力/戰略能力/經營能力這些軟能力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上面說的這六個能力,都做的很好的創業者不是沒有,比如我前老板劉強東先生就是代表,所以我一直是他的迷弟。但對于絕大部分創業者,在還沒有成為成熟企業家之前,不苛求同時具備這六個能力,但至少要具備一半以上,剩下的部分可以通過找到合適靠譜的合伙人來互補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