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今年6月,星巴克聯合太平保險在中國市場實施了一項特制的福利計劃—“中國父母保障計劃”(China Parent Care Program),讓所有在星巴克工作兩年以上的全職員工,都可以為其75歲以下、居住在中國內地的父母,申請包括30項重大醫療疾病的醫療保險。
星巴克執行董事長霍華德·舒爾茨之前在北京星巴克伙伴及家屬交流會上說:“為伙伴(星巴克內部對員工的稱呼)上了年紀的父母提供重大疾病治療支持,證明我們履行了作為一家全球性上市公司的責任,也是對根植于中華文化中的家庭觀念的重視。”
星巴克基金調查發現,80%的星巴克中國零售員工都是未婚人群,他們最為關注的議題是父母的養老和醫療;同時,員工在申請內部財務援助時,70%的原因都與父母的身體有關。
星巴克每周為員工提供一磅的免費咖啡。此外,它一直為其全職星級咖啡師和值班主管提供住房津貼,為工作10年以上的員工提供12個月的無薪、帶福利假期,并為年輕員工提供全球或國內的跨區域交流計劃。如果你在星巴克美國工作,還可以得到免費學習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網上課程的福利。
“我們在兩年前便開始規劃這項福利政策,截至目前,已經有將近1/4的員工的父母加入了這項福利計劃。”星巴克大中華區人力資源副總裁余華說。
在硅谷,技術公司們為員工提供免費、不限量的餐飲,Facebook和蘋果公司甚至給女員工提供了凍卵福利,讓女員工能自行選擇生育時間。在國內,京東建立了員工子女幼兒園,以解決基層員工異地子女上學難的問題。
額外的福利已經成為中外各大企業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挽留員工、增強自身競爭力、宣傳企業文化的重要手段。
你的公司可能也需要重新設計公司福利了。
這些福利正流行
心理服務類福利
員工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很多大公司都配備了心理理療室和心理理療師服務,目的就是為了舒緩員工的辦公壓力。加班頻率高、工作壓力大、腦力勞動較多是上述行業的共同特征。
不同于工作技能上的幫助,對員工個人的關心能夠讓員工在情感上找到共鳴,通過解決個人問題從而間接提升工作效率。
EAP服務的費用不菲。目前為員工提供這項福利的多是大公司,但對中小型公司而言,也可以從整個服務流程中挑選出單獨的項目提供給員工,這樣就可以把費用負擔減輕不少。
自我增值類福利
這類福利主要表現為對員工個人能力提升的培養,由公司報銷員工的個人技能類、邏輯思維類學習項目。在美國地區的福利設置中,星巴克為員工提供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網上學位課程的學費,幫助員工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
家庭類福利
將員工的家人列入福利名單,為員工父母購買醫療保險、給男員工也提供生育假期、更長的帶薪年假、設立員工子女學校等福利,都可以盡量消除來自家庭的憂慮項,讓員工更專心地工作。
共同發展類福利
主要表現為合伙人制,或給公司員工發放公司股票,實行股權激勵。這么做能夠增強員工的主動工作意愿。把公司未來的發展紅利與員工分擔,能夠減少現階段的企業福利支出,將企業未來發展方向與員工福利綁定,對企業發展也有著一定的正向作用。
未來的福利設計要把握這三大趨勢
福利應該越來越個性化
如今企業在福利產品的選擇上,都開始重視福利對員工個人工作的激勵作用,如何調動起員工的工作情緒、提升工作效率,讓員工覺得福利的回報與自己的付出成正比,并且能夠彌補因工作帶來的一些生活上的損失……這些是福利設計的基礎考量。
即使是在同一家公司內,由于工作職能不同,不同部門員工間的工作狀態也并不相同。而在同一部門內,員工因為年齡和家庭環境的差異,也會擁有不同的工作習慣。如何照顧到不同職能、不同年齡的公司人的不同需求,是如今的企業福利選擇者需要納入福利考量名單的。
不同年齡層的公司人看重的福利可能不同
給不同年齡層次、不同需求的員工以不同的福利選擇,讓員工無論在金錢或是職業發展上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福利政策,才能盡可能全方位滿足他們工作以外的生活需求。
“你要讓員工能有所選擇。比如根據不同地區、年齡、背景、職位等推出不同的福利。”美世員工與福利業務高級副總監葉楠說。把不同年齡的公司人需求劃分成圖譜后,他們發現90后的員工更渴求賺錢、度假旅行、買車和深造學習,80后的員工則需要生活健康和醫療、住房、職業規劃、子女健康等,60后與70后的員工的需求則是退休規劃、健康保健、生活工作平衡等。
除了公司人個人,也別忘了激勵他的家人
回想一下,當你翻看勞動合同的時候,面對福利一欄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根據人力資源服務公司萬寶盛華的統計,絕大多數員工對于住房補貼、技能培訓等與切身利益相關的福利政策都十分關心。這也是很多具備經濟條件的公司會提供的基本福利。
而在住房“剛需”之下,子女的教育問題和老人的贍養問題緊隨其后。在企業中扮演執行角色的基層員工和較高年齡的中層員工,對于帶有家庭福利政策的企業顯示出了更高的偏好度。保障員工家庭生活的相對平穩,能有效減少他們在工作中的“分心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