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對于每一個職場中的有志青年來說,誰也不想成為團隊中的小透明。為了讓老板更關注自己,我們樂意犧牲更多時間承擔更多的工作,并且想盡辦法博得他們的認可。
想一想,你是否曾經花過這樣一些小心思:
開會時坐到老板旁邊,好在必要時提出個好主意
匯報項目時,專挑亮眼的成果給老板看
凡事做到盡善盡美,再拿出來給別人展示
......
但是這些做法,真的能讓你更受重視嗎?今天教你3招管理老板的方法!
01 發言時,讓自己更有主導性
我們有時不被關注,并非自己做的不好,而是旁觀者沒有接收到必要的信息。
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迪尼曾在《先發影響力》中分享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有一次,科學家安排兩個助理排練對話,科學家站在其中某一位助理背后觀察時,發現對面的助理總是在主導話題,等她繞到另一位助理的背后時,卻又覺得這次主導話題的助理換成了之前的助理。而對于始終站在兩個對話者側面的旁觀者來說,他們并未察覺有哪一方占優勢。
如果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光做到足夠好還不夠,還需要讓你在意的人看到你的臉。
如果你心里有一套了不起的計劃,期待著參加一場討論問題解決方案的工作會議。大家圍坐在會議桌邊,按所坐位置依次發言。這時你需要做的是選擇領導對面的位置坐下。根據“正面直視”效應,你的視覺形象會更突出,在你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過程中,領導能清楚地看到你在發言中所承擔的責任。
02 設計提案時, 讓通過率提高一倍
如何讓自己的提案不被否決,同樣是一件令人頭大的事。社會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管理者越是感到自己和員工一起拿出了最終成品,對產品質量的評價就會越高。
舉個例子,看小金同學是怎么說服老板的:
小金:對于怎么升級我們的客戶的服務軟件,您上次的點子不錯。
Boss:我怎么不記得提過什么點子了。
小金:那個主意真的超贊。
Boss:(看來我是說過什么建議吧)我之前是怎么說的?
小金:您說用戶體驗是第一位,這次升級不光要加入新功能,還要增強用戶使用的方便性。
Boss:你想怎么做呢?
小金:我們找一批使用者測試,不過需要讓預算通過。
Boss:不錯,可以試著做下。
…
同事:你是怎么拿到資金支持的?
小金:我把功勞讓給老板了。
雖然上面這段對話看上去套路滿滿,但和科學研究結果非常一致:如果管理者受了引導,相信自己在開發設計最終產品,那么,較之相信自己沒怎么參與開發的管理者,他們對產品的偏愛要強50%。
更有意思的是,管理者越是認為項目的成功源于自己,也就越是認為項目的成功和手下員工的能力密不可分。這種共同創作帶來的員工與管理者暫時性的身份融合,使得員工的目標變成兩人的共同目標。試問誰不關注和喜愛自己所參與的事情呢?
03 “提問題”比“說觀點”更重要
說到這里,有人可能會問,如果我的方案不夠好,怎么把功勞讓給領導呢,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那么,請記住下面這句話:“提問題比說觀點更重要。”
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擔憂:向領導提問,讓他給自己提建議,他會不會認為我們不稱職、太依賴他人、欠缺安全感。這種擔心看上去合乎邏輯,卻不符合社會心理學的規律。《先發影響力》中指出,向他人尋求建議,往往也是在尋求同伙。
心理學上認為,理智、理性或者邏輯,并不能很好地影響別人,但聯盟感可以,這種符合該情境的社會促進感,對我們極為有利。
在這個案例中,提供建議,讓人進入了聯盟心態,刺激消費者認同公司的身份,與之產生連接。反過來,表達觀點或期待,則讓人進入了自省心態,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類比和領導溝通的情況,領導在提出建議時,就已經進入了聯盟心態。
有時,我們花很多時間悶頭苦想一個問題,不如拿出來和自己的領導分享,往往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們都愿意聽從和自己在一起的人,領導也是如此,這就是為什么在與人互動時,向對方征求建議這一做法是非常明智的。
當然,如果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人,除了掌握上述技巧,我們還要多加修煉。雖然提升職場力并非一日之功,但只要不斷練習,有朝一日,你也能成為一名出色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