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一直以來,大家都有一種觀點,貧窮是發展中的問題,只要經濟發展就能夠解決。

        一直以來,大家都有一種觀點,貧窮是發展中的問題,只要經濟發展就能夠解決。但是,筆者研究卻發現在經濟周期中,貧困可能是一個輪回問題,當貧困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成為輪回的時候,我們到底該何去何從?

 

近來,馬云的在浙商大會的上的一篇演講稿在互聯網上傳的沸沸揚揚,這篇名為《我與特朗普的會面以及最近的思考》的文章即使是托著馬云的大名,讀起來卻也讓人不得不佩服馬云視野的高度,這種高度可能是一般人都難以觸及到的高點,其中有這么一段話讓筆者感觸至深。

 

馬云說:“我們怎么看今天中國的經濟?我對中國經濟講過很多次,三年到五年以內,我并不看好,而且我認為經濟形勢會超過大家想象的艱難。……我們如果不進行產業升級,一方面我們希望中國經濟好起來,希望我們的環境好起來,但是我們又不愿意付出代價,轉型升級是要付出代價的,就像拔牙,拔牙的時候是要疼的,是要流血的,要請假,要付醫藥費,你這些代價不愿意付出,你還在說轉型升級,那肯定是一句空話。”

 

這么一段話,讓筆者讀完之后不禁是冷汗直冒,即使在冬日的空調房中都覺得寒氣刺骨,而這個則就要聯系到好些年前,筆者還在學生時代的東西,這就是讓人逃不脫的經濟周期。

 

一、逃不走的經濟輪回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著一個大家非常喜歡談論,既沒有辦法證實,也沒有辦法證偽的東西,這個就是輪回,而中國的文化里面輪回似乎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靨,無論的是魯迅有名的《祝福》還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都在講著這個輪回的故事。而經濟發展過程中,似乎也有著這樣的一個輪回,這個輪回就是著名的康德拉基耶夫周期。

 

在上個世紀的20年代,俄羅斯著名的經濟學家康德拉基耶夫提出了世界聞名的經濟周期理論,他在研究了幾百年的經濟發展歷史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規律,這個規律就是經濟的發展具有著相當長的周期規律,通過研究康德拉基耶夫提出了長波周期的概念,什么叫長波周期呢?就是經濟的發展并不是長期一條直線向上發展的,總是不斷的上下起伏,而這個起伏就有了輪回和周期的概念,簡單來說,康德拉基耶夫發現,世界經濟每隔50-60年就有著一個顯著的經濟周期,他認為:

 

世界經濟中的第一次輪回從18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至1810—1817年為上升期,1810—1817年至1844—1851年為衰落期;

 

第二次輪回開始于1844—1851年,從那時起到1870—1875年為上升期,1870— 1875年至1890—1896年為衰落期;

 

第三次輪回開始于1890—1896年,至1915—1920年為上升期,而衰落期則開始于1920年后,到他著書之時第三次長波的衰落期仍在繼續。

 

我們不妨就用50-60年這個規律往后推,第三次輪回的結束時間是1960年前后。

 

而我們所處的第四次輪回從1960年左右開始,將會在2020年左右結束。在50年左右的周期中,一般說頭15年是衰退期;接著20年是大量再投資期,在此期間新技術不斷 采用,經濟發展快,顯示出一派興旺景象;其后10年是過度建設期,過度建設的結果是5到10年的混亂期,從而導致下一次大衰退的出現。

 

我們就假設康德拉基耶夫周期是正確的,在世界經濟角度來說,前15年是衰退期,1960-1975年這段時間正好是世界經濟滯脹的發生期,美國經濟一片蕭條,之后里根的經濟新政引發了美國的從1980年之后經濟的再次恢復,于是我們看到了一直持續到20世紀末的全世界大發展,進入了21世紀之后,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正好是所謂的過度建設時期,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在過度建設,大家積累了大量的經濟泡沫,這個泡沫在2008-2010年被引爆,之后是10年左右的混亂期,而2016年之后我們正在進入混亂期的尾聲和衰退期的開始。

 

說到這里很多人都會說,筆者怎么今天像個算命先生一樣神神叨叨的?前面說了這么長其實都是引子,在筆者讀書的時候,我們正在過度建設期里面,一切都是欣欣向榮,大家都覺得康德拉基耶夫周期是個忽悠,當時筆者也是這么認為,然而這些年過去了,大量的事實在告訴筆者,真不是忽悠。在混亂期里面,最大的特點就是大家都不好,去年中國6%左右的經濟增速竟然成了世界第一,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說,世界已經進入新平庸,再加上馬云的一系列論斷,可以斷定,我們之前的好日子要到頭了,經濟輪回不可避免的還是會發生的。

 

 

二、日趨嚴重的社會分化和斷層

 

研究世界經濟的發展歷程,以及歷次經濟輪回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恐怖的現實,這就是每到經濟輪回末期,最為恐怖的絕對不是什么所謂眼前的用工荒,錢荒,資產荒這些小問題,而是比較嚴重的大問題,這個大問題在托馬斯·皮克提的著作《21世紀資本論》中清晰的寫到,這就是讓人恐怖的社會分層和二八分化。

 

這個表現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在國內,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的差距正在不斷地擴大,隨著人口在地域之間的流動,不少三四線城市出現了經濟的衰退,而一二線城市則在不斷集中,這個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經濟現象,雖然我們經常用所謂的城鎮化理論來解釋,但是城市間的二八分化已經出現了。

 

其次,是學歷之間的二八分化,前幾天筆者的一個好朋友和我說,你聽說過著名的社交軟件快手嗎?當時把我問的一愣一愣的,快手到底是什么?朋友告訴筆者,快手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還有多少人在為6.7個億的低學歷人群服務,多達幾億人成為了大家生活中的隱身人,這就是學歷帶來的二八分化,我們已經不知不覺中將很多人排斥在了我們的生活之外。

 

第三,代際之間的二八分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在被互聯網所同化,但是明顯的是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對于互聯網的接受態度是截然不同的,在老周期中的人,也就是我們之前說的傳統行業的人,大家習慣了舊的周期下的生活,在傳統行業過著傳統的生活,在科技的改造下,出現了新興產業,你放在5年前,沒有人知道什么是網約車,什么是共享單車,什么是P2P,什么是網絡銀行,但是現在這些都在賺錢了。但是很多傳統行業的人還在守著自己的老行業、老觀念,最終就是整個生活狀態的分化。

 

第四,財富的二八分化。出現了區域、學歷、代際的二八分化之后,緊接著就會出現財富的二八分化,現在這個時代想要保持中產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情,如果升不上去,就會不斷倒退,在物價、房價什么都漲的大環境下,唯有工資不漲,工薪階層無疑將會成為這個輪回最大的受害者,就像上個輪回末期美國大蕭條時無家可歸的人們一樣。這個時代會不會還是這么殘酷,我也不知道,但是歷史都在重演,我們只是螻蟻而已。

 

三、我們該怎么辦?

 

面對著即將到來的變化,以及可能相當長時間的困難時期,我們到底能做什么呢?

 

一是不斷的儲存資本。在投行業一直有句話,你離被解雇只有兩個星期,海倫凱勒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如果我們一直在一種居安思危的狀態中,相信你就會有不斷儲備資本的沖動,只有不斷地儲備資本,才能夠以不變應萬變。

 

二是擁抱到來的變化。很多人面對著變化,選擇的是當鴕鳥,選擇的是逃避,或者抵制,但是時代已經來臨了,抵制沒有什么用,不如將自己的身段放低,去擁抱變化,去主動的調整自己,歷史告訴我們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順應趨勢,擁抱變化,不斷的調整自身,這才是在時代生存的法則。

 

三是建立自己的多元化收入結構。一直以來,有一個理念,一個人至少有三份收入,這三份收入分別是工資收入,愛好或者額外收入,以及最后的資本收入(被動收入),一定要想辦法學會多方開源,告別自己的懶惰。

 

上面三個算是一個新時代生存的辦法,具體怎么做還需要你自己做出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