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當下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也是創業與創新的時代。一系列顛覆式科技,正不斷帶來社會變革。

      當下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也是創業與創新的時代。一系列顛覆式科技,正不斷帶來社會變革。

 

創新涵蓋的領域非常之廣,不僅是科技,更包括商業模式,包括企業的組織形式、管理理念、政商關系、社會契約等多個方面。中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的崛起能給世界帶來什么?代表什么樣的道?就中國企業家而言,是時候回答這些問題了。

 

但在我看來,中國企業家仍存在諸多不足。

 

一是缺乏和而不同的心態。

 

在中國,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一口號喊了很多年,深入人心。改革開放后我們幾乎把所有東西都商業化了,幾乎每個電梯里都可以看到廣告。

 

然而2006年我第一次到莫斯科,發現很多人流量大的地方看不到一點廣告;直到幾個月以前再去,大概5%的入口才有了廣告。這種慢節奏的生活,或許成就了俄羅斯在近代以來在文藝、科學等領域做出的巨大貢獻。

 

2007年我到日本,一個好朋友請我去吃他最喜歡的日餐廳。交談后得知,該店的老板是第九代傳人,餐廳已有260多年的歷史。他作為家里唯一的孩子,在他父親身體抱恙后辭掉工作,接手了餐廳。

 

這個故事對我觸動很大,如果那家餐廳在中國的話,可能各種資本全押上去,弄幾個分店,想辦法把企業運作到中小板、創業板上市,掙一筆快錢。我們的商業環境應當給懷揣不同夢想的人以空間。

 

二在于價值取向。

 

在美國的斯坦福,你經常能看到一批批年輕人心靜如水,對看似沒有任何商業價值的項目潛心研究。

 

美國創新的偉大不在于硅谷,不在于投入多少錢,而在于一批人盡管興趣不同,愛好不同,卻都能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去研究、思考。

 

創新不是資本游戲,唯有靜如止水,方能滴水穿石。

 

我在我們國家最優秀的大學曾教過一個班的本科生,其中有32個高考狀元,都選擇學經濟管理。這難道不是一種浪費嗎?黑洞、人工智能、新材料那么多有廣闊前景的領域仍處于人才短缺的狀態。

 

若想舉國煉鋼的錯誤不再出現,我們須有更多年輕人超越為創富而創業創新。

 

年輕的一代還應將目光更多投向社會層面,意識到未來中國的嚴峻挑戰究竟在何處。

 

在美國,第二次工業革命催生大量中產階級,形成中產占主體的社會結構。然而,第三次工業革命——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出現后,中產階級數量正急劇減少,收入占比在顯著下降,藍領的消失最為突出。這是中國的前車之鑒,更何況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沒形成橄欖形的財富分配體系。

 

面向未來,單靠現有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制度很難解決問題,必須尋找新的制度方案。西方國家在這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成敗參半。

 

科技救國已成過去式,人文救國的時代已經到來。

 

面向未來,我們需要更多具有全球整合能力、全球擔當的年輕人和企業家,這也是中國再次崛起的一個必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