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以前企業界流行一個詞叫“擁抱變化”,我們總希望在變化的時代,抓住下一個機會,但實際上,在身邊尋找到的那些過去、現在、未來都不變的東西,也許更重要。把未來建立在不變的東西之上,也就是亞馬遜的“不變思維”和“逆向工作法”。
為什么沒人問:未來十年,什么不會變?
職場文章有一個永恒的主題——如何不讓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
不過有一天,我收到一個讀者的留言,他的問題是:“如果這個行業被淘汰了,怎么辦?”
這是個好問題,在一個衰退的行業中努力,好比逆水行舟。尤其是互聯網時代,我們都見識了無數行業的衰退和消亡,再牛的人也要經歷一段時間的沉寂。
亞馬遜的創始人、最新的世界首富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也常被問過類似的問題。
在一次演講中,貝索斯說:“人們經常問我:未來10年什么會被改變?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很普通。從來沒有人問我:未來10年,什么不會變?”
以前企業管理界流行一個詞,叫“擁抱變化”,我們總希望在變化的年代,抓住下一個機會。
但貝索斯卻給我們另一個思路:在你的身邊尋找,找到那些過去、現在、未來都不變的東西,也許更重要。
把未來建立在不變的東西之上
未來10年,什么不會變?
白巖松的《白說》里,有一段他采訪哲學家趙鑫珊的對話:
當時我還是個剛入門的古典音樂愛好者。我問他:“為什么現在的科學技術進步這么快,但是這個世紀的人依然需要好幾個世紀之前的音樂來撫慰心靈?”
他的回答我記一輩子,很簡單的一句話:“人性的進化是很慢很慢的。”
孔子、蘇格拉底、秦始皇和今天的哲學家、政治家、營銷專家,研究的都是同樣的人性,所以《論語》今天仍然被人反復詮釋;今天所有的社會評論,都跳不出蘇格拉底提出的六個問題。
我想,如果是貝索斯回答“如果所在行業被淘汰了怎么辦”這個問題,他一定會反問我們,為什么不想想這個問題:
這個行業(職業)有哪些十年前很重要,現在仍然重要,未來可能同樣重要的東西?
可想而之,這個東西肯定不是技能。三年前,我在招網店運營時,重點就看這個人直通車廣告的投放水平,可如今,水平再高的人,也沒有機器智能投放的效果好。
它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能力。2015年,淘寶向商家推了一個功能,只要你提供風格要求和文案,系統就會自動生成的幾張促銷海報。一開始,這些“作品”常常因為“殺馬特”的審美,成為大家的笑料。但今天,你已經很難從一堆廣告中,分辨出哪些是人工做的,哪些是AI自動生成的了。
更重要的是,系統會同時進行創意測試,幫你選出效果最好的那一個。
我預感,這個與審美有關的行業,至少“初級美工”這個職位,將在三年內被AI取代。
不變的東西,通常都是比“技能”和“能力”更底層的東西。
有一個不入流但很暴利的行業叫“網賺”,十幾年前的方法是建垃圾網站,做搜索優化,靠百度聯盟賺錢;幾年前,變現的方法變成了淘寶客;現在的主戰場轉移到微信上,用群控軟件拉人,再賣公號閱讀量、三無面膜和小視頻收費群等等“黑產”。
這個行業每幾年的形態都會大變,但核心邏輯永遠不變:利用色情、無聊、愛美、貪便宜等等基本的人性,低成本地收集巨大的底層流量,再快速變現。
所以未來十年, 這個行業仍然會活著很滋潤,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因為人性是不變的,包括那些陰暗的東西。
其實貝索斯為亞馬遜找到的答案,和哲學家有異曲同工之處:
“在零售業,我們知道客戶想要低價,他們想要更快捷的配送,他們想要更多的選擇。這一點未來10年都不會變。”
這就是亞馬遜管理中著名的“長線思維”戰略,它基于“多、快、好、省”,這些不變的人性。
有人可能會覺得失望,這算什么價值呢?難道不是所有零售企業都這么想嗎?
亞馬遜的不變思維
重要的東西總是很簡單的,但很簡單的東西總是容易被我們忘記的。
“不變思維”戰略的重點并不在于識別人性,而在于以此為核心,牢牢鎖定企業的長期戰略。
亞馬遜在美國人眼里的印象,往往是“一家什么都做的公司”:全球最大的零售公司、最大的云計算服務商、推出過kindle、Echo智能音箱等革命性產品、在線影視巨頭,還開始收購線下零售企業。
歐美企業通常喜歡專注于某一個領域,成功的多元化企業并不常見。而亞馬遜之所以能夠做到,正是因為它擁有“不變思維”。
一般的零售企業通常會在“多、快、好、省”中選擇某一項優勢,但在貝索斯看來,既然這是永恒不變的價值,就值得持續的、不計回報地All In。
所以亞馬遜上市20年,一直在虧損,正是基于“消費者優先”的長期戰略,而它的股價在一路虧損之下,漲了600倍,成為全球前五大市值的公司,說明這個戰略也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同。
亞馬遜認為,只要牢牢把握好客戶價值和需求,就可以無視大部分對手,進入任何它認為值得進入的領域。
為了鎖定這個戰略,貝索斯要求管理層對長遠目標實行每個季度的 “例行簽到”——評估他們在相應目標上的進展,以確保自己的注意力不會被那些稍縱即逝的“新機會”所分散。
為了鎖定這個戰略,貝索斯提倡節約文化,取消各種補貼,員工工資只是平均水平,辦公設施都是廉價貨,使得亞馬遜沒有一般互聯網企業的浮夸。貝索斯身為世界首富,節儉到買咖啡總是用優惠卡,還不忘要會員集點。
與之相反,大部分企業只是把“客戶導向”當成例行功課,只要及格就行。你看政府講“消費升級”了,商家們就以為時代變了,消費者有錢了,不在乎價格了,改個標簽,換個包裝就能提價了。
沒有人能夠把真正的信仰建立在投機的東西上,可大部分人又對不變的東西缺乏耐心,這也算是不變的人性吧。
“把價值建立在不變的東西”之上,不僅體現在企業戰略上,亞馬遜還將之變成了“逆向選擇法”,成為適合“個人成長”的思維方法。
亞馬遜的逆向選擇法
美國最有名的華人單口相聲演員黃西,他在自傳里講過一件事:
黃西主業是生物化學行業,單口相聲是他最大的業余愛好,從事了七八年,一直沒有什么起色。他開始自我懷疑——到底一個華人能不能在美國用英語表演單口相聲?
剛好此時,他的兒子出生了。經濟上、時間上的壓力令他不得不反復考慮是否就此放棄??赡骋惶?,他的腦海里猛然出現了這樣一段未來的對話:
爸爸:“你老爸以前也是個單口相聲演員……”
兒子:“牛逼啊!那后來為什么不做了?”
爸爸:“因為你出生了……”
兒子:“……”(為什么犯錯的總是我?)
黃西想:難道未來要這樣向兒子解釋自己放棄的原因嗎?不,不能這樣。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黃西的堅持得到了回報,他成為美國最成功的相聲演員之一,兒子再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了。
人總有一種錯覺,對“發生在現在的事”比對“將來會發生的事”更敏感,因此,往往傾向于夸大眼前的困難,或者夸大眼下的成績。
有一句話,叫“人們總是高估今天的變化,卻低估未來五年的變化”。
其實未來五年是很難預測的,低估也是無法避免的。而真正危險的是高估今年的變化,去徒勞地追逐眼前那些稍縱即逝的目標。
要抵抗這些不良的傾向,就需要像黃西那樣,假設自己站在未來,“回想”此時的想法,看看它是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是不是擁有10年不會變的價值。
這個方法,也是貝索斯提倡的“逆向選擇法”。亞馬遜智能硬件Echo部門副總裁曾以Echo的誕生經歷為例,介紹過這個方法。
在一般的公司,一旦有人提出一個新想法,我們大概會討論一下:這個產品創意是一個真正的需求嗎?它有利潤嗎?我們能做得出來嗎?
但貝索斯的要求是,讓Echo團隊撰寫一份在未來發布的新聞稿,并允許其中有大量科幻的細節——不會寫假新聞的科幻編劇不是亞馬遜的好產品經理。
這真是一個“脫離現在引力”的絕妙的辦法,通常時間線在未來的科幻小說,都會忽略當下的技術,而專注于那些不變的人性。
比如,你根本不會去考慮手機適配性,也許未來根本不需要手機。但你必須考慮自古以來,人們一直愿意用的那些簡單輕松的互動方法。
然后團隊才去討論這些技術應該如何一步步地實現,最后才去考慮我們現在該不該做這件事,該做什么。
這就是亞馬遜的“逆向工作法”(Work backwards)不是根據現有技術和能力來決定下一步動作,而是根據不變的價值,設想未來的需求,倒推現在該做什么。
就像貝索斯在2008年致股東的一封信中寫道:“最終,技能都將過時。‘逆向工作法’要求我們必須探索新技能并加以磨練,永遠不會在意邁出第一步時的那種不適與尷尬。”
喬布斯重新定義了“饑餓”與“愚蠢”,貝索斯也重新定義了假新聞。
最后,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條“假新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