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不拿香蕉的猴子 科學家們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5只猴子放在一個籠子里,并在籠子中間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去拿,科學家就會釋放
不拿香蕉的猴子
科學家們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5只猴子放在一個籠子里,并在籠子中間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去拿,科學家就會釋放高壓水槍,澆濕所有的猴子,幾次懲罰下來,已經沒有哪只猴子敢再動香蕉了。實驗的下一步是用一只新猴子替換一只原來的猴子。新猴子不知道這里的“規矩”,看見香蕉就要去拿,可接受過懲罰的猴子已經被嚇的草木皆兵了,于是把新猴子摁在地上一頓暴打,直到它也懂了“規矩”為止。實驗人員就這樣,把最初經歷過水槍懲罰的猴子陸續地換出來,最后籠子里全是新猴子,都沒有經歷過懲罰,可是他們還是小心地遵守著“規矩”,對這串香蕉“只敢遠觀,不敢褻玩”。
這個實驗給我們生動的展現了什么叫“路徑依賴”,一旦你習慣了一件事,就像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慣性地力量會讓你很難改變方向。其實路徑依賴,說白了就是習慣。
生活中地路徑依賴
生活中有不少例子,都是路徑依賴地產物。比如:電視劇為什么一般都是45分鐘一集?因為很多年前,電視劇剛出來的時候,需要用膠片錄制,一盤膠片容量是15分鐘,而電視內容時長一般是15分鐘的倍數,所以你會發現,短片一般是15分鐘,電視劇是45分鐘,故事片一般是90分鐘或者105分鐘,都是十五分鐘的倍數。雖然后來技術大幅度進步,時長完全不用受這個限制,但是整個影視行業已經從制作、發行到各個環節都適應了這個時間長度,因此直到現在,大部分電視劇仍然是45分鐘左右一集。
再比如: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143.5厘米。為什么是這個數字?其實,早期鐵路是由造電車的人設計,而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這個馬車地寬度,又是由車前面兩匹馬的屁股寬度決定的。所以143.5厘米就這樣一直跨時代地延續了下來。這也是路徑依賴效應的一種。
很多互聯網公司利用補貼策略來快速積累用戶,你敢燒3個億,我就敢燒5個億,你敢免費,我就敢倒貼,一旦用戶安裝了,由于用戶在一段時間里會不間斷地重復使用此產品或服務,一部分消費者就會養成習慣,形成路徑依賴,在形成路徑依賴之后,用戶對價格地敏感度也會隨之下降。
比如:滴滴剛開始進入打車服務領域時,就率先用了補貼策略,快速到達霸主地位。在長期的補貼中,用戶便對滴滴形成了使用習慣,即使不再有補貼也依舊使用滴滴。
這里說的路徑依賴是:在形成一種習慣之后,會有用戶變成忠實地用戶(就像追星族那樣地忠實)。但補貼策略風險極大,不建議使用,除非你背后有財團支持。
很多游戲公司會設計這樣的玩法,就是說只要玩家每天登陸游戲完成每日任務就會獲得相應的獎勵,連續登陸多少天之后你還會有更大的獎勵,一段時間之后,你習慣了登陸領賞的這個動作,便開始成為一名忠實的玩家。久而久之,你可能都不會再關注這個游戲好不好玩了,而是錯過了登陸領賞你就會覺得損失了點什么,心里不舒服。這里的路徑依賴,其實是通過定期的獎勵,刺激用戶使用產品,提高產品的活躍度。
如果有辦法讓產品的使用情境能夠跟現實場景緊密結合,用戶就容易在特定的情形下聯想到產品。
比如現今許多耳熟能詳的廣告語:飯后嚼兩粒(益達)、下雨天跟巧克力更配噢(德芙)、感動常在(佳能)、掌握領先科技(格力)等。這些都是把產品巧妙地融入到了生活場景當中,多次觸發之后,路徑依賴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