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備考經驗貼|連續創業者、董事、總裁、二胎寶媽…看她是如何平衡這些人生標簽的?”的資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來浙大MBA除了讀書之外,

最有價值的事,

可能就是能結識一幫志同道合、有能力、有夢想、

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的同窗伙伴了!

 

他們是各個行業的翹楚,

有不盡相同的行業經驗,

有各自精彩的人生故事。

不如,我們就和這些MBAer聊聊吧!

 

本期受訪者是2020級全球MBA項目——全球制造與供應鏈管理碩士項目(GMSCM)的馬月嬋同學。同學和老師親切的稱她為“馬董”。她是一名優秀的連續創業者、兩個可愛寶貝的媽媽、一位有“馬甲線”的運動達人。在生活里與博士“學霸”老公相互促進、共同進步,與同樣是創業者的雙胞胎姐姐一起相互激勵,互相安慰……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

 

馬月嬋

2020級全球MBA項目

——全球制造與供應鏈管理碩士學生

連續創業者

 

問:不但同學們,連給咱們上課的老師們也都直呼你“馬董”,“馬董”這名號怎么來的?

答:其實在公司里別人都叫我馬總,咱們入學時我還在浙江艾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任職,集團副總裁,陸續負責旗下品牌備胎好車的平臺運營、集團人事行政、PR、戰略孵化、金融牌照合規管理等,當時有同學百度過我,看到我在杭州風雪戶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掛職董事和股東,所以開始喊我馬董。上課老師問問題的時候,同學們經常cue到我,說問馬董, 自然而然老師也喊我馬董了。(老師:“馬董,你怎么看?”)

 

問:目前管理的公司及項目是?

答:去年我才又開始繼續創業的道路,做美妝類目的自主品牌。目前直接參與管理的企業主要是兩個板塊:杭州吾悅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美妝)、杭州臨安風雪戶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戶外),以及兩個產業涉及的幾家企業。

 

問:選擇全球制造與供應鏈管理(GMSCM)項目的初衷?

答:在參加這個項目之前,我在外企工作2年,互聯網自主創業6年,在金融企業任職高管5年,來選擇讀書是單純地覺得自己需要擴寬知識面、提升學歷,為職業生涯的下一程做準備。家里有位博士,也可能給了我一點進步的動力。當時也會考慮很多其他選項,而浙大是離家最近的,對于職場女性和兩個孩子的母親來說,時間成本是第一位的。我本科是英文專業,不想浪費了我的英文基礎,GMSCM項目還可以拿浙大和麥大的雙碩士學位,沒有比這個更適合我的了,性價比極高,就他了,完美!

 

鑒于我的工作經歷,來讀書最希望能把我的十幾年的實踐經驗,整理和匯總,結合新學的理論知識,提高到方法論的層面。作為企業高管或者企業主,我希望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完善。簡單一點就是希望自己說話的都是“兩大系統、三大理論”,如果還是英文的,簡直棒呆了!

 

問:讀了GMSCM項目后對職業發展、個人發展有何影響?

答:除了MBA的知識以外,GMSCM還打開了我的知識盲區。之前我的主要工作在品牌運營和企業管理方面,一直在互聯網和金融領域,制造業就是我的盲區。通過這一年課程學習、企業參訪,開辟了新視野,這是個我沒有觸達過的領域,每次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

 

這個領域的從業者,更實干、孜孜不倦、虛心踏實,這些于我都是莫大的鼓舞。我是個互聯網和金融領域的從業者,兼有兩者的特點,大膽、謹慎,但是制造業的特點是匠心,靜心。非常穩重,又有情懷,夢想著中國的制造業世界領先。這對我接下去的職業道路有非常多的觸動,我會一直要求自己沉下心來做事,精耕細作。

 

問:有沒有最難忘的課程/經歷?

答:最難忘的課程是Organizational Behavior和 Data Decisions and Models, Foundations of Data Analytics 等這類課。我可以算是一個文科生,絲毫沒有理工科的基礎,大學里就沒有任何數學課,但在GMSCM的課程里,有一半都是這些看不懂的天書。組織行為學難忘,完全是因為章重遠老師標準的倫敦腔英語,讓我嘆為觀止,即使我這樣的英文專業的本科生都為之拜倒,當然還有老師的課程也非常豐富,只可惜課時太少了,略有遺憾。

 

還有一類數據分析的課程,對我而言非常難,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當你發現全班就你一個人完全聽不懂的時候,那種孤獨和絕望的感覺無法言語。尤其是這門課還要考試,大家都知道浙大MBA的開始答卷是一疊A4白紙,你可以預想到那種絕望,你交的真的會是白卷啊。于是需要我花更多的時間從0開始,同班同學、師兄、任何我覺得可能學過這類課程的朋友,我都去找出來求助,當然考得上浙大的我,智商還不至于有障礙,花了時間總是能如愿。但是這個過程實在太刺激,有種重生的感覺,這類課程對我的意義比一般人都要大的多,我感受到了從絕望——驚喜——成就的過程,滿足!

 

問:在浙江大學就讀有什么感受和收獲?

答:重回校園,感覺特別珍惜,現在讀書的心態和用心程度要遠比我上本科的時候好,因為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目標更明確。同時身邊的同學都很優秀,都是各個企業和領域的精英,從他們身上都能看到很多閃光點,就更加認識到自己的局限。

 

另外一個感受就是執行力,那種自發的向上的力量。開學前的拓展,素不相識的大家分在一個組,去完成任務,三下五除二,組隊、起隊名、設計LOGO、任務分配,到最后的執行階段的不斷完善,以及最后的總結發言,半天時間,一頓操作猛如虎,是我從業十幾年來未遇到過的高效和自覺的team,每個成員都多才多藝,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有兩點感觸:1、一個團隊的軟實力可以決定你到達目標的可能性;2、90后爆發出來的能量遠遠超過我的認知。這讓我在對我今后的公司經營、人才建設、企業文化建設都有了全新的思考。

 

補充一點,GMSCM項目全英文教學,定制化課程,去麥吉爾大學交流的機會,這些在他們眼里都是可望不可及的,但是當我們拿到錄取通知書那一刻起,我們便擁有了這份榮耀。

 

問:聽說你是個“人生贏家”,除了自己優秀外,還有個學霸老公、兩個可愛的兒子還有一個優秀的雙胞胎姐姐?

答:我老公是名副其實的學霸,浙大醫學院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博士。雖然大部分人印象中的博士都是個書呆子,然而認識他的人都會吃驚地發現他原來這么的幽默風趣,堪比周星馳電影角色的各種無厘頭搞笑。他也跟我一樣,很熱愛運動,他中學時期的創造的很多運動會紀錄,至今還沒有全部被刷新。他在香港留校做了五年科研,現在回來,馬上是駱教授了。很多時候,我都相信“天賦”,我感覺他生來就是搞科研的,他能夠樂在其中,孜孜不倦,也能產出喜人的成果。雖然科研之路很辛苦,而且努力很多年也不一定會有成果,但是我們全家人都無條件支持他追求自己的理想,也相信他的實力。

 

養育孩子,我和大家一樣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可能我做的比較好的一點就是“不雞娃”,我不確定這一定對,但是這樣的心態讓孩子和我們都減少了很多麻煩,快樂就多了。另外我認為男孩子需要更多爸爸的陪伴,媽媽立規矩,爸爸陪玩,前提是爸爸要會陪玩。

 

分享一件小事:我們家有一個規矩,每個人洗完澡都要把自己換下來的衣服拿到洗衣機邊上。剛開始我抱怨老公說應該教兒子要樂于助人、分擔家務,幫大家的衣物都一起帶去洗衣機。我老公說:如果一個人還沒有學會自己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你怎么能要求他先去幫助別人呢?所以后來我們都負責各自管各自的。慢慢的偶爾孩子也會請我幫他帶一下,下一句是:媽媽,下次我幫你帶,后來也確實經常幫我們帶過去。所以,他們是自己潛移默化中發展出了溝通、協調、互助這種欲望和能力,而不是被動地被說教、被要求。其實道理很簡單,但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想當然,追求直接、高效,簡單粗暴地指揮。我們夫妻倆,不能說教育孩子方面多么擅長,但我們能互相溝通、能聽取意見并愿意改變,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我姐姐是一名優秀的80后女律師,也是我們當地最年輕的律所主任。在我創業7年后,姐姐也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成立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浙江厚來律師事務所。

 

問:在忙碌的工作、學習之余,你是怎么做到還擁有馬甲線的?

答:因為工作的原因,沒有太多的時間做其他的娛樂,運動其實是我的娛樂和放松方式。運動讓我覺得精神面貌和體態都非常好,因為創業、陪娃都需要體力,同時也算間接保養了。馬甲線就是順帶的東西,沒有刻意追求,運動多了也就有了。大概是遺傳的原因吧,加上在戶外行業從業多年,我什么運動都會一點,但最喜歡打羽毛球,對身體要求比較全面,同時沒有身體接觸性對抗,相對安全,偶爾參加競賽的話,還需要有比較好的腦子和心理素質,蠻鍛煉人的。

 

問:作為2020級GMSCM的班委,談談您入學一年來的感受。

答:能考入這個專業,我多少有點驕傲的,畢竟我是個上了年紀又跨專業的學生。我所投入的時間和學到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成年人的悲哀,就是時間不夠,所以你必須成為時間管理大師,可能收獲也會成正比。時間緊,內容多,可能導致我們專業相對孤立,與其他MBA同學的互動不夠多,可能是美中不足的地方。我認為MBA最有魅力的地方除了老師,應該是優秀的同學,這里集結了各行業的精英,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和學習也是寶貴的財富。

 

問:作為一位成功的企業管理者,您對初入職場的 90 后 95 后們有什么職場上的建議和分享?

答:我尊重每一個職場的新人,欣賞他們的個性,贊賞他們的能力。不過90、95后和80后職場人員,還是有明顯的區別。上周有發生新入職的員工周一到崗,周二就不來了,原因是:看到6點后還有很多人沒有下班,這家企業加班文化很重,選擇放棄。我們一家互聯網企業,在雙十一期間,這樣的加班情況也是情理之中。我想提醒的是:工作是生活的一個部分,它可能是充滿挑戰的、也可能是平淡無奇的,但絕對不是生活的舒適區。職場是用來謀生、提升自己、創造價值的地方,你需要提前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