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為什么是17年?

 

  因為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企業的崛起、中國管理的提升,是從17年前真正開始的。因為那一年,中國決策者意識到:改革開放13年來過多地糾纏于意識形態,已經走入死胡同。只有大膽實踐,只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是拯救中國的惟一出路!并于次年,創造性地將它正式確定為中國改革的總綱領。

 

  從此,中國企業走上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征程。也正是從此刻起,現代企業管理,才真正開始顯現它的價值。

 

  也是從那一刻起,中國發生了5000年文明以來所從未有過的空前景象:素來以仕為本、以學為根的中國精英階層,第一次大規模集體投身經濟洪流!中國市場化企業,也由此第一次擁有了真正具有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才!

 

  人的改變,是改變一切的根本。

 

  中國企業的整體素質,在17年前迅速獲得了提升!通過管理實現脫胎換骨,也在17年前成為了可能!

 

  是的,總結這17年,就是回顧一部管理的成長史,也是一部管理人才的成長史。它曾經經歷了最初的啟蒙、經歷了熱情的追尋、經歷了浮躁的喧囂,也經歷了慘痛的挫折,并在沉痛的反思中,取得了驚人的進步。

 

  在過去的17年中,管理隨著改革的進程而曲折前行,而改革又因為管理創造的價值而底氣更足,并因為管理碰到的新瓶頸而被時代推動,不斷沖破禁區。

 

  30年與17年,經濟與企業、改革與管理、政治家與企業家、老板與雇員……一對對密不可分而又各有所持的關系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相得益彰。

 

  只有了解歷史,你才會發現未來;只有知道今天怎么來的,你才能更清晰明天的方向。

 

  特別是在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之時,在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之際,在中國崛起需要新銳動能之日,在中國企業遭遇寒冬之時,回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7年,梳理中國企業管理的發展足跡,反思中國企業精英的成敗起伏,比起單純地追溯“改革開放30年”,或許更別有一番意境與意義……

 

  1991:這一年我們開始談管理

 

  在經過了13年的改革開放之后,1991年的中國,包圍在這股浪潮所帶來的種種沖擊之中。民營企業的異軍突起,“國營企業”的生死交困,輿論的焦點集中在“改革是該姓‘資’還是姓‘社’上”。而企業自身忙于實踐各種“搞活”的方法和手段,“管理”尚沒有真正進入企業家們的視野,它被更多地跟“經營”聯系在一起,無論是在理論和實踐中都顯得粗放而模糊。

 

  不過,在這一年,我們日后更熟悉的“管理”也初現端倪――1991916日,《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管理研討會在山東聊城召開。而在2005年美國《財富》推薦的75本必讀書中,這本《孫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