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最近有不少朋友在我的博客中留言,希望我能介紹一下美國的教育情況,他們談到中國的父母非常關注子女的教育,而現在大學生畢業就業難也成了不少家長的心病。
中國剛剛舉行了全國范圍內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大學畢業生就業難也促使更多的學生尋求在學業上更上一層樓,以便能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如果觀察中國的研究生教育,從我個人的觀點看,中國的研究生教育特別是碩士學位的教育,大部分專業還是以學術教育為主,基本上是本科學術教育的延伸,而不是重點培養適合于市場需要的高級職業人才。如果這種局面不改變,我們今天看到的大學生畢業就業難的問題同樣也會在研究生身上重演。
有關美國教育情況的介紹,我先談談美國研究生的教育狀況(主要是碩士研究生的教育)以及中美在碩士研究生教育上的差異,本文所談的是我個人的觀察和思考,僅供朋友們參考。
首先談談我在美國考研究生的經歷。我曾在美國的兩所研究生院學習過,第一個是德州某大學的計算機研究生院。入學的過程挺簡單,大學成績單、 TOEFL、GRE考試成績單加上報名表等交上去,達到該校的入學條件也就成了。說起來簡單,實際上,中國學生到美國學習最大的障礙是英文。我認識的一位同胞,到美國后住在美國人家,口語一級棒,但考TOEFL、GRE就是過不了關,研究生院的申請也一次次泡湯。
搬到加州后,我從德州的計算機學院轉到加州州立大學的商學院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轉學時以前的各種成績都有了,再加考商學院的入學考試GMAT也就過關了。準備GMAT的考試花費了一些時間,只要英語能理解,一些專業上的知識靠經驗和惡補還算容易過關。
20世紀80年代到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大多是公派,許多人是讀博士學位,而且以學理工科的為主。學文科的對英語的要求更高,能在商學院、法學院讀學位的中國留學生不少本科是學英語的。中國留學生中不少學生在國內學的是數學專業,數學基礎好的學生在美國很容易轉入其他熱門的專業,如金融、統計、會計,這些專業要求較好的數學基礎,在國內如果是學這些專業,但數學不靈光的話,在美國學這些專業恐怕會比較吃力。
美國四年制公立、私立大學、學院共有2500余所,每年培養出的碩士研究生57萬左右。報考碩士研究生,除了高校外,一般大學都比較容易被錄取。申請人只要提交大學成績單、GRE成績單(個別學院有專門的入學考試要求,如商學院學要求GMAT考試),推薦信、個人申請聲明,加上填好的報名表和報名費,只要符合學校的錄取條件,很快就會被錄取。
美國的研究生教育,可謂是入門容易出門難。一般為期兩年的學習,課程壓力很大。同美國白人學生相比,中國學生在考試上都表現不錯,大部分課程的成績可以拿到A。但在英文、對美國文化、美國企業文化了解等方面,中國學生與白人學生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在就業時,白人學生就占了優勢。
有的朋友讀過我的“美國華人收入狀況調查”博文后曾談到,一些在美國的中
美國的研究生教育,特別強調職業性,非常注重人才培養的市場需要,碩士重在培養各行各業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因此,碩士學位的教育也被稱之為:“職業性教育”(Professional Programs),而研究型的則稱之為“學術性教育”(Academic Programs)。學生在攻讀學位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而且有很多參與企業實踐的機會,包括到企業的短期實習。這樣學生既了解了企業經營的模式和特性,又與企業建立了聯系,學生往往在沒畢業前,有興趣的企業就會先把人“訂”了下來。[FS:PAGE]
美國各專業研究生的錄取,并不單純是文理科分開、強調專業背景。好多專業是歡迎不同學科的本科畢業生報考,如我比較熟悉的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報考的人本科可以是學管理的、金融的、也可以是學歷史的、文學的、計算機的、大眾傳媒的、生物的、農業的等等。因為管理涉及到各個行業,有了某一本科的教育背景,反而會形成自己在某一領域專長的優勢。
如果同本科教育
不同于本科教育,美國大部分讀碩士研究生的都沒有獎學金,完全靠個人的投資。如果名牌大學座落在自己居住的州,每年的學費要比外州學生便宜一萬多美元左右。
在美國,教育投資被認為是最有回報價值的投資。小孩子考大學時,教育專家往往掰著手指給家長們算一筆帳:如果一個人只是高中畢業,他每年的收入為 3.5萬美元,按工作40年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