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拖延癥其實并非時間管理的問題,而是情緒管理的問題,后者往往會再次困擾我們。

  渥太華卡爾頓大學心理學教授提摩西?皮奇樂為我們解釋為什么會有拖延癥,并提供了一些解決拖延癥的方法。

  作為一名研究拖延癥長達二十多年的心理學家,我思考了很多關于效率的問題,以及我們效率低下的原因。人們普遍把拖延癥歸因于糟糕的時間管理。這種觀點認為,無法達成目標是因為不善于安排時間。

  但多年的研究讓我相信,拖延癥的根源不在于此:歸根結底,拖延與情緒有關。我們會回避消極情緒,努力讓自己感覺良好。

  想想你上次是怎樣毫無必要地去推遲某件你知道自己得去做的事情。當時,你的腦海里可能有“我不喜歡它”,“我不想去做”,“我明天再做”等想法。產生這種抗拒的原因是,你此時此刻不愿去體驗消極情緒。

  我們的研究發現,我們拖延的往往是那些被定義為枯燥無味、令人沮喪或困難的任務。它們會喚起恐懼、焦慮和煩躁的情緒。減輕這種情緒的辦法很簡單:拖延。讓未來的自己來做吧!然而,就如荷馬?辛普森曾對未來的自己說的那樣:“嘿,我一點都不羨慕這小子?!?/P>

  換句話說,拖延癥不是時間管理的問題,而是情緒管理的問題,后者往往會再次困擾我們。盡管逃避能帶來一時的快感,但研究表明,這種刺激轉瞬即逝。拖延不僅會給未來的自己帶來時間壓力,而且在你意識到自己拖延必要的工作是多么不理性之后,還會導致愧疚,自我價值感降低。

  以下是解決方法:

  對付拖延癥有許多辦法,不過最關鍵的是學會控制我們的情緒。這并不簡單。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拜大腦邊緣系統(最古老的神經系統結構之一,大腦的情緒控制中心)所賜,感受總是先一步襲來。

  相反,我們的前額皮質――大腦進行“執行功能”的關鍵區域,也就是我們計劃、組織、必要時抑制沖動的能力――會晚一步產生作用。

  佛教僧侶對神經科學所知甚少,但他們充分理解迅速的情緒反應與緩慢、更加艱辛、往往讓人筋疲力盡的沖動抑制和思想控制過程之前的沖突,并把這種沖突比喻為“猿心”。若要成功,就得給猿猴安排它可以應對的任務。

  所以,下一次你感到內心的抵觸,覺得“我不喜歡它”或僅僅是“我不想做”,想拖延時,要知道這只是你的大腦邊緣系統在起作用。你不必推遲整個復雜的項目,而應當把它拆成很多小的、可以控制的步驟,這樣不會嚇到你的“猿心”。要問自己,這個任務我接下來可以怎么做?

  把任務拆成小而具體的步驟。把門檻降低。下一步做什么?知道了嗎?現在開始這個步驟,只關注這一步。從情感上看,開始從事任務的門檻要低得多。不要向前看得太遠。低下頭來,專注于這一小步,而不是完成整個任務。這樣一來,你就進入了任務,變得有效率起來。

  早在十多年前,社會心理學家就已經證明,在目標上取得進展,即便是微小的進展,也會讓人感到幸福。他們將此稱為“幸福的螺旋式上升”。這也會帶來效率的螺旋式上升。邁出第一步,感到投入其中,而不是逃避任務、陷入愧疚和焦慮的螺旋,會增加我們的幸福感,幫助我們積極地采取下一步行動。過不了不久,我們就能充分投入,效率十足了。

  來源:財富中文網

  選擇success,選擇成功!MBA全國免費咨詢電話:400-010-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