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下面,為大家介紹幾件靠金融碩士考研之前必須弄懂的幾件事:
一、學校有時比能力更重要
在金融領域就業,學校的因素有時甚至大于能力的因素。一方面金融碩士與本科不同,在學習中除了知識更重要的是理念——授課內容各個學校都相差不多,但是名校的優良教師資源能夠帶來更新的資訊和更前沿的理念、信息。另一方面,金融行業非常講究圈子文化,一所大學或在某個地域呈主導,或在某個領域占優勢,對就業影響深遠。
如果立志于學術研究,那么一定要瞄準清北復交等名校的碩博連讀項目(不過以保送為主)而且有機會一定要出國學習幾年;如果單想拿它作為自己未來就業的敲門磚那么就一定要先思考未來就業的地域和自身的實力再選相應的學校;如果自己實力足夠,那么就瞄準北清復交上財央財等可以輻射全國的名校;如果保險起見,就以就業目的地所在省的985或211為目標范圍。
二、新方向伴隨著大便宜
每年名校的金融類碩士經常會有新的專業或方向開設----如果報考時眼光獨到,有時候能撿到大便宜。比如,復旦經濟學院的金融學碩士每年初試分數之高(雖然上海公共課判卷尺度要比北京略寬)、復試刷人之狠可以用慘無人道來形容,但是其管理學院也新設有金融工程碩士、財務管理碩士等,它們剛推出時錄取分數之低、學生待遇之豐厚能讓你瞠目(不過隨著報名人數的增加競爭也激烈了)。
三、名校各有獨門利器
由于自身定位及歷史原因,不同的高校所對應的就業路徑各有不同。以北大四院和清華二院為例:如果傾心于學術,那么CCER是首選;如果想到外資工作,光華或清華經管會更有優勢;五道口則在國企、一行三會上面校友實力雄厚,雖然在投行、商行、基金上也有很強的人脈;匯豐則在深圳如魚得水。再如課程設置上,北大經院著重于經濟理論的分析、經濟模型的研究,而光華則更重視商業研究;道口偏宏觀偏政策,經管偏微觀偏應用等,不一而足。
四、理工科其實更具優勢
金融本質上是工科,經濟學本質上是理科。因為在碩士及博士階段,金融專業的學習會涉及到大量的計量及數學推導。如果是金融工程那就幾乎都是數理推導加金融建模加計算機編程了。而立志于學術研究的話,沒有深厚的數理功底更是寸步難行:2013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中,彼得?漢森本科學的是數學,羅伯特?希勒本科學的則是物理。
其實各大券商最喜歡的也是擁有理工科背景的經管類碩士----本科是是數學、統計、計算機、物理專業的機會更大,當然對于某些特定領域(如醫藥行業、化工行業、軍工行業等)的行業研究員來說,專業是不受限制的!以五道口為例,2013年保送的40人中,有一半專業與經濟毫無關系。老師也經常提及,本科時學數學、物理、計算機等的在碩士階段最有優勢,因為其數學功底、計算機功底夠強,而金融方面的知識彌補起來是很快的。
五、做好碩士階段面對無窮無盡小組作業與上臺展示的準備
步入碩士階段,金融專業課的學習將面臨鋪天蓋地的小組合作。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專業課中九成都有隨機分組的小組作業及合作展示,這也是金融經濟類碩士生階段學習的特色。總之,偏重應用的金融,在碩士階段對合作、上臺展示等的要求要超乎你的想象——其實在未來金融行業的工作中也是如此。
六、“校友”是步入金融市場的首要資源
由于中國的金融行業是在20多年中以爆發式發展所形成的,再加上中國自古非常講究同窗、同鄉情誼,金融行業(尤其在券商、基金、信托等)非常講究圈子(多以大學為紐帶)的概念:在一個校友圈子內,他們會相互幫助、資源共享,也會積極地提攜后生,所以校友資源的重要性要遠遠高于兩三年的課本所學。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考金融碩士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其校友資源。如果想在市場而非事業單位就業,無論你愿不愿意,和校友的交際是成長的必修課,因為你的實習甚至未來的工作靠的就是他們。曾有專題報道提到,中國的投資界逐漸形成了以北大、清華、人大、上交、復旦、五道口、央財、上財、西財、廈大、武大、北工商等為軸心的幾大投資界圈子。事實上,它們也各自在不同的領域占有優勢,例如廈大人在深圳勢力雄厚,而期貨領域北工商令眾豪門低頭,在基金領域北清復交五道口,在一行三會道口央財擲地有聲,在上海上交復旦虎踞龍盤……
七、不要只盯著經濟管理學院
開設金融、經濟專業的碩士絕非僅僅是經濟或管理學院。例如,北京大學的軟件與微電子學院里面也有獨具特色的金融信息專業(每年一半的招生靠從北大四大經濟學院調劑);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在數學領域久負盛名,但你可知其金融專業碩士項目也開展的紅紅火火?除此之外,很多理工科大學的金融學發展也勢頭很猛,例如北航的金融工程依托北航強大的工科實力,最近幾年在不動聲色中發展的非常良好。還有一些科研院所的經濟金融實力也屬于少為人知的世外高人,如中科院研究生院、社科院研究生院、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等。以及一些不太知名學校的特色專業,例如北京工商大學雖然學校并不出眾,但其期貨方向的實力則是傲視群雄。
另外,報的時候眼界一定要寬,因為在很多名校,經濟學碩士(除卻思想史等比較冷門的研究方向)與金融學碩士的就業水平是差不多的,有時候去擠金融的獨木橋,還不如挑個同校的經濟學專業。
八、金融讀研≠高薪
人們想起金融往往和投行“穩拿”聯系起來,印象中投行往往“錢景”廣闊。不過,真正能拿到傳說中高薪的大都是國際投行或咨詢公司(如中金、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但是大券商的主要招聘對象是清北復交的碩士,上財、人大、央財、科大等名校也有一些面試機會,而且大券商還非常看重本科背景,所以僅僅是名牌學校的碩士還不一定夠。其次,投行也分研發崗與非研發崗,前者是其發展的核心動力,所以研發崗的薪水高,不過對于專業能力的要求更高,行研崗往往需要CPA,投研崗往往需要CFA,保薦人有時甚至要求司考。而且干投行,身體很重要——國內大券商一周工作80個小時是常態,碰到像農行上市等大單,連續幾個月每天睡4個小時那簡直太隨意了——高薪可不是隨隨便便拿的!國內一線、二線的券商或基金公司或許求職沒那么難,不過薪水也相應會低一些。
銀行、保險、信托等等也是主要的就業方向,不過相對投行其薪水要低一些:雖然年薪十多萬正常(當然也分不同銀行不同崗位),但是想拿六七十萬甚至更高除非位居行長了。也有不少金融碩士選擇一行三會的公務員,這個崗位相對以上要更穩當但薪水更低(公務員的薪水在當下實在是只能糊口的水平)。
所以,雖然總體金融專業的碩士薪水要高一些,但一方面沒想象中的那么高,另一方面收入總與付出成正比,千萬別幻想拿個名校的碩士就手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