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PA的含義
MPA是公共管理碩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專業學位的英文簡稱, 是以公共管理學科及其他相關學科為基礎的研究生教育項目,其目的是為政府部門及非政府公共機構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在國外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里, 公共管理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以及法律碩士被稱為文科高層次職業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MPA 教育已成為這些國家培養高級公務員的主要途徑。
二、MPA的起源
MPA 教育的產生是與公共行政(或管理) 事業的發展密切相關的。公共管理作為一項專業教育, 最早產生于18 世紀的德國, 培養為適應當時普魯士國家管理與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專門管理人才。但把公共管理作為一種專業學位教育而付諸實施的是美國。
早在19 世紀初, 美國就開始了公共行政或管理教育的醞釀, 至1887 年威爾遜發 表了《行政學之研究》的論文, 這通常被學界認為是美國公共行政管理教育的開始。1911 年, 在美國紐約創辦了“公共服務培訓學校”, 用以為紐約市政研究局培訓工作人員, 由此帶動了一大批大學開設公共行政管理課程。1924 年,“公共服務培訓學校”遷到了錫拉丘茲大學, 該校與新成立的“馬克斯維爾公民與公共事務學院”合并, 同時啟動了BB美國第一個MPA 計劃, 面向公共行政管理領域創辦了綜合性的教育與培訓課程。
繼錫拉丘茲大學首開MPA教育先河之后,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普林斯頓大學伍德威爾遜國際事務學院先后于20世紀30年代,40年代也啟動了MPA教育計劃,開展了MPA的教育培訓,從美國公共服務培訓學校算起,美國的MPA教育至今已有80年的歷史。
三、 MPA發展歷程
1. 美國的MPA教育發展過程
美國MPA的發展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1) 20 世紀50 年代以前為創立和發展時期
在這一時期, 大學里公共行政教育發展緩慢, 到1960 年, 全美只有50 所大學開設公共行政或管理課程。
(2) 20 世紀60 年代和70 年代初, 迅速發展時期
在這一時期由于美國各級政府對公務員職業培訓的需求日益增大, 大學的公共行政課程教學開始迅速發展, 到1973 年, 全美設公共行政課的院校達101所。多樣化是這一時期美國MPA 教育最顯著的特點。
(3)20 世紀70 年代以后, 美國的MPA 教育進入了一個規范化的發展時期
在這一時期,隨著MPA 教育規模繼續擴大, 到1995 年, 美國開辦MPA 教育的院校已發展到了232 所, 這一時期的MPA 教育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有關院校開始加強聯系, 相互學習,建立了統一的M PA 課程標準。
1978 年成立了由開辦MPA 教育的所有院校組成的全美行政院校聯合會(NA SPAA ) ,聯 合會內設立學術委員會, 負責確定MPA 教育的共同課程或核心課程。聯合會的學術委員會還定期對其成員院校的MPA 教育進行合格評估。評估結果由《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公布, 即全美MPA 教育院校排行榜。評估的結果有三個: 合格、不合格、限期改進。這一結果不僅具有社會影響力, 而且政府也認可。不可格者將失去繼續舉辦MPA 教育的權利, 限期改進者將停止招生一年, 保留舉辦資格, 等待復評。
2. 歐洲MPA的發展情況
在法國, 1945 年創辦的法國國立行政學院就是以培養高級行政管理人員為目的的機構,屬于大學系列。受法國傳統影響, 其畢業生雖不被授予學位, 但質量與水平絲毫不比美國的MPA 遜色。為了適應國際化的要求, 法國國立行政學院已決定進行改革, 為畢業生授予相關學位。
英國的MPA 教育的發展在歐洲較為突出, 比較有影響的院校有倫敦大學的政治經濟學院、伯明翰大學的公共政策學院以及牛津大學等。
3. 世界MPA教育迅速發展
歐美MPA教育的發展及其成功經驗, 很快受到世界其他國家的重視, 這些國家紛紛向美取經, 并建立起各具本國特色的M PA 專業教育。加拿大、澳大利亞及亞洲一些國家如韓國等也有相關學位課程, 以色列在美國的幫助下已于1999 年開辦了MPA 學位教育。更普遍的情況是,歐美國家有關院校的MPA教育對世界其他國家開放,吸收了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并確實培養了一批國外的高級管理者。
4. 我國MPA的發展情況
從1998年開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會同人事部公務員管理司開始組織專家就我國設置和試辦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行研究、 論證,并對歐美等國家培養公共管理高層次人才情況進行了考察。1999年5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我國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 位設置方案及其說明。
2000年8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下發了關于開展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試點工作的通知,批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4所高等院 校為首批MPA培養試點單位。為了有利于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人事部研究,決定成立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中指出,根據新形勢下社會公共管理現代化、科學化、專業化的要求,為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公共管理體系,完善國家公共事務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訓制度,建設高素質的專業化國家公共事務 和行政管理干部隊伍,特設置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
我國MPA自2001年開始招生,目前全國有MPA招生培養院校100所(包括今年新批院校),擁有在讀和已畢業的MPA研究生3.6萬余人。
人事部及相關部門重視MPA工作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建立和完善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公共管理體系,推進公共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和專業化,必須造就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公共管理尤其是行政管理隊伍。為此人事部及相關部門非常重視MPA工作。
1、2004年人事部發布了[2004]60號文件 《國家人事部“關于公務員在職攻讀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公務員在職攻讀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
2、2005年人事部再次發文(國人部發[2005]29號)《關于在全國公務員中開展公共管理核心內容培訓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公務員中開展公共管理核心內容的培訓。
3、2006年3月教育部吳啟迪副部長代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宣布:我國MPA教育試點工作順利結束,轉入正式實施階段,并作了《積極發展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培養大批高層次、應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報告。
4、2007年人事部印發了《“十一五”全國人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的通知(國人部發[2007]20號)。通知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學歷學位教育。鼓勵人事干部本著工作需要、學用一致原則,參加與本職工作相關的學歷學位教育和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進一步改善人事干部隊伍的學歷學位結構和專業知識結構,為人事部門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到2010年,市(地)以下人事干部大學本科以上人員比例達到70%。
規范化管理
為推動我國MPA教育發展,2001年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人事部成立了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并召開了第一次工作會議。此后,MPA教育指導委員會對MPA院校進行了統一、規范的管理。
1、不斷擴大MPA教育規模和影響。我國MPA專業學位教育,適應我國公共管理和公務員隊伍建設的需要,適應我國教育發展和學位制度完善的需 要,在短短的五年時間,從無到有,規模不斷擴大,既填補了我國公共管理領域應用型研究生培養的一個空白,又開創了公務員能力建設的新途徑。現在,MPA試 辦院校由首批的24所,經兩次擴充,發展到目前的83所,分布在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還有很多院校正在積極申報試辦權。目前,在校和已畢業的MPA 研究生共17294人,遍布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我國MPA教育的快速發展,受到了廣大公務員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歡迎,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反響,充分 體現了MPA教育的生命力和廣闊發展前景。
2、積極探索MPA教育新模式。為實現培養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公共管理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實提高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積極探索與之相適應的MPA教育新模式。通過國內外考察,與政府部門研討,借鑒各專業學位教育經驗,舉辦研討會,開展師資培訓等途徑和方式,努力探索、研究、把握MPA專業 學位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并將研究成果積極運用到實踐工作中。截至目前,全國首屆MPA優秀論文評選工作已經結束,以調查報告、政策評估、項目規劃、對策研究等為主體的應用型MPA論文受到了專家和社會的好評。MPA教育合格評估方案也已經完成,按照MPA專業學位教育的要求,對首批24所MPA試辦院校進行評估。目前我國首批24所MPA培養院校已完成評估,MPA教育正朝著科學、規范、優質方向發展。評估的順利完成意味著我國MPA教育進入了一個相對完善和相對成熟的時期。
3、不斷完善MPA教育指導委員會工作制度和工作方式。通過幾年的努力,目前MPA教育指導委員會的工作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工作制度和工 作方式。最集中的體現是形成了四個制度化的會議:一是全國MPA教育指導委員會工作會議。主要內容是研究與MPA教育相關的政策、培養方案、學科建設等問題,也包括評審新增院校等國務院學位辦委托的工作。一般每年春季召開,與會人員主要是全國MP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目前一共開過6次。二是全國MPA教 育研討會。主要內容是傳達貫徹教育、人事等主管部門有關MPA教育的新精神,總結、交流MPA教育的新鮮經驗。每年暑假召開,規模相對較大,包括各MPA 試辦院校的MPA教育負責人、教學管理人員、教師代表等,目前一共召開了5次。三是公共管理院長論壇。這是2005年首次創立的(2005年在浙江大學召 開,今年擬在山東大學召開),每年秋季召開,主要是院長參加,討論的主題是院長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如學院建設、學科建設等。四是全國MPA論壇。這是一個 以MPA研究生為主體的活動,目的是加強各院校MPA研究生的交流,各院校都很重視,積極派教師帶隊參加。論壇每年冬季舉行,內容和形式每年都有創新,在 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首批MPA試點院校有24所分別是: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 天津大學、東北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 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2003年新批MPA培養單位
山東大學、四川大學、湘潭大學、重慶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大學、南開大學、云南大學、南昌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大學、蘇州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山西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安徽大學、中南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內蒙古大學、新疆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合肥工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