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關于論證有效性分析,大綱規定分析的要點是:概念是否明確、判斷是否準確、推理是否嚴密、論證是否充分,也就是說要從概念、判斷、推理
關于論證有效性分析,大綱規定分析的要點是:概念是否明確、判斷是否準確、推理是否嚴密、論證是否充分,也就是說要從概念、判斷、推理、論證四個角度去分析其中的缺陷。但這四個角度哪個最容易得分,并且如何以最短的時間行文呢?學長提醒你,只需要記住兩點:
1.除非出現“A就是B或者A等于B”的表達,否則不要去寫概念上的缺陷:道理很簡單,概念很難在有限的時間里解釋清楚!對一個概念的準確理解和把握,實際上是需要有學科背景的,你所理解的未必是原文真正的含義。還記得大學專業課的老師,為了解釋某個概念,總是會習慣性的給出一大堆專家、學著從不同的角度下的定義嗎?他們都說不清楚,何況你呢?
2.不要輕易去寫存在“不當假設”:道理也很簡單,論據都不能質疑,何況論據的假設條件呢?
由于推理和論證最大的區別在于,推理不要求前提條件為真,而論證必須要求論據為真,但在論證有效性分析當中,不管是前提條件還是論據,我們通常都默認為真的,因此我們統一把其當成是論證就好了。
據此,四個角度,概念不寫,推理和論證是一回事,那么實際上就剩下兩個角度,即判斷和論證去寫就可以了。那這兩個角度,如何能快速的找出缺陷,寫出高分的作文呢?學長提醒你,也只需要記住2點:
1.關于判斷:讀題過程中看是否有表達判斷的邏輯聯結詞(什么是判斷,自行去補相關知識),在此,學長給大家總結一下常考的6對矛盾命題:
①所有S都是P與有的S不是P;
②所有S都不是P與有的S是P;
③必然P與可能非P;
④必然非P與可能P;
⑤A要么B與(A且B或非A且非B);
⑥如果P那么Q與P且非Q。
寫作過程中引出原文的判斷,再論述現實生活中存在其矛盾命題,則原文所做的判斷并不準確,其有效性就值得懷疑。
2.關于論證:常見的論證方法有類比、因果、歸納,考試中不考的論證方法在此略過。讀題過程中,如果有寓言故事或者兩類事物對比,通常有類比不當的錯誤,只需要解釋對象之間的差別即可;出現了由于、因為、因此、所以、故而……等字樣,用的方法通常是因果論證的方法,只需要找出還有其他原因對此結果也會造成影響,或者該原因還需要和其他原因一起作用,才能帶來原文中的結果即可;如果有數字、樣本、舉例,用的方法通常是歸納,直接舉反例即可。
如果還不能明白,學長再教大家一招,讀題的時候,只要遇到“所有、都、完全、只要、如果、就、則、因此、所以、由于、由此可見……”,寫作就寫他!
如果還不明白,學長以2015年的論證有效性分析的真題給大家解釋(政府是否應該干預市場的問題,原題自己找,相信大部分同學都寫過這篇文章了):
第二段:“只要生產企業開拓市場,刺激需求,就能擴大銷售”。出現“只要……就……”,寫他!市場開拓了,產品質量不行,服務不到位,銷售未必擴大;
第三段:“如果讓政府采取措施進行干預,那就違背了經濟運行的客觀規律”。出現了“如果……就……”,寫他!由于市場具有滯后的缺陷,政府提前預判,并進行干預,對市場進行積極正確引導,并未違背經濟運行的客觀規律;
第四段:“生產過剩總比生產不足好”。出現了“總”,含義是,“都”的意思。政府為了穩定市場,引導消費,倡導健康的市場環境,可能會對個別行業的生產進行控制,比如像牛奶這類產品生命周期、保質期比較短的產品,如果生產過多,市場消費不完,難免造成過度的浪費,而適量的不足,可以保證企業有足夠的利潤,這部分利潤有利于企業用來增加改進產品質量和服務的投資。因此,不足也未必不如過剩好。
第四段:“如果生產不足就勢必造成供不應求的現”象。出現“如果……就……”,寫他!生產不足也可能是同時市場的需求也不旺盛,既然需求不旺盛,未必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第四段:“如果生產不足……就會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出現“如果……就……”,寫他!社會和諧穩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政治環境、民族觀念、社會文化等等,原文只由生產不足作為條件,顯然不夠充分。
這些論述,已經足以保證考試的時候,獲得一個不錯的分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