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絕大多數商學院都需要考生提供至少一封推薦信。一些名校甚至要求考生在材料申請階段提交兩封以上的推薦信。 很多考生認為,在MBA提前面試申請材料中,個人簡歷及申請書是非常重要的,推薦信只起到輔助作用,這種想法無疑是錯誤的。下面我們來看看MBA提前面試中的推薦信的作用和如何寫好推薦信。

推薦信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1.選擇合適的推薦人;2.有技巧地撰寫推薦信。

一、選擇推薦人

究竟要請什么人成為自己的推薦人,為自己寫推薦信呢?被這個問題困擾的考生不在少數。很多人覺得這里的推薦人一定需要“夠分量”,在某個行業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如此才能證明自己的優秀。但如果自己的推薦人并非是位高權重,是否就一定在推薦信這個環節缺乏競爭力了呢?事實上名校如清華北大都曾經拒絕過背景大有來頭的考生;而每年也都有考生雖然推薦人和考生一樣默默無聞,但依舊獲得了錄取資格。由此可見推薦人的身份是否顯貴并非是選擇推薦人的唯一標準,甚至不是主要標準。

這里推薦給考生四條選擇推薦人的原則,考生可以根據這些原則挑選適合自己的推薦人。

(一)選擇熟悉你的推薦人

商學院最青睞的是那些與申請者有過密切關系,熟悉其領導能力、組織能力或學術水平的人寫的推薦信。推薦人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評價你,千萬不要選一個很有名卻對你并不了解的人,因為商學院希望推薦人能提供具體細節。寫推薦信的人的職位并不是越高越好。首要條件是選擇一個最了解你的人,最了解你的成長過程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針對你的優點缺點進行深入的分析,繼而提供有深度的推薦,而不是泛泛之談。如果你找了一個身處高位,但是和你不熟悉的人來寫一封用在誰身上都合適的推薦信,可能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在大學里比較了解你的教授,在工作單位里與你熟識的上司或是你參與的其他社會組織(如各種學術和社會團體的負責人)都是理所當然的最佳推薦人選擇。

(二)選擇可以提供互補視角的推薦人

推薦人的推薦信之所以被院校重視,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院校希望從不同的視角審視申請人。很多情況下,考生難以全面公正客觀地評價自己。多個來自于不同領域的推薦人,對同一個考生的評價組合在一起,則能更加真實地將考生的信息呈現在商學院面前。

因此我們在選擇推薦人時,如果有提交多封推薦信的可能,則這些推薦信最好來自能觀察到你不同側面特點的推薦人。要注意盡量避免請同一類型的人士給你寫推薦信,比如說三位都是大學教授,或者說都是公司的領導。你需要錄取評審委員會對你有一個完整而全面的了解,不能只局限于在校的學習成績或者僅僅只是工作上的表現。

所以假如你要三封推薦信,可以考慮請一位教過你幾年與你熟識的教授,一位你就職或曾經供職的公司里的上司,再加上一位你曾參加過的社會活動的負責人。這三個人曾親眼目睹你的表現,分別從不同的獨特視角觀察了你的各種技能和品質,這樣在錄取評審委員會面前你的形象就豐滿充實了。

這些不同方面的人士在取舍方面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假如你已經離開原所在學校很長一段時間了,那么除非你一直與你原來的教授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否則就最好不要請他做你的推薦人。在選擇時最好有創意,使你的簡歷、推薦信,有可能的話還有面試這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前后呼應的形象。假如推薦人真正了解你,能真實可信地從各個方面再現你的個人風采的話,你的推薦信可以說成功了一半。

下面是一些推薦人組合的例子:

•在學校讀書時的老師。

•公司同事或上司。

•一位從小就認識你的律師。

•一位經濟學教授,你在大學里選修過他的課并且與他交往頻繁。

•在某一個項目中曾擔任你領導的公司高級顧問。

•曾經領導過你所在青年志愿者組織的負責人。

這都只是一些例子,主要的要求是他們能從職業上、學術上以及個人品質問題上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對你進行評價。

(三)選擇重視并贊同你攻讀MBA的推薦人

推薦人不必處處對考生大加贊賞、青睞有加,但請一定要重視并贊同考生攻讀MBA項目。否則就失去了“推薦”二字的本意。選擇真正支持你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會愿意花時間和精力為你寫出一封好的推薦信。如果一封推薦信寫得潦草倉促或是充滿了敷衍套話,將使錄取委員會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如果對方工作繁忙需要你代擬推薦信并交由他簽字,那么請至少和他關于你報考MBA這件事做過充分的溝通,獲得他的認可和支持。

(四)避免選擇親屬或者家庭成員做推薦人

理由很簡單,推薦人和考生的親屬關系會同時降低推薦信內容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有的人說,要是我在家族的公司里工作怎么辦?雖然你的親屬可能很了解你,但是寫推薦信的時候盡量不要表明你們的血緣關系。有的學校明確規定不能由家庭成員來寫推薦信。

事實上,當我們在選擇推薦人的時候,可以從其力度,推薦角度和作為推薦人的可信度這三個維度給你的備選推薦人做一個簡單的評價。選擇那些因熟悉你的工作和你本人而具有更高可信度的;選擇那些有較高社會地位和影響力而具有更強推薦力度的;選擇多種身份和關系從不同視角對你全方位評價的幾個推薦人是你的推薦人在推薦角度上更加完美。

二、撰寫推薦信

(一)推薦信的內容

大部分商學院在提前面試材料申請階段會提供給考生推薦信的模板,請考生轉交自己的推薦人進行填寫。也有部分商學院則是考生在報名系統中填寫推薦人的基本信息后,由報名系統直接將推薦信模板發送至推薦人的郵箱。

推薦信模板的內容雖各不相同,但幾乎都圍繞以下內容展開:

要求推薦人對考生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創新能力、分析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領導能力、職業修養、上進心、職場成熟度等方面的素質進行綜合評判。

要求推薦人描述與考生認識的時間、認識的方式、相互了解程度等內容,并寫出推薦其報考該院校MBA項目的理由。

要求推薦人對考生的性格、特質、特長、工作態度、職業技能、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進行評價。

要求推薦人指出考生的缺點,并給出改進建議。

要求推薦信多提供有效信息,以便于院校全面了解考生。

(二)推薦信的撰寫注意事項

在請推薦人為自己撰寫推薦信時,考生應當從時間、溝通以及撰寫技巧三個方面注意。

首先是時間的問題。

一定要給推薦人留有充足的時間來準備推薦信。每個考生可能會申請多所學校,所以需要多個版本的推薦信,雖然不同學校問的問題有所重復,但還是有所區別。如果考生希望推薦人給自己寫一封有很高含金量的推薦信,那么就要盡量提前告知推薦人目標院校的MBA特色及培養方向,這樣才能更有助于推薦人完成推薦信。

此外,注意提醒推薦信的截止日期。考生在與推薦人溝通并完善推薦信時,需注意提醒推薦信提交的截止日期及提交方式,以免錯過申請批次。如果是在線提交的,在截止日期當天提交就可以。如果是遞送形式的,則提前完成推薦信內容填寫打印,讓推薦人在推薦信下方簽字確認裝在信封里,在信封封口處再次簽名。

第二是溝通的問題。

一定要讓推薦人了解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推薦信中的很多問題都和考生的職業規劃或者報考動機相關。建議考生找機會和推薦人詳細溝通一下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規劃,讓推薦人對你的職業方向有更為清晰的思路。如果考生選擇的是一個了解自己、熟悉自己工作能力的人作為推薦人的,此時再跟推薦人就未來的發展、業務的轉型等方面好好溝通,得到推薦人的認可和支持,推薦人寫推薦信也就會更加有的放矢。

最后是推薦信的撰寫技巧。

推薦信要以“例”服人。如果推薦信內容空泛而無味,且沒有實實在在的管理或工作案例,會讓人覺得沒有信服力或推薦信壓根不是出自本人之手,所以申請人可以幫助推薦人回憶一下成功案例,讓他們把這些例子應用到推薦信中去并能夠給予積極正面的評價。

在內容上,幾封推薦信要相輔相成。這一點可能實現的難度會比較高。案例不能重復在推薦信中出現,要有新的亮點和推薦理由,推薦理由要依據推薦人對申請人最直觀的認可和評價,站在不同的角度和視野去思考問題。有的可以從你的學習能力和行業前瞻性思維去寫,有的可以從你的領導力潛質和工作能力去寫,有的可以從你的社交能力和組織策劃能力去寫,有的可以從對你的期許和工作表現高度認可去寫等等。總之,在寫推薦信的時候要盡量多角度、多方面去寫,能夠展現多元化的你,這樣才能更好地向院校材料評審員呈現出你多方面的特質。

推薦信的四大誤區

1.忌炫耀頭銜:MBA申請者有時候會犯這樣的錯誤,他們往往以為顯示推薦人的職位頭銜以及推薦人同商學院的關系有利于自己的申請,認為頭銜及關系比推薦人對自己的了解和對自己能力的推薦重要。錯!當商學院說MBA申請者的推薦信找以前的直接上司來寫時,它希望你按照要求去做。因為直接上司(可能不是名人,不是第一老板)比名人對你的為人、能力更了解。

2.表揚要具體到事件:MBA申請者和推薦人有個壞習慣——把推薦信看成“形式主義”,以為商學院“只想要關于能力、夢想、決心之類的空話套話”。事實上,商學院招生官想看到的是“真實的,站得住腳的案例,這些案例能更好的展示推薦人想表揚的申請者的能力。”

3.這是推薦信,不是業績考核:申請者同樣需要警惕的是,很多推薦人誤以為推薦信的寫法和評論表一樣。于是對申請者的評價往往“過于客觀,缺乏贊譽”。

4.不要自己代寫:現在自己代寫推薦信很流行,很多申請者為了省事,往往自己速成推薦信,然后找推薦人簽字。這樣當然不可取。自己代寫推薦信的結果通常是跟糟糕的。對于沒有時間寫推薦信或者你感覺文筆不夠出彩的推薦人,你可以先問一下推薦人對自己的評價,然后自己寫一份初稿,發給推薦人修改。這樣做的好處是,第一,避免了誠信問題,第二,你對發出去的推薦信內容是有譜的。不會稀里糊涂就被葬送了前程。

對于推薦信,MBA申請者最好提前和推薦人策劃一下,給推薦人提供一些曾做過的能展示自己強項的具體案例(項目)。有例可循,推薦人寫給招生官的推薦信就能將申請者的領導力表現得“有血有肉”,而非干巴巴的“他是一個好領導”。對要在幾千個差不多背景經歷的MBA申請者里選學生的招生官而言,這些案例無疑是沙漠里的珍珠,立馬就能讓申請者脫穎而出,所以其作用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