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有希望。2018年MBA聯考最后3天,加油!!!
《往期回顧》 論說文押中熱點一:企業(yè)家精神
論說文押中熱點二:公平與效率
論說文押中熱點三:生態(tài)與發(fā)展的辯證思考
論說文押中熱點四:速度與質量-匠心引發(fā)的思考
論說文押中熱點五:共享經濟與產權保護
論說文押中熱點六:獨立自主與開放包容
論說文押中熱點七:環(huán)境與需求
來源:社科賽斯獨家寫作導師張乃心,嚴禁商業(yè)用途、轉載,侵權必究
熱點解讀
管理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無限性與人所擁有的資源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人類在這個地球上不是孤獨的,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必定要與特定的資源發(fā)生直接或間接的聯系。離開了資源,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無從談起。但是,人的需求是無限的,相對于人的需求來說,任何資源都可能是稀缺的。人類不斷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而這種追求本身會遇到時間、空間和各種資源的限制,面對資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無限性,應如何克服這些難題呢?
欲望的無限性和資源的有限性
管理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無限性與人所擁有的資源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
人類在這個地球上不是孤獨的,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必定要與特定的資源發(fā)生直接或間接的聯系。離開了資源,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無從談起。小至個人,大到民族、國家,都是如此。人類從太陽和地球那里可以得到滿足個體生存以及種族維持的足夠的,甚至可以說過剩的能量。但是,人的需求是無限的,相對于人的需求來說,任何資源都可能是稀缺的。資源的稀缺性是被人類自身“制造”出來的。人類不斷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而這種追求本身會遇到時間、空間和各種資源的限制,于是人們也就不斷的為自己制造出了更多的難題和更大的麻煩,于是又要花力氣發(fā)展自己以解決這些問題,克服這些難題。從這個意義上講,稀缺性在人類生存的意義上可能不成其為問題,但相對人們的“過度需求”時,稀缺性的假定無疑是成立的了。
資源有限性與人們需要無限性的矛盾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矛盾資源的有限性、人們需要的無限性及其它們之間的矛盾,是當今世界一個最基本的事實。
一方面,人類生存發(fā)展總是需要生活資料,人們的需要具有多樣性和無限性。它是由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決定的,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需要,如生存需要、享受需要、發(fā)展需要,或者經濟需要、政治需要,精神文化需要等等,這些需要形成一個復雜的需求結構,這一結構隨著人們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人們的需要不斷地從低級向高級發(fā)展,不斷擴充其規(guī)模。舊的需要滿足了,新的需要又產生了。從歷史發(fā)展過程看,人們的需要是無限的。
另一方面,資源具有有限性和不平衡性的特點。資源的有限性也叫稀缺性,是指相對于人們的無窮欲望而言,經濟資源或者說生產滿足人們需要的物品和勞務的資源總是不足的。不平衡性有兩層涵義:一是相對于人們不斷變化的需求結構和多樣化的需求而言是不平衡的,人們不得不做出選擇,分出輕重緩急,在滿足需求時分出先后順序;二是資源在不同地區(qū)、不同國家、不同的社會群體中的分布是不平衡的。總之,結構和分布失衡導致每一個體和群體都面對著資源稀缺性難題。顯然,資源的有限性與人類需要的無限性便形成矛盾。為了解決矛盾,人類世世代代奮斗不息;為了解決矛盾,人類研究、探索、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了各門科學。
自身有限資源
自身有限資源包括有時間、體力、財富、器具、自然稟賦、體魄、心態(tài)、信息、意志、人脈、地位、知識以及精神資源;自身有限資源又稱為個人有限資源或個人資源。
協調有限無限的手段
協調資源有限與欲望無限的手段主要分成兩種:增加資源的豐富性和減少人們的欲望。
手段一:增加資源的豐富性
由于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須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可持續(xù)發(fā)展,就是既要考慮當前發(fā)展的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fā)展的需要。它的內容包括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生態(tài)可持續(xù)發(fā)展。核心是實現經濟社會和人口資源環(huán)境的協調發(fā)展。
那么如何增加資源的豐富性呢?可以與以下主題相結合。
主題一:提高效率。
主題二:提高資源利用率。
主題三:人才獎懲制度-激勵、末位淘汰。
主題四:關鍵人才。
主題五:學會授權。
主題六:加強合作。
主題七:分工協作。
主題八:借助外力。
主題九:團隊意識。
主題十:專注專業(yè),精益求精。
主題十一: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主題十二:行動力。
主題十三:危機意識。
主題十四:分清主次。
主題十五:戰(zhàn)略布局,理想信念。
主題十六:顧全大局。
主題十七:毅力,堅持。
主題十八:理性思考不盲從。
主題十九:優(yōu)化資源配置,合理分配。
主題二十:積極樂觀
手段二:減少人們的欲望
荀況:“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yǎng)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于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翻譯:人生下來就有欲望,有欲望卻實現不了,就不能不想辦法去索取,索取卻沒有度量分界,就不得不爭執(zhí),爭執(zhí)就發(fā)生動亂,動亂導致貧窮。先王非常討厭動亂,于是制定禮儀來作為度量分界,用來滿足人們的欲望,給予人們的索取,使得欲望的滿足不會因為物質的匱乏而終止,物質的給予不會過分的順從于欲望,欲望和物質兩者相輔相成,這是禮出現的原因!
那么如何減少人們的欲望呢?可以與以下主題相結合。
主題一:底線思維,敬畏之心。
主題二:誠信。
主題三:道德經營。
主題四:義利關系。
主題五:責任。
主題六:分享。
主題七:接納多樣性包容。
主題八:學會取舍。
主題九:制度建設。
主題十:自律。
主題十一:自省。
主題十二:公平正義。
干貨
以上的主題均有利于化解資源的有效性和欲望無限性之間的沖突,換一句話說,如果我們遇到這些主題,都可以從資源的有效性和欲望的無限性的角度談其必要性,可將這一角度作為萬能分析角度,建議大家一一比對,確保每一個主題都言之有物。
今日練筆
提醒各位同學,每次的練筆都是我根據當前主題給出的一個相對比較有難度的命題角度,考場上如果大家真的遇到類似主題,一定不要掉以輕心、生搬硬套,要以真題為準,根據真題題干進行審題立意。
有人說,“ 1000是100的十倍,但是當分母大到百億的時候,作為分子的這兩個數的差別就失去意義。由此我們想到,在知識經濟時代,任何人所掌握的知識,都只是滄海一粟。這使得在培養(yǎng)與選拔人才時,知識尺度已變得毫無意義。”對此,你怎么看呢?(知識總量的無限和個體知識有限之間的關系)
給出你的觀點并嘗試自己動筆論證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