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錯誤區
“因果無關”與“條件缺失”是考生最容易混淆的邏輯錯誤。
兩者的相同點是:都是由論據推導結論的推理過程中存在的邏輯錯誤,都是論據本身成立,但是論據推理不出結論的推理問題。
兩者的不同點是:“因果無關”是論證的論據與結論完全無關,不存在內在的因果關系或條件關系,兩者在邏輯上或內容上沒有必然的聯系;“條件缺失”是論證的論據與結論有些關聯,論據是結論成立的條件之一,即是結論成立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綜上所述,兩者在本質上一個論據與結論完全無關,一個論據與結論部分有關。
析錯識別
“因果無關”與“條件缺失”兩種邏輯錯誤的識別關鍵在于判斷論據與結論之間是否存在內在的因果關系或條件關系。
有些“因果無關”看似“條件缺失”,正如2017年1月真題“臣民出于好利惡害的本性就會揭發官員的以權謀私。這樣,以權謀私的罪惡行為就無法藏身,就是最貪婪的人也不敢以權謀私了”,在這個論證中,論據與結論的成立有一定的關聯,但由題干無法判斷依靠臣民揭發官員的效果到底如何,是有效還是無效,是效果高還是效果低,這些都是無從知曉的。
而且由于結論中存在表述絕對詞“就無法”和“最”,其成立的條件就要求的十分全面,但事實上在古代社會由于統治的階級性,根本無法做到這個程度,因此在古代社會根治官員以權謀私是一個偽命題。
此處邏輯錯誤更應該是“因果無關”,而非“條件缺失”,補充再多的條件也做不到在古代社會根治官員以權謀私這種職務犯罪的行為。
舉例分析
【典型例題1】
另外,從本質上來說,權力平衡就是權力平等,因此這一制度本身蘊含著平等觀念。平等觀念一旦成為企業的管理理念,必將促成企業內部的和諧與穩定。(2014年1月)
【例題分析】
本段論證結論“企業內部的和諧與穩定”的論據為“平等觀念成為企業的管理理念”。但平等觀念不必然促成企業內部的和諧與穩定,論據與結論之間不存在內在的因果關系或條件關系,平等觀念有時可能因為過度追求個人自由而不利于和諧的實現。
此外,平等觀念成為企業的管理理念,并不代表在企業管理中實踐了平等觀念,一個不一定得到實踐的管理理念并不具有效果,所以結論“企業內部的和諧與穩定”的得出過于絕對。
【典型例題2】
首先,我國部分行業出現的生產過剩并不是真正的生產過剩。道理很簡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過剩實際上只是一種假象。只要生產企業開拓市場,刺激需求,就能擴大銷售,生產過剩馬上就會化解。(2015年1月)
【例題分析】
本段論證結論“生產過剩馬上就會化解”的論據為“生產企業開拓市場,刺激需求,就能擴大銷售”。由“擴大銷售”不能推出“生產過剩馬上就會化解”。作者忽略了化解生產過剩的其他條件,生產過剩的化解不僅與市場需求有關,還與供給數量、民眾購買力等這些方面有關。
如果僅僅依靠擴大銷售,不削減生產供給的數量,也不提高民眾的購買力,那么也不可能會化解生產過剩。生產過剩是供給與需求兩個方面出現了嚴重的不平衡,單純從一個方面提出解決方案,不足以化解生產過剩所導致的經濟問題。
【綜合分析】
典型例題1中,論證的論據“平等觀念成為企業的管理理念”與結論“企業內部的和諧與穩定”缺乏內在的因果關系或條件關系,論據雖然沒有錯誤之處,但與結論的成立無關。
而且在這個論證中,由論據可以推理出的結果,有的甚至和論證的結論相反。所以,如果作者忽視論據與結論之間的內在聯系,用看似有關實則無用的論據推理結論的成立,那么所得出來的結論必然是蒼白無力的,如同沙灘上的城堡經不起歲月的敲打,一觸坍塌,這里存在的邏輯錯誤是“因果無關”。
典型例題2中,“擴大銷售”可以解決一部分生產過剩的產品,但不可能解決全部的生產過剩。這個論證的論據與結論之間存在一定的條件關系,但論據只是結論成立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由必要條件推理不出必然成立的結論。這個論證結論的成立,還需要論據之外更多條件的共同支持,這樣結論才是堅實可信的。
“條件缺失”是結論的成立需要眾多因素,但是論據不全面,欠缺其他的重要因素。而“因果無關”則是論據與結論在本質上缺乏關聯。所以兩者一個是條件不充分,一個是缺乏關聯。